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建模 教学大纲

软件建模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学习领域课程是软件测试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结构化程序之后开设,项目综合实训及测试综合实训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能够运用各种软件建模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和管理,准确理解软件技术文档,能无障碍的阅读英文任务,能借助工具阅读及撰写英文技术文档。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C程序设计基础》、《软件测试技术》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Java案例分析》等。

1.2课程基本理念✧根据本行业特点,注重专业素质教育;✧倡导项目驱动,强调动手实践;✧整体目标明确,教学组合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榜样作用;✧着眼就业岗位需求,开发有效课程资源。

本课程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实际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与管理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整个课程将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及技术融入软件项目的进展中,有效应用建模手段,让原本枯燥的软件工程理论有了生动的项目载体,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分析、设计、管理全过程,能够对软件工程思想有具体的了解,并掌握在此过程中建模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设计简单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能力。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和撰写各类技术文档,阅读英文任务书,从而提高他们对中英文技术文档的阅读及撰写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要思路:遵照课程目标,将课程分解为三大主要模块,即讲练结合模块、课内实践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该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规律和稳扎稳打原则,具有“讲”、“学”、“做”三位一体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高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最终目标。

其中课程设计以企业人才标准作为课程培养目标,以真实项目产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评价体系,以开发流程引导学习过程。

2、课程目标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开发方法,掌握软件建模技术在各个开发阶段的有效运用,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点及方法;能够独立对小型软件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并且了解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能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有效理解各阶段的软件技术文档,并能借助工具阅读英文技术文档。

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适应软件行业对软件测试岗位的需求,为将来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做准备。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专业能力:(1)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及内涵,能够区分各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优缺点,并根据项目特点及其他因素选择适当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项目开发;(2)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及软件实施与维护阶段)的任务及目的;熟练掌握软件开发各阶段中的常用方法、最新技术及工具;(3)深入理解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及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基本思想及策略,能够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项目的分析和设计;(4)掌握软件项目人员组织结构及团队管理方式,了解软件控制管理的基本策略及方法;(5)掌握软件技术文档构成要素及撰写方法,能够编制规范的软件技术文档;(6)能够无障碍的阅读英文任务,能借助工具阅读英文技术文档;(7)熟练掌握各种建模工具的使用,如Rose、Visio、Project等。

方法能力:(1)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的能力;(3)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

社会能力:(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2)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积极的求知欲和进取心;(3)具有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4)具备服务意识和保密意识;(5)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课程内容与要求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4.1.1软硬件条件硬件要求:Intel及其兼容计算机,P4或者更高处理器;512M以上内存;10GB以上的硬盘空间。

软件要求:(1) Windows 2000以上操作系统(2)Rational Rose 2003(3)Visio 2003(4)Project 2003(5) JDK1.6(6) MyElcipse6.5或以上版本(7)SQL Server 2000,升级至SP4或MySQL5.0+SQLyog6.0(8) Tomcat5.5或以上版本4.1.2师资条件任课教师需熟悉软件工程思想,熟悉面向对象的软件建模技术及数据建模技术,熟悉软件文档编写规范,有一定的英文技术文档的阅读及撰写能力,熟悉Java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

4.2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本课程的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将与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相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榜样式教学方法所谓榜样式教学方法就是老师为学生示范一个真实项目的设计建模过程,详细讲解每一个具体步骤,然后布置一个类似的项目案例让学生模仿单独完成。

从而让学生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项目小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组成一个个项目小组,分派一个具体的软件项目建模任务,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讨论研究、反复修改来完成。

老师最终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评析和打分。

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加强了教学的互动性,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类别为考试,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

成绩占本课程成绩60%;平时成绩(含考勤、实践性环节)占本课程成绩40%(其中考勤占50%、实践性环节占50%)。

(二)实训大纲一.实训目标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相结合,通过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掌握软件建模基本技术,训练学生通过UML模型与客户、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根据系统模型编制系统设计相关技术文档、根据系统模型完成代码实现和单元测试及系统测试的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运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训任务本课程实训将完成B2C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任务,使学生掌握软件建模基本技术,训练学生通过系统模型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结合相关课程完成系统实现过程。

实训项目将根据软件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分解成相应子项目完成,最后形成完成系统模型。

实训项目完成后,学生将具备以下技能:1.对实际问题进行边界界定技能2.对实际问题进行分解技能3.对业务流程进行准确描述技能4.结合系统模型进行确定需求技能5.根据业务流程提取类的基本技能6.利用系统模型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技能7.在项目经理指导下实现软件系统的技能8.在项目经理指导下实现软件工程过程的技能9.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基本技能10.系统技术文档阅读技能三.实训要点与难点要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运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以项目驱动,通过项目实践,通过指导学生实现软件系统模型建立,着重训练学生系统模型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使软件开发过程见可、可控的能力。

难点:学生工作规范化、团队合作、业务分析与描述、系统类的提取、系统重构等需要较多的实践工作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指导理解。

四.实训内容1.B2C电子商务系统可行性分析。

实现B2C电子商务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工作,完成B2C 电子商务系统可行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2.B2C电子商务系统面向数据的需求分析及建模。

完成典型B2C电子商务系统数据流图分析工作任务。

3.B2C电子商务系统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及建模。

实现典型B2C电子商务系统参与者与用例分析,创建系统用例图,完成软件开发技术文档阅读与编制典型工作任务。

4.建立B2C电子商务系统类图。

实现典型B2C电子商务系统中对象的识别,创建系统主要类图。

5.建立B2C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模型。

实现典型B2C电子商务系统顺序图、协作图的创建,完成类图修改工作。

6.建立B2C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模型。

实现典型B2C电子商务系统部署方案,创建系统组件图、部署图。

7.面向对象系统逆向工程。

实现典型面向对象系统的逆向工作。

五.实训内容及方式七.说明(一)本实训大纲根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软件技术系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是《软件建模》课程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

(二)实施建议:1.课程实施过程结合项目过程进行;2.所有子任务在完成之后分项目组召开评审会,对提交物进行评审,并提交评审报告;3.班级内分组,按公司项目组结构组建项目组,实训指导教师转换角色为项目经理(或程序经理)兼技术导师角色,学生转换角色为员工;4.所有项目文档及阶段产品按实际要求模板完成,最好每项目组设置专门SCM,管理相关资料;5.课程实施过程注意引导学生从系统用户角度理解和设计系统;6.通过项目组管理方式加强学生职业规范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7.注意各阶段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确保子任务输入输出的有效性和规范性;8.实训各子任务的课时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