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培训心得语文1

北师大培训心得语文1

听陈纪英教授讲座有感
刘家堡一中王丽峰
陈纪英,北京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首席专家。

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大家,她的讲座风格却是幽默、睿智,又不失温和的大气。

年近70的芳华,却,依然精神抖擞、落落大方,以彬彬有礼的举止,渊博的知识挺立于讲台,耕耘于教育征途的前沿。

陈纪英老师教数学出身,所以她的言谈话语间,无不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芒,加上她主要以青少年心理问题为研究方向,因此更加注重教师的思辨品质。

陈老师提到,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不愿或懒于抽出一点时间去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在施教的过程中根本没有静心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而无法走“近”学生,更不用说走“进”学生心灵了。

其实对学生多一分了解,教育才会多一点实效。

最欣赏陈老师的几句话: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

学习教育理论,在工作中消化实践,生成自己的见解理念。

教无定法——适合的,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就是好的。

在教育管理中,走近学生,引导学生(近——进:寻找打开心扉的钥匙,有效施教)。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现在我们的孩子的大多是娇生惯养出来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且说一不二,自私自利,要强好胜等,另外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由此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而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帮在成长的希望。

我觉的关注学生首先要认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长变化。

身心都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都是有不同的反应的。

所以心理的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仼有的时候可以说是应该不厌其烦地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相处应该做到:树共情心,做真诚人,带微笑脸,说赞美话,有宽容心。

容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表白自己的机会,批评学生的行为,但不否
定学生的人格、人品。

有的时候去惩戒学生是因为学生他有错误,而不是因自己的情绪不佳去惩罚他们。

这样做效果肯定会很好。

我们的班里,总有几个好动的孩子,但好动≠多动症,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随便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我们不懂,家长也接受不了,孩子对于我们来说,可四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但对于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
常说教书育人,教书——传授知识,提高成绩。

育人——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

我们经常说“以人为本”其实说到底,真正的教育应是“以心为本”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

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心理成因,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说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跟同学打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做坏事……我们在教育孩子,评批孩子的时候,多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多关注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

做一名与学生心心相通的教师,那样,我们的教育会更有力。

微笑是一种力量。

微笑真的是一种力量;你脸上有多少微笑,学生身上,心里就有多少阳光;一个微笑是自己的,两个微笑是我们的,N 个微笑是大家的。

心笑,脸就笑。

有科学数据表明,经常大笑可以让我们年轻1.7岁,如果女老师们不想自己变老,那就经常笑一下,不要整天跟学生绷着脸,皱着眉,那样伤害的是我们自己,会很快变老的。

常常开怀大笑,还可以降下低焦虑情绪,让心情轻松愉快,如果反映在脸上、心里就会年轻许多。

让师爱的阳光照进每个学生的心扉。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的工作理念增加了新鲜的血液,许多丰富有效的经验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做可以借鉴的。

因此我要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为了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做好班级工作,对自己的管理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进行创新。

力争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育上称职的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