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被国培省简报上“佳帖欣赏”栏目选发。
精心设计教学设计
古蔺县二郎中学杨泽勇
正确分析学生;
整体把握教材;
合理确定目标;
精心设计过程;
动态调控进程;
即时客观评价;
反思改进完善。
教学设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预演方案,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品位与成败。
教学设计凝聚并发展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教师应当不断增强的基本技能。
一、正确分析学生。
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都不是好的设计。
只有适合“本班”学生的可行的教学设计,才可能是好的教学设计。
所以,正确分析学生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分析学生,既要普遍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思维特点、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好的教学设计,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注和重视的感觉,都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跳一跳,摸得着”的目标,并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二、整体把握教材。
整体把握教材,就是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体系,理清编排脉络,洞悉编辑意图,突出学科特点;要明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让学生学习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与此相关的内容还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以及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等,要了然于胸。
整体把握教材,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要像高明的裁缝,
不囿于现成材料的束缚,在大胆的裁剪与串连中创造出上乘的作品。
三、合理确定目标。
在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要熟知课程标准,要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要设计好课时目标,要力求做到“具体”明确而不空泛,“集中”而不盲目贪多求全,“恰当”而有一定挑战性。
“合理”,强调适合本班、适合本堂课。
四、精心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
要善于创新,精心设计:既要考虑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又要斟酌问题设计、活动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的有效性,还要推敲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艺术性,更要突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指导应当贯穿学生知识自我生成的设计之中。
课堂的生成与构建,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下功夫,要在符合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动脑筋。
五、动态调控进程。
教学设计是否切实可行,只有在教学实施中才能得到检验。
即使自我感觉考虑周全的设计,也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情况,要知道课堂上出现的任何意外都不是意外,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
所以,动态调控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即时设计”。
教师完全可以不必惊慌,完全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及时、合理、果断地作出调整,或因势利导、引发延伸,或借机探讨、共同研究,或牵回思路、回归正题,或取舍压缩、另辟蹊径,只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就行。
课堂上出现的有价值的“思维分叉”的意外,是学生奉献给教师的惊喜,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新的良机,应当格外珍视而决不可无视、漠视。
如果课堂情况总在教师设计之中,那么,教师除了收获全盘掌控的成功之外,还将收获失去了体验挑战的悲凉和学生不会创新的可悲!
六、即时客观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针对学生这节课或这个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
要善于从思考、答问、活动、练习中观察学生的态度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好的评价,真诚中肯而不泛化,或表扬,或鼓励,或赞赏,
甚至策略地指出不足,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觉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可以调动学生更加积极带劲地参与课堂活动。
七、反思改进完善。
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课堂总有遗憾的地方。
课后反思,思得思失思改进,设计在不断完善,我们也在不断提高。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为人师者,当用辛勤,用良知,用智慧,设计课堂,设计人生,追求教育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