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风险开题报告

财务风险开题报告

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虽然世界正进入信息化时代,但当代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的很快,成为拉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的份额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占很大的比例。有的行业产量甚至超越许多的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整个行业的改革也越来越国际化,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许多国际的商家渐渐的将资本投入中国的制造业市场,提高了整个制造业行业的硬件和软件的水平。我国的制造业行业的竞争力也逐步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的积累,最终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制造业公司财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对于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逐渐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和管理瓶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财务风险理论,60年代开始推广,到70年代迅速发展,90年代西方发达的企业开始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职能。法国学者赖曼在1928年出版的《普通经营经济学》中也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此后,麦尔、柯梅克和罗森布尔等更多的学者都明确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1952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一风险管理》中首次提出并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到了6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风险管理。拉赛尔·加拉尔(Russell B. Gallagher)在1956年的《哈佛商学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在名为《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名词》的文章中建议:在一个企业中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风险,即在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全职的“风险管理者”[]。1963年梅尔与赫斯奇的《企业风险管理》和1964年威廉姆斯与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是理论界真正进行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标志,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作者对相关的风险管理概念进行了阐述[]。书中定义风险是实际损益结果与其期望值的偏离,是在给定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在2001年Shimpi在其著作《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中就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财务长与风险管理人、众多个别风险与整合风险等方面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论述[]。2003年Doherty在《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中主要论述了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2008年,HWy—Chang Moon和Min-Young Kim在《A new framework for globalexpansion:A dynamic diversification—coordination(DDE)model》—文中,为全球化扩张构建出了一个新的框架,即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协调(DDC)的模型[]。说明了企业在功能性活动的价值链水平的全球化扩张,用该模型解释了企业实行的全球化扩张行为,并找出扩张可行性的策略,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提高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对风险的解释是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学者卓志及魏华林在各自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保险学》[]中对风险给出了相似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经济风险现象,1895年,美国学者海尼斯(Haynes)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在经济学和其他学术领域中,并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承担[]。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财务环节,各种风险因素的集中在一起就体现为企业财务风险。无论对哪个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管理不善而遭受财务风险,进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算,甚至有些企业会因此而倒闭。因此,如果不能及时的、有效的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企业便不可能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财务风险开题报告
———————————————————————————————— 作者:
———————————————————————————————— 日期:

论Hale Waihona Puke 题目建筑材料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1、选题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这已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验证。并且从原材料、资本和能源消耗等指标综合考虑来看,其生产效率要比拥有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的大型企业更高。中小型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在商业技术的革新上起到推动作用。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在经历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不再能够享受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下的产品供需结构带来的好处,企业面临着总量需求不足以及产品随时被更换、淘汰的风险。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更加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转变,我国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困难、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老问题。同时,还需面对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还缺乏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梅尔(RobertI·Mehr)在1986年出版的《保险原理》一书中写到:“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损失的不确定性”。C·A·克布(C·A·Kulp)和约翰·W·霍尔(John W·Hall)在《意外伤害保险》中指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动态演化过程及其风险结构进行研究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建议,其意义深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