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与感恩节》

小学五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与感恩节》

小学五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
节与感恩节》
小学五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与感恩节》小小资料库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
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
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
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
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
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
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唐书太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
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与诗画作者:顾丽楠
当夜幕悄悄降临以后,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
来到屋外,准备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我还一边吟唱
着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儿终于从房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
向上升着、升着。

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
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

她圆得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
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那不断的桂树;小玉兔儿,在广寒宫里为嫦
娥捣药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
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
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
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妖女,可当彩虹出
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乡的外婆、外公
和儿时的朋友来,这岂不正应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诗句的意境么!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
着月饼的传说,我又想起大连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

中秋节与诗画作者:郑思慧
农历八月十五是万家欢腾的中秋佳节。

都是家家户
户团圆的日子。

我们一家也不例外,都回到爷爷奶奶家过中秋节。

爷爷家里热闹极了,表哥、表姐、表弟、表妹都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晚上,吃完团圆饭,我们不约而同地拿着椅子坐在
门前的小花园里赏月。

不过,明月还未见到,奶奶又把
一碗碗热气腾腾色香俱全的汤圆拿了出来,真是既饱眼
福有饭口福。

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不久,只见月亮
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从云层里露出了脸。

过了一会,
她才完全走了出来。

皎洁的月光洒在对面的湖面上,远
远望去,好像铺色的地毯。

吃完月饼,我和表弟、表妹手执着传统的灯笼玩乐。

我们执着灯笼一边说一边笑,当我们说到大肥猪时,突
然我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这个人摔到一个大水
沟里,全身污染了,灯笼也烧着了。

把我吓坏了,表弟
表姐却在一旁捧腹大笑。

我当时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回家后,我把衣服换了,心里想:今天我一定要捞
回一个面子。

我想了个主意,对大家说:今晚是月圆之夜,由姑妈叫三个人来,每人说一句七字话,每句要有
月字。

大家一致赞同。

姑妈叫来四个人:爸爸、大表哥、表弟和我。

开始了游戏。

只见爸爸点了点头,说:中秋
月儿圆又圆。

表哥想了会说:一家赏月过中秋。

表弟吸
了一口气说:赏月尝饼多愉快。

我气定神闲地说:美满家庭比月圆。

好!大家一齐拍手称赞我。

我心想:当然好,不好我能说嘛!
第二天,我回到上海,睡觉时心想:真不愧是人圆
月圆啊!
活动建议
1.诗画鉴赏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通过对诗画的鉴赏,由千里
共婵娟引发两岸同情增强祖国统一的意识,激发学生好
好学习,为明天繁荣祖国的昌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资料搜集
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中秋节资料、诗画,在网上了
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中秋节的深刻含义。

3.了解国情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台湾是我国的神
圣领土,任何人都不可侵犯和分割,在图书馆寻找有关
台湾的相关内容,了解我国的国情。

活动方案
1.活动准备:
(1)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上网、看书、读报、看电视节目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台湾资料,让学生了解台湾是我国的领土。

(3)每人准备一只月饼,并品尝月饼。

谈感受。

2.活动过程:
(1)板书:中秋与诗画
中秋节可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
就来说一说、聊一聊中秋节。

(2)交流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这个节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想必同学们都
很想知道。

简介中秋节:(学生知道的就让学生上来介绍)
(3)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学生齐答)吃月饼!
是的,由于月饼的形状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所
以吃月饼成了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每年中秋节,你们家里是怎样庆祝的呢?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家过节习惯)
在这次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上网、看书、读报、
看电视节目等方式了解了
许多和中秋有关的知识,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
地方特色。

现在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中秋节各地的习俗吧!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
更盛,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
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
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
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
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
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
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以月之圆
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4.与中秋节相关的诗画有哪些?
(1)交流中秋节的诗画。

(2)交流对中秋节的了解与感悟。

(3)今天我们过中秋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出示台湾的图片,台湾是我国的领土。

(5)交流对台湾有何要求?你有什么话想对台湾人民诉说?
5.小结
(1)说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尤其是各种各样口味香甜的月饼,同学们恐怕已经有些嘴馋了,今天,我们全班也来团团圆圆地聚一聚,一起享用美味的月饼吧!别忘了,把你搜集到的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传说
和大家分享。

(放有关中秋的音乐,学生边吃月饼,边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传说。


(2)中秋节的来历,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的版本也各有区别。

其实,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为中秋节习俗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神话色彩,在民俗学界一般都认为这个节的原始基础是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

据民间传说和史料的记载推断,把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相互馈赠的礼物并以之供月的习俗,大致在元末明处形成的诸如:作月亮,放天灯,点灯塔,舞大龙等一直流传到现在。

为传统佳节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

(3)诵读有关的诗词并谈感想。

6.课后延伸:
(1)今年中秋节和家人一起过节时,把你今天听到的有趣内容告诉爸爸、妈妈。

(2)做一张中秋贺卡,向家人送上自己的祝福。

(3)写一篇文章《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