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大气运动规律 高三二轮复习

2.大气运动规律 高三二轮复习

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主要与海陆热力 差异密切相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海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2014·广州综合测试)以下是 2014 年某
时段穗、港、澳三地的天气状况,影响三地气
D 温日较差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日期 1 月 21 日 1 月 22 日 1 月 23 日 1 月 24 日 1 月 25 日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 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 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 降水较少。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
并解释其原因。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甲城比乙城冬季(1 月)气温高,夏季(7 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 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 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 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 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大气运动与降水
4 个命题角度: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 动 2.大气环流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3.影响降水 的因素分析 4.降水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的分析与 描述。
3、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分析: ①锋面的特点及锋面控制下天气变化状况 ②低压、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变化特点 ③锋面气旋与天气
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考点分析: 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②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及特征描述
备考指导
气温的复习主要在气温特点的 描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的日较 差和年较差变化、气温的垂直变化、 气温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对于降水应 重点放在降水特点的描述、影响降水 的因素、降水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对 于天气系统应重点掌握锋面、锋面气 旋的特点、判读及对天气的影响。
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2地形山地地形:同高度山地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迎风坡温度通常低于背风坡
(3)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内陆地区; 夏季距离海洋越远,气温越高,冬季相反。 (4)洋流: 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3.等温线分布图中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 等温线穿越山地地形时向低纬方向弯曲, 穿越谷地或盆地地形时向高纬方向弯曲。 (2)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洋流因素影响
2.主要的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地区
一般而言,赤道与
气压 高气压带降水少,低 温带地区属于多雨
带 气压带降水多
带,而副热带与极
地属于少雨带
由低纬吹向高纬的 西风带大陆中西部
风带 风带多降水;高纬吹 多降水;信风带大
向低纬风较为干燥 陆中西部多干燥
夏季风控制的地区 大陆东岸地区,尤
3.综合题
[考向:气温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的分析与描述]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 月气温(℃)
9.3
4.7
7 月气温(℃)
17.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 点,并分析其成因。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B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
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大环节及其两大应用
(1)三大环节: 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照射地面,将热量 传给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以地面长波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给 大气,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将部分热量 还回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散失。
(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2)题。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1)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
A 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 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
天气 晴
晴 晴转多云 多云
多云
广州 5~18 ℃ 3~18 ℃ 6~19 ℃ 9~20 ℃ 11~21 ℃
香港 11~17℃ 10~16 ℃ 12~16 ℃ 13~17℃ 14~20 ℃
澳门 9~17 ℃ 10~17 ℃ 12~18 ℃ 13~19 ℃ 14~18 ℃
A.纬度
B.地形
C.城市规模
D.海陆位置
大气热力状况与气温
3 个命题角度:1.大气热力状况分析。2.影响 气温的因素分析。3.气温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的 分析与描述。
(2015全国Ⅱ卷)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 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 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C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种板栗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三大关键点 (1)形成环节:两地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水 平方向上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由高压吹向 低压)。 (2)同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特点: 冷的地方气压高,热的地方气压低,高空相反 (3)同垂直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垂直方向上,总是低空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轻巧识记]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 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过程如流程图所示:
1.大气受热过程
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 晴朗的白天比阴天的白天更热 晴朗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更凉快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主要因素):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专题 2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一.考点回顾: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大气的受热过程 ③热力环流的原理 ④等压线图的判读以及风向的判断
2、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分析: 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③季风环流 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