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




三 临床表现:
1 腰部疼痛。多数病人有数月或数周的腰痛 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其腰痛程度轻重不 一(轻者可只有钝痛、酸痛,重者可出现剧 烈疼痛)

2 下肢放射痛:

a 若L4-5、L5-S1突出,可出现一侧下肢 坐骨神经区域的放射痛(这种坐骨神经 痛的特点是只表现组成坐骨神经5个神经 的某一神经的受压症状,而不是整个坐 骨神经支配区的障碍),其疼痛可由臀 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 侧,有时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根或足 底,影响站立和行走。


B 坐位屈颈试验:做屈颈试验前尽量把 坐骨神经紧张起来,不能坐直者,用双 手在身后作支撑,也尽量坐直。能坐直 者,嘱其双手放在膝上,顺着小腿向前 滑动,尽量使身体前屈,然后作屈颈试 验。问病人低头和抬头有何区别。如果 病人说低头时患侧腘窝部有牵扯通,即 证明患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在椎管内。
C 皮肤感觉检查:L4-5间盘突出——腓骨前皮 肤过敏(兴奋状态)、迟钝(受压现象)或 痛觉消失(N神经有破坏改变)。若L5-S1突 出——腓骨后皮肤感觉障碍。 D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时(双侧对比) 多是腰骶间盘突出。除非L4-5腰间盘突出较 大,不仅压迫L5神经,而且也能波及到其内 侧旁边的S1神经根,也可影响跟腱反射。但 对照巨大间盘突出的其他症状体征(放射痛 较重,脊椎侧凸是否符合)
谢谢!


4 腰部后凸和侧凸:侧突的机理与突出 部和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表现为两 种情况:一种是突出部在神经根的外上 方(或称肩上突出),则上身倒向健侧, 局部凸向患侧(记录时用“患侧凸”来 表示);另一种是突出部在神经根的内 下方(或称腋下突出)则上身倒向患侧, 局部凸向健侧(记录时用“健侧凸”来 表示)。后凸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的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 变和损伤,导致髓核脱出于纤维环之外, 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 种病症。多发生在L4-5间盘,其次为L5S1间盘,L3-L4间盘突出少见。
二 分型(根据症状) 1 单侧型:指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 侧。 2 双侧型:指髓核向后纵韧带的两侧突出,两 侧下肢皆有坐骨神经痛。两侧症状往往是一先 一后或当一侧症状出现后另一侧症状减少或消 失;两侧症状同时存在时,多是一轻一重或一 侧症状消失另一侧症状存留。 3 中央型:指椎间盘自后中部突出。若突出物 较小,在突出平面不能压迫两侧神经根,而受 压的是马尾神经。其受压者皆为3、4、5骶神 经支配区,所产生的症状多为鞍区麻痹和大小 便功能障碍。除非突出很大一般不会引起双侧 的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3 特殊检查: A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抬高可有不同程度的 障碍。严重的有腘绳肌痉挛,抬至20~30度 就产生骨盆的旋转,腰椎也被牵动就会出现 坐骨神经痛(一般直腿抬高到90度时,做坐 骨神经可以被牵拉长6~7mm,所以直腿抬高 实验是检查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直腿抬高试验到出现疼痛时,在辅以足向背 屈,用以证实是坐骨神经受累,而不是臀筋 膜或髋关节的疼痛。
H 关键肌检查: L2-髂腰肌(屈髋) L3-股四头肌(伸膝) L4-胫前肌(足背伸) L5-拇长伸肌(伸姆指指间关节) S1-小腿三头肌(足趾屈)


五鉴别诊断 1 急性腰肌扭伤:
有急性外伤史,多突然发病,腰部固定于 某一姿势,活动困难,腰部疼痛一般较剧烈, 部位较局限,压痛点一般在骶脊肌的起止点处, 具有局部肿胀,多无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压痛, 无腱反射异常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E小腿萎缩的检查:症状重,病理时间长者易 出现肌萎缩(小腿废用程度)。轻度坐骨神经 痛不影响走路者,尤其是肥胖的患者,可测不 到肌肉萎缩。 F 肌力检查:足背伸和伸趾力减弱是L4-5间盘 突出,跖屈和立位单腿跷足跟力减弱、腰椎生理曲度减 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 根受压等征象 。
b双侧型突出者,反射痛可出现两侧症状 交替现象或双侧型;

c 若位中央型,则多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即鞍区麻痹、大小便障碍等; d 若病变部位在L3-4、L2-3可出现股神经和闭 孔神经区放射痛。 3 腰部活动受限:a 轻度间盘突出纤维环的裂 片,即将接触到神经根时,卧位时无腿痛,而 坐起或站立时则产生腿痛;b 腰不能前屈,腰 前屈时神经根被拉紧而腿痛,腰后伸时神经根 离开突出间盘则无腰痛和腿痛;c如果间盘突 出过大或椎管前后径较小,则把神经根推挤到 椎管后壁和黄韧带靠近,这时腰反而不能后伸, 腰越后伸黄韧带越增厚,加重神经根的压迫症 状。
另外: L5神经根管起点在L4-L5椎间盘下半,突 出病变组织难以到达腋部,反而肩部机会更 多,所以L4-5间盘突出较易使脊柱向健侧倾 斜。 S1神经根管发起点位置较高,位于L5-S1 椎间盘上缘,走行途径最长,接近于垂直, 在椎间盘水平,神经根管与硬膜囊最远,突 出病变常位于腋部,病人脊柱常向患侧倾斜。

四 专科检查: 1 腰椎改变; a 腰椎生理曲度减小、变直或后凸; b 腰椎呈“S”型侧弯; c 部分病人,有腰椎棘突间隙不等宽。 2 压痛点:突出平面患侧棘突旁边常有 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时,可引起下肢放 射痛加剧。(亦可有相应支配区压痛点, 如: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可出现 不同程度压迫)
5 感觉的改变:对神经压迫的程度可分 为疼、麻、木三种; a 神经处于兴奋状 态,神经支配区感觉敏感,每当牵拉坐 骨神经(直腿抬高试验)或脊髓压力试 验的增高(咳,加腹压)都能加重腿痛。 b 木是神经有破坏性表现,处于完全无 痛状态:c 麻是介于痛与木之间的状态, 多数为麻、木症状并存。 感觉减退多局限于小腿外侧和足背(L5 神经支配);小腿外后方,足底外缘感 觉改变(S1神经支配);中央型间盘突 出,感觉改变出现于鞍区。

2 慢性腰肌劳损: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 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休息或适当活 动后症状减轻,劳累、天气变化则症状加重,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不耐久坐久站,不能长 时间弯腰工作。

3 梨状肌综合症: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臀部深层疼痛,逐渐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域出现下肢放射痛,在梨状肌处可触及 条索样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患侧 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在60°前疼痛明显, 超过60°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 验阳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