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6)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6)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6)一、选择题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B. 20C. 21D. 22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A. 10B. 15C. 203.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

三(1)班共有()人。

A. 40B. 54C. 684.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

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B. 48C. 405.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

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B. 95C. 76.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

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

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B. 4C. 37.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8.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A. 8B. 9C. 129.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日语的人员占40%,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人共有25人.问这个科研单位共有()人.A. 100B. 125C. 50D. 135 10.一辆长途客车从武汉开往潜江,再从潜江开往武汉,不断往返.长途客车行驶2012次后在()A. 武汉B. 潜江C. 不能确定1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A. 朝上B. 朝下C. 不确定12.六(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A. 11B. 12C. 13D. 14二、填空题13.三(1)班有32人,校运会上,参加跳绳的有22人,参加踢毽子的有16人,其中两项都参加的有8人,两项都没参加的有________人.14.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4人,参观猴子馆的有3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7人.去动物园一共有________人.15.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同学,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同学。

两种棋都会下的有________名同学。

16.三年级组织语文、数学能力大赛,每人至少参加1项比赛。

参加语文比赛的有63人,参加数学比赛的有5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20人,三年级一共有________人。

17.从前往后数,小丽是第27位,从后往前数小亮是第23位,这一队一共有________人18.三(1)班喜欢吃香蕉和苹果的人数情况如下。

三(1)班一共有________人。

19.一位船工在河面上运送游客过河,每小时运送5次.如果船工早上7时在北岸开始运送第一批游客到南岸,中午12时船工在________ 岸吃午饭.(填“南、北”)20.2m、4n均为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即每个参赛选手的得分一定为偶数.所以个参赛选手不会得奇数分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分析】由题意可知,答对一题得3分,如果全做对,则每人满分是50×3=150分.由于不答得1分,在满分的基础上如果有1题不答,就要从150中减去3﹣1=2分;答错一题扣1分,如果有1题答错,就减去3+1=4分.也就是说在满分基础上,有m题不答,就减去2m分;如果有n题答错,就减去4n分.根据数和的奇偶性可知,每个参赛选手的得分一定为偶数.三、解答题21.40人参加智力竞赛,答对第一道题的有23人,答对第二道题的有21人,两道题都答对的有15人。

两道题都没答对的有多少人?22.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了?请举手!”有37人举手。

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了?请举手!”有42人举手。

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

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23.某社区有186人学舞蹈,学探戈舞的有96人,学拉丁舞的有102人,如果每人最少要学这两种舞蹈中的一种,那么既学探戈舞又学拉丁舞的有多少人?24.某班共有学生45人,每人至少完成了语文、数学两科中的一科作业。

完成语文作业的有32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0人。

这两科作业都完成的有多少人?25.和平小学学生每人至少订《少年报》和《学习周报》中的一种,订《少年报》的有384人,订《学习周报》的有564人,有102人这两种报纸都订。

和平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26.三(4)班同学在期末测试中,有36人数学优秀,有29人语文优秀,有28人语文和数学都优秀,同时有9人语文数学都没有优秀,三(4)班总共有多少学生?【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 B【解析】【解答】65+63-108=128-108=20(人),所以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20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把带矿泉水的人数和带水果的人数加起来,再减去三年级的总人数即可得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人数。

2.B解析: B【解析】【解答】30+25-40=55-40=15(人)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用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二一班的总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据此列式解答。

3.A解析: A【解析】【解答】25+29-14=54-14=40(人)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用订《漫画大王》的人数+订《快乐作文》的人数-两种刊物都订的人数=三(1)班的总人数,据此列式解答。

4.B解析: B【解析】【解答】解:30+26-8=48,所以订报纸的一共有48人。

故答案为:B。

【分析】订报纸的人数=订语文报纸的人数+订数学报纸的人数-两种报纸都订的人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5.A解析: A【解析】【解答】解:78+71-101=48,所以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48人。

故答案为:A。

【分析】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人数=带矿泉水的人数+带水果的人数-去春游的人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6.B解析: B【解析】【解答】只会拉小提琴的人数:43-22=21(人),只会弹电子琴的人数:43-25=18(人),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人:43-21-18=4(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总人数-会谈电子琴的人数=只会拉小提琴的人数,总人数-会拉小提琴的人数=只会谈电子琴的人数,总人数-只会拉小提琴的人数-只会谈电子琴的人数=两种都会的人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7.D解析: D【解析】【解答】选项A,摘火龙果的有32+20=52人,原题说法错误;选项B,一共有32+20+40=92人,原题说法错误;选项C,观察图可知,只摘蜜橘的有40人,原题说法错误;选项D,观察图可知,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观察图可知,只摘火龙果的有32人,只摘蜜橘的有40人,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要求总人数,用只摘火龙果的人数+只摘蜜橘的人数+两种水果都摘的人数=总人数,据此解答。

8.B解析: B【解析】【解答】,观察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9种文具。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对比两天进的文具,同一种文具只计算一次,据此数一数即可。

9.B解析: B【解析】【解答】解:25÷(80%+40%-1)=25÷20%=125(人)故答案为:125.【分析】用懂英语的人数的对应分率加上懂日语人数的对应分率再减去1即可求出既懂英语又懂日语人数的对应分率,然后用除法解答即可。

10.A解析: A【解析】【解答】解:在行驶奇数次后,客车在潜江,行驶偶数次后,客车在武汉;因为2012是偶数,因此长途客车行驶2012次后在武汉.故选:A.【分析】最初客车在武汉,则第一次行驶后到达潜江,第二次行驶到达武汉;第三次到达潜江,第四次武汉,…,在两地之间不断往返.由此可以发现,在行驶奇数次后,客车在潜江,行驶偶数次后,客车在武汉;据此解答.11.A解析: A【解析】【解答】解:10是偶数,那么翻动10次后杯口朝上.故选:A.【分析】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朝下,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12.B解析: B【解析】【解答】解:32+26-46=12人,所以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12人。

故答案为:B。

【分析】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人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喜欢羽毛球的人数-六(1)班的人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二、填空题13.【解析】【解答】22+16-8=38-8=30(人)32-30=2(人)故答案为:2【分析】参加跳绳的人数+参加踢毽子的人数-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参加两项运动的总人数;三(1)班的总人数-参加两项运动解析:【解析】【解答】22+16-8=38-8=30(人)32-30=2(人)故答案为:2。

【分析】参加跳绳的人数+参加踢毽子的人数-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参加两项运动的总人数;三(1)班的总人数-参加两项运动的总人数=两项都没参加的的人数。

14.【解析】【解答】24+35-17=42(人)故答案为:42【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猴子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去动物园的总人数据此列式解答解析:【解析】【解答】24+35-17=42(人)故答案为:42。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集合重叠问题,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猴子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去动物园的总人数,据此列式解答。

15.【解析】【解答】解:会下棋的同学:42-10=32(名)只会下象棋的同学:32-17=15(名)只会下围棋的同学32-21=11(名)两种棋都会下:32-15-11=6(名)故答案为:6【分析】用总解析:【解析】【解答】解:会下棋的同学:42-10=32(名),只会下象棋的同学:32-17=15(名),只会下围棋的同学32-21=11(名),两种棋都会下:32-15-11=6(名)。

故答案为:6。

【分析】用总人数减去不会下棋的人数求出至少会下一种棋的人数。

用会下棋的人数减去会下象棋的人数即可求出只会下象棋的人数,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只会下围棋的人数,用会下棋的人数减去只会下象棋的人数,再减去只会下围棋的人数即可求出两种棋都会下的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