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共同描绘美好未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共同描绘美好未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帮助学生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问题,如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应对中考的问题等等。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学生受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上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造成青少年思想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缺乏远大理想、追求享乐、不能踏实地学习、缺乏责任意识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又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能应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热点现象,真正使教学适应社会的变化。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历史责任,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学会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过学习先进事例,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立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明白理想的实现必须要经历艰苦奋斗。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我国现价段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其作用,准确理想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以及十九大对于2020后30年的规划。

充分调动学生在听、说、研、读、看各方面的能力。

发挥学习的多样性。

能够做到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教材分析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因此本课包括“共同理想共同使命”和“奋斗成就未来”两个项目内容。

第一个部分“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共同理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
衡的状态。

教材第115—116页: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本探究活动通过几个同学谈各自不同的个人理想,进而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个引领活动的特点是从我们的生活入手,从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因为我们都有个人理想,大家都对彼此的个人理想比较感兴趣。

但是,我们很少能想到社会理想。

因此,教材提出探讨的问题,意图是启发我们由对个人理想的感性认识,扩展到对社会理想的理性认识,从而引发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浓厚兴趣。

教材第117页:谈一谈:你同意以上同学的观点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教材通过几位同学关于国家的发展是“奋起直追、加快发展”还是“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等不同观点的争论导入,其意图是:一方面,让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教材第118页:根据以上数字,你怎样认识我国到20世纪末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设置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我们通过仔细思考能够把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提取出来,以便使我们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提高我们解读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部分: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探究活动一:教材第120页
(1)列举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语言或故事
(2)搜集当今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
点拨:为了引起探究兴趣,教材设计了引领学习的活动,在用文字列举了大量事实之后,要求我们列举、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寓言、故事和当今的典型事例,其目的在于从大量的事例中感悟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探究活动二:教材第121页
想一想:从以上两幅照片及文字中,你感悟到什么?
点拨:对于成功,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辉煌,而看不到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多少辛勤的劳动甚至流血牺牲。

通过这两幅照片及文字,我们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存在于艰苦的战争年代,也存在于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

探究活动三:教材第122页
议一议:从新闻媒体中我们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还面临哪些主要困难和风险?这些困难和风险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点拨:设置这个探究活动的意图是使我们感悟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而且有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人间,克服和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部分:优良传统不能丢
探究活动四:教材第122页
读了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点拨:创设这一探究活动目的是在使我们领悟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存在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实现共同理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探究活动五:教材第123页
现在和今后,我们中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学习上做到:
在生活上做到:
在工作中做到:
点拨:教材以填空的形式设置应用实践活动,意在让我们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起,把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落到实处。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评测练习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到二O二O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1)你如何认识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请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至少两条)
二、(教师寄语:梳理知识,你会更清楚,更明白)
运用知识框架的模式,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划出“三步走”战略
三、共10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教师寄语: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1.下列历史故事中不能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
A.大禹治水
B.曾子杀猪
C.卧薪尝胆
D.精卫填海
2.近年来,不少大学生积极应聘到农村当“村官”并得到锻炼。

这表明青年人实现理想要( )
A.随遇而安
B.勤劳节俭
C.艰苦奋斗
D.淡泊名利
3.下列对艰苦奋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
C.新时期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D.艰苦奋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4.“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是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创意策划,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
基金会等十家主要新闻单位共同主办,旨在举荐青年人才,宣传杰出青年,树立时代楷模。

历届杰出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这一历史责任是( )A.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B.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而奋斗
C.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D.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5、观察漫画,思考下列问题。

(1)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违背我国提倡的什么精神?(1分)
(2)作为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课后反思
新课标的设计理念强调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题教育思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本节课努力构建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设计小组交流展示的板块,给学生展现个性的机会。

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设情境,如观看关于“中国梦”和“十九大规划的两个奋斗的十五年”的视频短片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其在思考讨论中自主学习,真正落实以学生的学为主。

通过设计几个思考交流,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在体验中感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

在教学中,这种设计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与教师的讲授、点拨、解惑相整合,更加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特点。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课标分析
共同描绘美好未来课程隶属于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系列,要求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同时,要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齐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共同理想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