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周期折减后产生的影响分析

【结构设计】周期折减后产生的影响分析

周期折减后产生的影响分析
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非承重填充砖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因为周期小的结构,其刚度较大,相应吸收的地震力也较大。

若不做周期折减,则结构偏于不安全。

根据《高规》3.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实心砖墙时,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7~0.8;剪力墙结构0.9~1.0。

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来取上限或下限。

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ψT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8~0.9;框架-剪力墙结构0.9~1.0;剪力墙结构可取0.95。

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因为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

应该注意的是:周期折减系数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征,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折减系数视填充墙的多少而定。

用pkpm实验做一个框架结构,做了一下比较,将SATWE 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从0.8调到0.7,算完后在WZQ.OUT中发现地震力增大了,这是对的,但查看结构的自震周期却没有变化的,地震作用力是在周期折减之后才计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