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08月遑相国蓑旆质检?教学?研究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罗晓卿(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摘要:本人根据自己近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影响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关键词:凝结时间;测定;影响因素1定义与意义1.1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水和水泥混合后,从最初的可塑状态逐渐成为不可塑状态,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就是这种过程时间长短的一种定量的表示方法.它以标准试针沉入标准稠度水泥净浆达到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并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到完全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1.2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的重要意义试验检测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试验结果的好坏是监理工程师评判工程质量的依据,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试验监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水泥凝结时间的长短对水泥混凝土的施工有着重要意义.初凝时间太短,不利于整个混凝土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但终凝时间过长,又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模具的周转,以及会影响到养护周期时间的长短等.因此,水泥凝结时间要求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准确测定水泥凝结时间,不但反映了水泥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而且为施工单位决定现场施工进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因此检验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准确性至关重要.2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2.1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2.2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2.3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在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l,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O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hi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茛示.2.4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将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 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 "min"表示.2.5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ram.临近初凝时,每隔5ra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 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3水泥凝结时间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3.1试验条件的影响温度,湿度对水泥凝结时间有直接影响.GB/TI346—2001标准一方面要求试验室的温度控制在20%+2?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另一方面要求湿气养护箱的温度控制在2O??1?范围内,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温,湿度对水泥水化,凝结,硬化极为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水化产物各不相同,水泥凝结时间也就不相同.水泥温度越高结合水量越多,水化反应速度越快,凝结时间就越短.试验室及试验用水温度高时,水泥水化加快, 从而引起标准稠度用水量偏高,从而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可见,试验条件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水泥凝结时间的准确测定.一些单位的试验检测人员往往在开始试验时才打开养护箱温度和湿度控制器,一般恒温,恒湿箱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达到控制值,试验条件处于失控的状况,那么势必造成测定结果超差.虽然不同水泥的凝结时间随养护温度高低的变化而变化的比率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养护温度越高,该水泥的凝结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因此, 要严格按标准要求控制试验室温,湿度.3.2仪器设备的影响3.2.1水泥净浆搅拌机JC/T729—2005规定,水泥净浆搅拌机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 (2?1)mm,间隙<1mm,搅拌时搅拌叶片与搅拌锅容易发生碰撞,损坏机器,温度升高,造成净浆需水量增大,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间隙> 3mm时,水泥浆易粘在锅壁上,造成净浆拌合不均匀,影响水泥凝结时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水泥净浆搅拌机伴随着慢速和快速旋转完成搅拌过程,搅拌叶片高速与低速时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快慢直接影响水泥净浆拌和均匀程度,所以水泥净浆搅拌机要定期计量检定和校验,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3.2.2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JC/T729—2005规定,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的滑动杆与试杆,滑动杆与试针(包括固定螺丝,标尺指针)部分总质量为300g? 1g;在试杆,试针与底座平面接触情况下,试杆,试针的同轴度为<1.0ram;初,终凝试针针头呈平头,其平面垂直轴心,终凝试针针头带有环形附件,环形附件带有排气孔;滑动杆表面应光滑平整,能靠自重自由下落, 无紧塞和晃动现象.滑动杆与试杆(包括固定螺丝,标尺指针)部分总质量达不到要求, 则测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就不准确,从而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准确性;同样若滑动杆与试针(包括固定螺丝,标尺指针)部分总质量达不到要求,偏大或偏小,则测出的水泥凝结时间就偏长或偏短.试杆,试针的同轴度太大时,测定水泥净浆和凝结时间的落点误差加大,从而造成水泥凝结时间的偏差.初,终凝针针头应平齐,若使用时间长了,试针针头呈凸型,测出的凝结时间就会偏短;终凝试针环形附件上的排气孔堵塞, 试体与环体间形成气压阻碍了环体下沉,测得的终凝时间会比准确值超前.滑动杆表面不光滑,则试杆在下落时有阻力,测出的凝结时间就会偏短.因此,在每次测定前,首先应将仪器垂直放稳,检查滑动杆表面是否光滑,能否靠重力自由下落,同时要使指针对准标尺零点.平时要定期检查和保养仪器.3-3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1)水泥净浆的拌制过程:水泥净浆是否达到标准稠度是准确测定凝结时间的关键.对于一定质量的水泥,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用水量越多, 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大;反之,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越小.在实际操作中,标准要加在搅拌锅内先加入水后加入水泥,只要保证水泥加完后立即按标准规定的时间进行搅拌,并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这对凝结时间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不会很 ?1'农?林?牧瞳材目蒜晦2011年08月抓好石漠化治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宋修武(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林业站)摘要: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本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简单介绍了石漠化的治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发展农村经济;贵州;森林1贵州石漠化的成因分析1.1自然因素我省处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高差悬殊大,大部分地区相对高差 200,500m,据统计全省山地有15323l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丘陵有 1760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平地有528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 由于山高坡陡,山地面积比重大,地表破碎,平地狭小,风化壳较薄,土质松散,故生态脆弱,水土极易流失.我省雨量充沛,雨季集中,水土侵蚀作用强烈.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大多林分结构单一,防护功能不强.'1.2人口和经济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等自然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供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要求,于是对土地的利用出现了不合理现象.由于我省特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山多地少且狭小的土地资源状况,农村人口比重大,可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又少,目前又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贫困面积大,群众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较为落后,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弱,技术提高的自我实现能力相当困难,近利与久安的措施难以协调.为了获取粮食及其它生活物质以实现短期经济效益,人们盲目采用了毁林开荒,陡坡开荒,高山土地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烧土积肥等无限度的掠夺生产方式.这种不按自然规律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加剧了土地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和社会需求的扩张性之间的矛盾,尖锐的矛盾必然迅速打破生态平衡,使地表植被受损,环境遭破坏.再经过常年雨水冲刷,土壤侵蚀的剧烈作用,使得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土壤存积少而薄.同时,深沟河谷沙石堆积,土地养分丧失,生产利用率低,弃耕后,植被得不到适当的恢复,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我省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于是在自筹资金能力弱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对矿产资源,能源加大了开采力度.此举虽然为国家的能源,矿产供应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开采中形成大规模而又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不多,大多是小矿井,且小开采,乱开乱采的现象严重.大量出现这种只破坏不保护的生产方式,其结果自然是毁坏植被,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现象严重,极大地危害周边生产,生存环境, 造成土地生产力完全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土流失.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同时它也是基础产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的开发,利用也是必然的.在木材需求量增加,利益的驱动下,虽有采伐限额的严格控制,但过度的砍伐,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造成林分质量急剧下降,营林工作得不到确定落实,林地得不到合理利用,甚至改变了林地的使用性质,使森林的抗逆性减弱,从而常出现山林滑坡,山被"剃光"现象.1-3低下的农村生活水平,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剧了石漠化的形成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农民收入很低,贫困人口较多. 2006年贵州人均GDP为5750元,全国倒数第一,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984.6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农村还有260多万贫困人口.2006年有73%以上的就业人员集中在第一产业,消耗农业资源创造的价值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而二,三产业创造了全省生产总值的87%,却承载了27%的从业人员.因此,贵州绝大多数人口主要以粗放式利用土地,破坏性开发资源等不计生态环境代价的方式确保生存. 2石漠化治理的客观要求(1)作为经济落后的贵州农村,发展更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而石漠化的防治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对石漠化地区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贵州农村的发展必须把石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能再走过去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老路. (2)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石漠化治理要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同步发展根据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系统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经济与生态的平衡的本质,就是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适应,与保护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劳动力数量,质量相适应.生态经济学研究表明,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之间存在动态的相关关系,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也有反馈作用.因而,经济系统必需与生态系统协调,同步发展.(3)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必然趋势.长期以来贵州农村都是以种植业为主,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以分散细碎方式组织生产的传统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难以适应当前工业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解决贵州的"三农"问题.由于分散细碎的农业生产方式既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农民大.但有些操作人员在水泥加完后较长时间才进行搅拌,且没有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搅拌,这样拌制的净浆不符合标制稠度的要求,这便会影响到水化产物的正常凝聚,从而给凝结时间的测定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2)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过程:?净浆装模的时间过长,有些振动的次数有多有少;?净浆表面高低不平,没有刮去多余的净浆,以及试杆(试锥)的释放速度有快有慢.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到试杆(试锥)贯入水泥浆体的深度,引起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波动,导致凝结时间测定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在操作时对净浆装模的时间和振动的次数要尽量统一, 净浆表面要抹平以及试杆(试锥)的释放速度也要尽量统一. (3)凝结时间的测定过程:在凝结时问的检验操作时,试针下落的位置应至少距圆模内壁10mm;落点最好在距圆模内壁1020mm的环状带上.不要将落点定位在距圆模5,10mm处,更不要将试针落点定位在很窄的圆模中心,因为通常是离圆模内壁越近的点比离圆模内壁越远的点早凝结,主要是由于近模边缘的净浆与模体的吸附作用及受环境的影响敏感,所以边缘的检测数据与标准值出入较大,以中间试体测定达到规定值时作为准确值比较合适.对于泌水较多的浆体,在临近初凝时要少搬动圆模,避免震动,否则泌水严重,影响测定值.同时,在测定过程中要'8',这些水会使净浆表面凝注意防止养护箱体内的水分落到试体上,否则结成一层薄而稀的"浆体",严重影响水泥初凝的测定.(4)判断:判断水泥凝结时试针的位置时,应以试针处于不再下沉时的位置,不能在试针仍处于缓慢下沉时就读数,这样就会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同时,若试针在缓慢下滑的过程中突然加速,则这个位置一定有气泡,须更换位置从新测试.凝结时,以试针自由下落为准;判定符合时必须立即重复测定一次.4总结综上所述,水泥凝结时间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是比较困难的.但在正确把握标准内容的前提下,将试验条件,仪器设备调整到良好状态,符合规范要求,并稳定整个操作过程, 将获得准确性较强的检测结果.参考文献[1]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2]JC/T729—2005水泥净浆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