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刑广程、王伟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

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

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

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

三是恢复俄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

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

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

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

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

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

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

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

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

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

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更替呈不规则状态。

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保障程序。

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

“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罗斯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冲权力更替可能带来的动荡。

普京给俄罗斯未来十年提供了清楚的发展战略, 这是2008年困境的预留“出口”。

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外交方面来看, 主要有:1.俄罗斯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普京认为“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 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

③《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对俄罗斯的目标描述为: “在国际社会中确立牢固和权威的地位, 这种地位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 当今世界的一个势力中心的利益。

”强国战略将主要依靠总统权力机制来实施。

在现行宪法所规定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和三权独立的基本框架下, 巩固并且继续优化统一的行政执行权力中心。

立法和司法权力分支仍将处于弱势地位, 俄罗斯的权力结构仍将是“个人至上”状态。

这个人可以是总统, 也可能是党魁或者仅仅是一个领袖。

逐渐规范的政党和庞大的总统机构将是个人权力的辅助机制, 尚不足以产生“集体制衡”效应。

在保证行政权力统一的同时, 培育公民社会, 促使俄罗斯向欧洲政治生活接近。

2.建立强大的军队从300多年前的彼得一世改革时起, 俄罗斯就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出现在欧亚大陆。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既是俄罗斯强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也是俄罗斯应对外部安全威胁的战略措施。

普京指出“没有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武装力量, 就不可避免地要处于依附地位。

”主要措施是军队职业化, 俄军装备现代化, 重点发展战略核突防力量, 增强战略核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发展太空武器, 组建航天军, 确保俄军在外层空间竞争中的优势。

根据2015年前国家装备计划, 政府计划投资5万亿卢布用于俄军装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换代。

3.实施创新经济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多样化, 扩大军事领域高新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普京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十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主要依靠发展创新经济和经济多样化来实现。

《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中提出了使经济结构向高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行业转化的创新进展方案。

创新战略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施。

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的预测, 如果按创新模式, 到2020年俄罗斯GDP总量的70%都将来自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2007年2月19日, 普京在支持工业发展措施的会议上说, 经济多样化是现代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俄罗斯经济中的关键问题, 要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多样化。

同时, 普京还指出, 俄罗斯当前已经具备了启动创新模式的条件, 一是对工业产品的内需不断增长, 二是本国商业已经有能力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投资。

④俄罗斯创新经济战略的出台有较深的历史背景。

俄罗斯经济结构建立在苏联经济基础之上, 体制封闭,机制僵化, 传统工业部门比重过大, 主要是粗放型生产方式。

高精尖技术主要集中在军工科研部门, 科技成果转化慢, 出口产品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仅占10%的份额, 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资源导向型。

而苏联经济结构的军事化特点非常突出。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苏联就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走集约型道路。

当时的主要措施是加速科技进步, 调整国民经济部门“轻”﹑“重”结构,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提高投资效率, 强调智力开发,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但是改革成果并不明显, 到了80年代后期, 苏联军事化经济结构和粗放式发展非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经济还陷入整体停滞状态。

1990年之后苏联经济改革目标开始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

1990年至1998年, 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45%, 其中25%的产值下降是由于军工生产缩减而导致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 俄罗斯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高新产业, 但这也是军事技术集中的领域。

这说明改变传统经济结构, 尤其是克服军事经济的障碍也是俄罗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吸取了苏联军事技术与民用经济隔离发展的教训, 在对大工业进行一体化战略重组过程中, 强调俄罗斯要在军民两个高新产业市场上占据高端地位。

比如, 产业重组中建立起来的军工控股集团, 一般都致力于研制新式装备并保证毗邻民用领域对高技术的需求。

在完善“GLONASS”全球侦察定位系统的同时, 按商业化原则对民用市场开放。

4.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未来十年俄罗斯优先解决的任务消除贫困,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是普京两届任期内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普京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在2011年之前彻底解决俄罗斯的贫困问题; 2005年底普京倡导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和住房”四大国家优先发展项目; 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明确地把以“家庭、妇女和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发展问题列为今后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

国家优先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社会上较高程度的赞同。

普京在任期后两年加大了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 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即财力大幅提升, 也有政治方面的考虑, 为全社会提供长期“福利”的战略将使民众恢复对国家政权的信任, 进而保持普京对俄罗斯的影响力。

普京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曾指出, 俄罗斯转轨以来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民众对国家权力机关和大资本的不信任。

另外, “福利”战略的顺利实施将为权力按预设条件交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普京的“接班人”将和“强国战略”、“军事战略”﹑“福利战略”等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一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接受选民的“检验”, 抢占入主克里姆林宫的先机。

5.积极的人口政策俄罗斯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 平均每年减少人口70多万人, 其中80%是男性劳动力。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战略的关键制约因素。

普京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普京多次强调, “建立新的就业岗位, 发展中小商业, 形成自由务实的作风,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人口发展创造条件”。

⑤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 “所有的国家优先项目和社会政策都应旨在解决人口发展问题”。

⑥积极的人口政策主要包括: 为提高生育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弘扬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 控制高死亡率;高效的移民政策。

国情咨文里详细规定了政府为提高生育率所采取的资助措施。

6.抵制美国的战略压制, 力争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俄罗斯进入迅速崛起的快车道, 但是影响未来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也很多。

从外部环境来看, 主要是美国的民主攻势和地缘战略的挤压。

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心存芥蒂, 在他们看来,俄罗斯的民主政治似乎是一种异质文明, 普京加强国家权力的行为似乎是重新回到个人专政的历史。

而美国对俄罗斯成见颇深, 有着深层次的戒备。

因此, 反制美国的战略挤压, 力争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将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重要任务。

俄当前的主要应对措施是首先保住在核心利益区——独联体的利益, 其次是利用能源和武器出口优势对美国全球战略制造一定的障碍。

从目前俄美博弈态势来看, 无论是在应对民主攻势, 还是在反对北约东扩和美国扩展导弹防御系统方面俄罗斯暂时还居于被动地位。

但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 最终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复兴和崛起。

俄罗斯在国力强盛时是国际体系的创建者或者是优势参与者。

在国力衰弱时, 是大国体系不屈不挠的挑战者, 他一向就不是现有体系的顺从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