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
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 三、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规定(掌握)
•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 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 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公司-董事 会)、主要负责人(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 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投资人-股东)予以 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职责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 危化品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第三节 危化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
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安全放在第一位,生产必须安全,不安 全不能生产。
预防为主:在各生产环节预防事故的发生。 综合治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
法治、技防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3 A
第二节 危化品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一、安全生产法律 二、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三、安全生产部门规章 四、安全生产标准
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1、法的概念
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 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法的分类:
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包括宪法、法 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 力,称为为母法或最高法律。
• 法律:狭义的法特指由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 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及 其常务委员会才有权制定和修订法律。其地位仅次于 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掌握 )
• 1、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 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设 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 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 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 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 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 单位负责。
• 行政规章: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 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行为或者某一类人员的行政 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的基本框架
法律(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
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它有关安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 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 条件:
《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 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五、管理人员资格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 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 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 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专门 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作业。
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 产。
• 时间效力:2002年11月1日起 • 空间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海域和领
空的范围内 • 主体和行为的适用:在安全生产领域具有适
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 规范的概括性。 • 排除适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 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 空安全已经规定
•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 名称通常为条例、办法、决定等。
•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 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施行于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其地位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但高于地方政 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
•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 •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 第四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 第五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 第六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 第七章.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六、从业人员生产培训的规定 1、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包括法规知识、 生产过程中安全知识、事故救援和逃离知识。 2、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 七、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和资格的规定 •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特种作
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 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 包括瓦斯检查工、起重机械工、压力容器操作工、 爆破工、通风工、信号工、拥罐工、电工、金属焊 接(切割)工、矿井泵工、瓦斯抽放工、主扇风机操 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泵操作 工、尾矿工、安全检查工和矿内机动车司机等从业 人员。 •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生产经营 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 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 可上岗作业。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具有同样约束力,行 业标准可以高于国家 标准,但不能与其抵 触
一、安全生产法律
1、《安全生产法》 2、《消防法》 3、《职业病防治法》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法的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
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