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强化练习一、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谏. ⑵逡.其泉源 ⑶求木之长. ⑷乐.盘游 ⑸壅.蔽 ⑹谬.赏 ⑺滥.刑 ⑻黜. ⑼塞.源而欲流长也 ⑽载.舟覆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通 ) 3.重点实词⑴谏太宗十思疏.: ⑵凡百..元首: ⑶克.终者盖寡: ⑷殷忧..而道著: ⑸董.之以严刑: ⑹奔车朽索....: ⑺则思三驱..以为度: ⑻虑壅蔽..: 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5.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6.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引申义,重要的。
⑵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走路。
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今义:现代汉语中“纵情”是“尽情”之意。
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以为”常用于“认为”义。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⑴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 ⑵必竭诚.以待下诚.能见可欲 ⑴求木之长者.则智者.尽其谋 ⑶ 终.苟免而不怀仁克终.者盖寡 ⑵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⑷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⑸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不念居安.思危 则思知止以安.人 ⑹欲固.其根本 根木固.而求木之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⑻7.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①乐盘游②必固其根本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④何必劳神苦思⑤宏兹九德⑥则思知止以安人8.文言句式①震之以威怒。
②董之以严刑③三驱以为度13.背熟全文,名句填空①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③怨不在大,;,所宜深慎。
④诚能见可欲,;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
14.自主翻译重点句子。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三、能力提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奢.侈(shē) 疏浚.(jùn) 谦冲.(chōng) B.壅.蔽(yōng) 黜.恶(chū) 堵塞.(sāi)C.装载.(zǎi) 繁茂.(mù) 懈怠.(dài) D.垂拱.(gǒng) 谗.邪(chán) 殷.忧(yīng)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要B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C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D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简明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B .两个“则”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C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D .两个“则”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 .则思知足..以自戒C .则思虚心..以纳下D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下列句子,句间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C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D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7.关于文段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主的个人欲望。
B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问题。
D .做到了“十思”,君主就不必再劳神费力地去采取其他措施,国家会“鸣琴垂拱”。
8.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式骈散结合,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B .运用比喻进行类比推理,将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C .文章运用了对偶、反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既生动又形象。
D .对比论证贯穿全文,使事理显得鲜明彰著,一目了然。
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是每一位现代企业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B .作为统治者,载舟覆舟....的意识淡化之时,便是他的政权走向衰落之始。
C .选贤任能,择善而从....,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太保证。
D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就是要有恃才傲物....的宽广胸怀和勇往直前的气质。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B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即使C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D .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③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3.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A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15.下列句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承担着君主的职责,据有天地间重要的地位。
B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感念(国君的)仁德,表面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16.文章引用了许多经典中的话,对其表达效果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内容上,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力。
\B .在语气上,可以使文章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
C .在语言上,可以使文字以少总多,言简意赅,内涵更丰富。
D .在结构上,可以使文章的布局谋篇更加严谨。
17.对文章前两段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用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 .第l 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 .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 .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之后,纵情傲物者多。
《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⑴ji àn ⑵j ùn ⑶ch áng ⑷l è ⑸y ōng ⑹mi ù ⑺l àn ⑻ch ù ⑼s è ⑽z ài 2.sai 塞车/sai 边塞/se 塞责3.疏浚/峻峭/俊杰/竣工 黜恶/相形见绌/咄咄逼人/文笔拙劣A . B. C . 能克终者盖.寡 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而况于.明哲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4.⑴“振”通“震”,威吓。
⑵“无”通“勿”。
5.⑴指大臣给皇帝的奏议。
⑵所有的。
⑶能够。
⑷深重忧患。
⑸督责。
⑹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
⑺从三面驱赶,留一面。
⑻被堵塞、蒙蔽。
6.⑴诚心,名词/果真,副词⑵最终,副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动词⑶用在条件句的偏句末尾,表示还有下文,不译。
语气词/……的人,代词⑷长得高,读“cháng”,动词/长远,流得长远,读“cháng”,动词⑸诚实,形容词/信任,动词/信用,名词⑹安定,形容词/安定的时候、安定的境遇,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安宁,动词⑺使……牢固、稳固,使动用法/牢固、稳固,形容词/本来,副词/ 究竟、到底,副词⑻使/探求/请求/谋求/7. ⑴“以”,连词,译为“来”。
/“以”,介词,用。
/“以”,表目的的连词。
⑵“所”与“加”组成名词性短语。
/“所”与“为”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8. ⑴本义,树根。
⑵路人。
⑶放纵情感。
⑷“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以”是介词,“为”是动词。
9.⑴①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②固: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稳固③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④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⑤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⑥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10.⑴①介词结构后置:“以威怒”作动词“振”的状语,翻译时放到动词前边。
句意:用威严的势力加以镇压。
②介词结构后置:“以严刑”作动词“董”的后置状语,译时要放在前边。
句意: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
③宾语前置:“三驱”是宾语,前置到介词“以”的前面。
⑵①“下”后省略介词“于”。
②省略主语“人民”。
11.玄成文学政治可以正衣冠可以见兴替可以知得失12.(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读写探究[默写翻译自查][文本探究]思路点拨: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
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
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
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帖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能力提升1.A。
解析:B项中的“黜”应读“chù”,“塞”这里应读“sè;C项中的“茂”应读“mào。
”,“载”这里应读“zài”;D项中的“殷”应读“yīn”。
2.B。
解析:A项中将“知得失”与“见兴替”对调,C项中应为“江海”,D项中应为“泉源”。
3.C。
解析:A项冲:谦虚。
B项敬:慎。
D项简:提拔。
4.B。
解析:①②连词,相当于“那么”;③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④连词,表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