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新农村支持政策宣传资料整理

全国新农村支持政策宣传资料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所有土地收益将会以奖金的形式补偿给各新农村用于社区规划和咱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搞好规划设计前期工作。

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以给老百姓提供美好未来生活为目标,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它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服务需求。

新农村要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对3年内建设新型社区的村庄,前期工作及其相关费用由管委会承担。

3、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成立专门机构,无偿代理项目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原则上15天内就可已将所有手续办好。

4、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区级财政会想方设法会在新农村建设前先铺路、先架线、先通水、先通气、先通暖(方便施工,方便百姓生活)。

5、鼓励合村并点。

对多个村庄集中安臵在一起的,管委会将对新农村范围内道路、水、电、汽、暖、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

另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再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6、加大拆迁奖励力度。

实行先建后拆的,在新农村居民楼交付后,分房、搬家与老村拆迁同步进行。

以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

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60%;7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50%;8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40%;9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30%;10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20%;11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10%。

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

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

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

老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总之是政府零收益,咱老百姓得实惠。

7、搞好生产安臵。

政府考虑到咱老百姓搬迁后,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会特别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商业一条街、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让咱老百姓在服务区里挣钱养家、发家、富家。

8、加快土地流转。

按照自愿、悠长的原则,各村剩余各地可承包给大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9、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新农村建好后咱老百姓不光有三产服务区,还要有在三产服务区发家致富的本领,所以区管委会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发家致富本领,着重培养咱老百姓就业创业技能,让咱老百姓从事工商业,成为挣大钱的工人,甚至是老板,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0、做好社会保障。

咱们各个村的老人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新区管委会会妥善安排,残疾人享受国家的各项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对农村孤寡老人、特困户、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尽量让老前辈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1、开展无形改造。

一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公安部门分批次将咱老百姓的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

二是依靠村两委班子,抓紧开展清产核资,量化成股,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像南街村一样)。

三是依法、有序、平稳推进撤村建社区,实现基层组织的平稳过渡。

四是做好土地转性工作。

12、规费减免。

村民自建的,凡由区财政收取的各项费用,予以减免。

与开发商合作的,酌情减免。

http://t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代表和媒体关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做了回答。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说: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尹成杰介绍说,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还是初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今后几年,建设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地加以推进。

这些措施包括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投资建设重点。

第一、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围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拟安排120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强多项工程建设,包括种子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

第二,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

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今年将安排40亿元,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农村能源方面,将安排25亿元投资,再建250万口户用沼气池。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

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将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第三、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将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

主要项目包括:围绕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

配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

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越来越厚实的物质基础。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说:公共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

财政部门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财政部将建立一个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地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

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今年预算安排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

也就是说,将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以上都用到农村。

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8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

为此,中央财政为地方增加了转移支付782亿元。

此外,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这三个补贴,将继续完善和强化。

据介绍,今年粮食直补资金在13个主产区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比上年增长10个亿。

同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也比上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另外,财政部还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制度,由去年的55亿元调整到今年的85亿元。

朱志刚说,为了解决农村上学难和看病难等问题,财政部也安排了相关投入。

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与地方财政一道,增加2182亿元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今年率先在西部中小学免收学杂费,明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今年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农村40%的县,明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此。

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元,是去年的7倍多。

为了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财政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的时候,都将采取公开、透明的程序,要严格进行专家论证,对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很多项目都要在网上予以公开公布。

新农村建设土地政策十大要点来源:安徽物价网发布日期:2006-03-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持续数十年、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国土整治等方方面面,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土地政策体系作支撑。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并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的农村土地政策,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土地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

归纳起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政策要点有以下十大方面。

第一,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制不动摇,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

家庭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经营的最基本形式。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奠定了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同时,我国农民家庭经营的承包地,是农民重要的基本生活保障来源,因此土地承包经营制也是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制度基础。

这一基本制度已经在《宪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上得到严格规范,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今后,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已经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护已经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特别是,对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要从合同管理向登记管理转变,逐步建立包括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专业化属地化规范化的城乡土地统一登记管理体系,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续期制度或者实行无限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按照物权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更为彻底的保护。

第二,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规范农地流转,保障农民在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结合农村劳动力流转和农村人口转移进程,在农民自愿选择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农地的市场流转和适度集中,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按照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农户和龙头企业自愿签订产品合约和要素合约,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

在必要的情形下,可以发展龙头企业受让农户承包地、雇佣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

在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市场的基础上,开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市场,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强农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三,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多地少,需要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人口数量还会继续缓慢增长,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土地政策极其重要的全局性战略性目标。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和完善世界上最严格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