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改变一点点》1——4(广东广州卷)

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改变一点点》1——4(广东广州卷)


的脉络结构,让阅卷老师及时发现亮点,引起阅卷者的注意;描写精致,做到写入要有动作、
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起到渲染衬托作用。
【写︱作︱思︱路】
1.用成长中的改变来展现一点一滴养成习惯的重要性;2.写社会上的人和事,把眼光
辐射到社会;3.通过写身边的小事剖析自己内心,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4.在作品中表
(评荐名师 马家骐)
【满 I 分 I 文 I 展 I 示】
改变一点点
◎广州一考生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有许多改变。而我就是通过一点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成长起来的。 我是通过参加一次体育活动而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的。由于体育是我的弱项,所以,我很 不愿意去参加。后来,在学校里,老师耐心地开导我,同学热情地邀请我;在家里,父母不 断地鼓励我、说服我。我仔细想想:这可是一次班集体活动,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应该努 力为班级争光啊!而且,连我们班最瘦弱的同学也去参加了,我又怎能落后于他人呢?想着, 想着,我突然感到一阵羞愧,于是,我鼓足勇气报了名。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这次比赛的项目是“齐头并进”。要求 每两个同学的左脚和右脚绑在一起前进。 接到任务,我们没有多想,自愿组成几个小组后,便训练起来。没想到,我们走一步摔 一跤,走一步摔一跤,可是我们大家都没有抱怨对方,而是咬紧牙关,坚持训练,摔倒爬起 来,摔倒了再爬起来。瞧,有的同学连鼻血都摔出来了。有的同学腿上跌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可还是没有多大进步。 老师看在眼里,明在心底,便召集我们,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我们先不着急做一步到位的训练,每个小组的两名同学先互相扶着对方练习独脚行走好 吗?” 于是,我们按照老师的办法重新训练起来。咦!果真灵验!我们才练几天,便由原来的不 敢迈步变为大胆行走了,而且一天比一天走得稳当,有的同学还不时试着松开对方的手呢。 这不就是一点点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的甜头吗? 这时,老师看在眼里,笑在脸上,又召集我们说:“好了,经过几天的艰苦训练,同学 们进步很大。现在,大家不用扶着对方,完全可以独立练习单脚行走了。” 老师的鼓励就像灵丹妙药,一下子激起了全体同学的热情。于是,我们带着一点点改变 所取得的经验,坚持了下来。通过大家一天又一天的刻苦训练,我们摔跤变少了,步伐整齐 了,速度加快了,我们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比赛开始前,老师又开导我们,消除了大家的紧张情绪。大家齐心协力,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这次比赛,我认识到,只要坚持一点点的进步,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人,体育也一 样。 【满 I 分 I 亮 I 点】 (1)紧扣文题.内容充实。文章紧紧扣住“改变一点点”这一文题,先描述了“我”在 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开导、说服、帮助下改变了原来不想参加比赛的想法,然后又重点叙述 “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一点一滴”坚持训练,终于取得成功的全过程。选材贴近 学生生活,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详略得当。文章以议论开头,直奔主题,又以议论结尾,不仅呼应开头, 而且深化了中心。文中详写了“我”和同学们如何克服训练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略写了老 师的教育、鼓励以及获胜的经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达面对着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我们应如何应对,我们的心态应该如何调整;5.从
身边小事中体Biblioteka 小小的变化,发现自己的成长,揭示出这“了点点的改变”在自己成长过程
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评︱分︱细︱则】
一类卷
二类卷
56—60分 51—55分
三类卷 45—50分
四类卷‘
五类卷
38—44分
37分以下
内容 语言 结构 卷面
(评荐名师 马家骐)
【满 I 分 I 文 I 展 I 示】
改变一点点
◎广州一考生
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托尔斯泰
成功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朵烟花,尽情地绽放生活的光辉;成功是忧伤日子里的一份希望, 轻轻地拨开心中的阴霾。人人渴望成功,但能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原因何在?人们试图总 结那些成败的经验。结果发现,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成功的原因大致相同。托尔斯泰告诉 我们,成功就是能做小事,能抓细节。
涉及生活的改变、人生的改变、社会的改变,哪怕很小的一点感触,都能成篇。此外,选材
范围很广,在写法上,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既可以写身边的小事,
也可以剖析自己内心,还可以写社会上的人和事。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把眼光辐射
到社会。当然,在考场上,还要讲求一些小窍门:如独句成段,以精短的段落强调突出文章
(评荐名师 沙玉伟)
【满 I 分 I 文 I 展 I 示】
改变一点点
◎广州一考生
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小”可以变“大”。 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小”可以毁掉“大”。 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小”的力量。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了 一个国。 小改变,大回报 台湾富豪王永庆,人称“塑胶大王”。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位亿万富豪却是一个贫苦人家 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就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去了一家米店当了学徒。辛苦了一年的王永庆用 借来的一点钱自己开了家米店。由于店小,资金有限,他的米店生意一直不好,濒临倒闭。 可是,谁也没想到,因为他的一点点小改变,他的一生也就因此改变了,这位日后的富 豪首次创业就获得了成功,为他日后的更大成功奠定了基础。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原来,王永庆看到自己的米卖不过大的米行,就想着有所改变。他亲自将每位顾客买的 米送到家里,并帮助顾客将米装入米缸。你可不要小瞧王永庆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他通过送 米上门知道了每位顾客家里的人口数量,米缸大小,这样便可以及时推销他的米了。后来的 事实证明,正是这次改变,成就了他日后的辉煌。 小改变,大灾祸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钉子能毁掉一个国家吗?你肯定觉得这是荒诞无稽的天方夜谭。若 是这样,不妨先看下面一则西方民谣: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广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 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一个钉子还真能毁了一个国家,这则民谣讲的正是国王查理三世御驾亲征的故事。战斗 即将开始,铁匠在为国王的战马钉马掌时发现少了颗钉子,由于催得急,铁匠改变了一点点, 少用了一个铁钉,结果就如民谣中所说,形成了连锁反应。 一个铁钉,毁了一个国家。 成也一点点,败也一点点。 【满 I 分 I 亮 I 点】 (1)结构清晰,层次井然。小标题是对段落内容的精确概括,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使得作文结构清晰、层次井然。小标题既可勾连文意,又能提示内容,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作 文写作技法。 (2)取材不凡,文字生动。文章取材不凡,巧用正反两则素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文 章主题,论证有力度,思想有深度。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也非常生动,娓娓道来,并能巧设悬 念,引人人胜。 (3)宫近旨远,意味深长。文中有些句子,言虽简洁,但仔细品味,却意蕴深长,言近 而旨远。这是中考作文中难能一见的,说明小作者是位勤于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
文不对题 文理不通
层次混乱
卷面杂乱 字迹不清
【满︱分︱文︱展︱示】
改变一点点
◎广州一考生 小时候,家里老屋拐角处的屋檐底下,镶着一块青石板。每逢下雨的时节,雨水就会顺 着屋檐汇集而下,滴在青石板上。 那年月,没有电视、报纸,可阅读的书籍也很少,除了教科书之外,几本搜刮来的小人 书早已滚瓜烂熟。没有喜欢的娱乐活动作为消遣的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发呆,也是一项可以 反复运用的消遣方式。 发呆并不需要十足的场景。你只需把心收拢,把眼光投向一个固定物,或者射向那遥远 的未知,一切便安然就绪。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对着天空发呆。而在这样的一个雨季,足不 能出户,又无一件饶有兴趣的事可做,那么,发发呆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雨,时常会搅扰我的静默。雨点们就像一只只小蝌蚪一样,挤进我的视线。屋檐下的地 面,经过雨点的多次击打,已经形成了一条细长的沟壑。而那块青石板,似乎没有丝毫的损 伤。雨点掉落在它的表面,又被无情地弹射回来。“滴水穿石”忽然跃人我的脑海。如果可 以,那又需要经历多少岁月的敲打呢?我暗自思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石板依旧完好如初。因为求学,我离开了家乡。在那些背井离 乡的日子里,我的心变得浮躁。渐渐地,故乡远离了我的视线,同时远离的还有那些发呆的 日子里的一个个遐思。 多年之后,我忽然想起了那块青石板,不知道它是否一如从前那样完好无损。于是,借 着一个周末回家的机会。我仔细地观察了它。 青石板还在原地。在雨水一点点“滴答”的地方,明显出现了“凹”痕,发生了质的变 化。 记得小时候,妈妈规定我每天跳绳十分钟。刚开始时,我跳得相当笨拙。刚跳一、两个 就会绊住,最多时也只能跳三个。我生气地扔下跳绳,想放弃。 “如果你每天能多跳一个,一点点的改变,就是进步。”妈妈鼓励我。 于是,我捡起地上的跳绳,重新跳了起来。这一次,共跳了六个。 “妈妈,我有进步了,我跳了六个!”我兴奋地叫起来。我尝到了一点点改变就能获得 成功的喜悦,坚持了下来。 因为坚持,一点点的改变,我的跳绳水平在学校遥遥领先。 时间会改变一切!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后,能够坚持脚踏实地,纵然是蜗牛的脚步,也能 抵达金字塔顶。 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每一次小小的努力,虽然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积土成 山,集腋成裘”,只要坚持每天改变一点点,事物便会发生内在的变化,量变的过程中必定 会迎来质的飞跃。 【满 I 分 I 亮 I 点】 (1)现身说法,立意深刻。作者借眼前“水滴石凹”的情景说明“只要坚持每天改变一 点点,事物便会发生内在的变化”的道理;后半部分以自身经历再次印证“只要坚持每天改 变一点点,量变的过程中必定会迎来质的飞跃”的道理。 (2)手法多元,表现力强。作品将记叙、描写、议论有机融为一体,手法多元,表现力 强。
不容易。所以,考生审题要清晰,要转变思路,要想方设法在立意上胜人一筹,选取吸引人
的材料,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揭示出这“一点点的改变”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
作用。即关注日常生活,从身边小事中体会小小的变化,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写作中完成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