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单元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单元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水污染是导致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完成第1~3题。

1.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

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青岛B.杭州C.广州D.南宁2.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属于典型水质型缺水。

这三个湖泊污染的原因主要是( )A.工业排放大量污水B.农村农药的排放量多C.石油污染最为突出D.水体富营养化突出3.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第1题,青岛的年降水量为750~800毫米,杭州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广州的年降水量在1 600毫米以上,南宁的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

第2题,太湖周围有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以及浙江省湖州市等城市,巢湖周边有安徽省巢湖市等城市,滇池周边有云南省昆明市等城市,这些城市向这三个湖泊排放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导致这三个湖泊污染严重。

第3题,湖水污染的原因要考虑污水的排入及湖水更新等问题。

D项不符合事实,这三个湖泊都在湿润地区。

答案:1.A 2.A 3.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下图,完成第4~5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4.关于赤潮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全年皆有,1~3月多发D.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5.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3题,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第4题,人类食用被赤潮污染的海产品,可能会导致死亡;为防止海水富营养化,沿海地区应该合理进行海水养殖,而不是禁止。

答案:4.A 5.A2013年8月9日,广东省环保厅发布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广东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为5.11,与2012年同期持平;酸雨频率为38.9%,较2012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降水质量基本持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9题。

6.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是( )A.SO2、NO x等气体B.石油烃废气C.CO2D.一氧化碳和铅烟7.下列地理现象是由雨水pH<5.6时引起的是( )①河湖水酸化②低地淹没③建筑物腐蚀④赤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为减少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最好采取法脱硫( )①吸附②碱液吸收③吸收④石灰吸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的原因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平原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雨水丰沛且降水量大④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6题,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 x等气体;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和铅烟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

第7题,低地淹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第8题,湿法脱硫效率较高;吸收法和吸附法属于干法脱硫,效率较低。

第9题,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既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有关,又和相对封闭的地形、降水较多的天气有关。

答案:6.A 7.C 8.D 9.C读1990~2005年江西省“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完成第10~11题。

10.21世纪江西省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没有11.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工业固体排放在2002年后基本为零,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11题,完善能源消费结构会使工业废气排放量得到控制,而不是迅速上升。

答案:10.C 11.D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13题。

200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12.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①发展沼气②开采小煤窑③利用太阳能④种植薪柴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高、煤炭最低;福建省薪柴最高、秸秆最低;江苏省秸秆最高、薪柴最低;北京市煤炭最高、薪柴最低。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12.A 13.C下图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能表示燃料油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15.固体废弃物在实现资源化前,应先( )A.分类收集,密封运输B.破碎、压缩C.焚烧D.卫生填埋解析:第14题,电力是固体废弃物中可燃性物质(以有机质为主)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燃料油是热分解的结果;纸、金属、玻璃等是筛选后可以回收的废弃物;堆肥是有机质通过堆肥法形成的。

第15题,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中,需要对不同废弃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需要先分类,再通过密封运输到适当的地点处理。

答案:14.B 15.A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染上了“垃圾困扰症”。

垃圾堆置占据大量土地,并污染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6~18题。

16.城市“垃圾困扰症”的“病因”是( )A.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C.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垃圾D.汽车尾气17.下图是“治疗”城市“垃圾困扰症”的方式之一,它是( )A.分类收集B.堆肥C.卫生填埋D.资源化18.有关焚烧法处置固体废弃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都可采用焚烧法处理B.焚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C.焚烧后的灰烬可直接填埋D.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利用解析:第16题,材料中对“垃圾困扰症”的解释说明该“症”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

第17题,垃圾发电是从固体废弃物中获取能源的一种方式,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属于资源化。

第18题,用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燃烧的物质可以进行处理,焚烧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等,但是可能带来大气污染问题,焚烧后的灰烬有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直接填埋。

答案:16.C 17.D 18.B最近某石材厂附近的居民楼里的居民把石材厂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们的开工生产扰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石材厂带来了严重的( )A.噪声污染B.大气污染C.水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20.经过多方调查并进行了噪声监测,发现噪声值在70分贝以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政府勒令其停止生产。

这属于噪声控制途径中的( )A.声源控制B.传播途径控制C.接受者的防护D.技术控制解析:第19题,石材厂的机器轰鸣声、切割声、碎石声等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

第20题,噪声是石材厂产生的,勒令其停止生产就是切断噪声来源,属于声源控制。

答案:19.A 20.A二、综合题(共50分)21.(2013·课标高考Ⅱ)(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和农业两个角度分析。

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1月19日南方周末讯春城入冬,除了漫无边际的水葫芦,在滇池草海几乎看不到水面。

太湖湖体21个监测点中无Ⅰ~Ⅲ类水质,劣Ⅴ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但是随着我们生活污水进入太湖,目前是在轻度和中度两个范围之内波动。

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藻类密度低于2011年。

2012年江苏省政府分别召开了治太治淮的年度会议,太湖治污方案、太湖流域实现生物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以上全覆盖,并逐步到村。

(1)简述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简述我国治理湖泊污染的具体对策。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治理湖泊污染主要是针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挖掘湖底淤泥和促进湖水的更新等。

答案:(1)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这些污染物质来自湖泊周围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会使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

(2)治理城市点源污染,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对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坚决进行“关、停、并、转”;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控制生活污水中磷的排放;疏挖底泥,保护和合理开发湖滨带;适当调水解决城市供水和补充湖泊水量等。

23.(15分)读我国降水量pH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于,约占国土面积的。

②我国重酸雨区分布在,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污染物是,其来源主要是。

③(多选)下列省区中,酸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有( )A.四川省B.广东省C.福建省D.云南省E.重庆市F.湖南省(2)我国西南某地盛产煤炭,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陆续新建几个大型坑口电站(煤田附近所建电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