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陇南扬名中学蔡福永
在苏格拉底看来“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在笔者看来“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是没有前途的”。
教育应该为人生奠基,应该强调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事实证明,一个人未来的走向与他的目标指向有着高度的关联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教育如何为每一个学生能过上“经审视的生活”服务。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强调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很明显,生涯规划为学生确定了方向,为人生提供了原动力,也为人生出彩提供了可能。
可以把个人兴趣转化为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笔者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分析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新高考改革。
自新高考改革以来,最为突出的是学生自主选科,因为选科的不同就意味着将来选择专业的不同,这将倒逼着我们必须先弄清楚选科与将来选择职业的关联关系,然而,在近几年来指导高三学生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对大学以及大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对将来的职业方向非常迷茫,甚至一无所知,
二是人生追求。
我们的孩子总被问起“长大了想干什么”,而他们的回答经常被成人视为童言无忌。
但实际上,家长和教师是否可以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并帮助孩子认真思考呢?我们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仅仅满足于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教孩子学会选择,让选择成为人生态度、自我认识的需要。
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
培养学生具备选择和规划未来的一种潜意识,这是生涯规划教育重要的使命。
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迟。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全面尽早开发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事实上,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属于强制性教育内容,比如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6岁开始。
那么,生涯规划教育怎么开展呢?英国全国STEM学习中心的创立者约翰·霍曼对全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展开过独立调查,他提出了可被学校用于提升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八大基准,包括关照每个学生的需求、将课程学习与职业相联系、在工作场所的经历、从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中学习……如果这样的表述相对抽象,不妨从一个实际的经历中管窥一二。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教育,从小学阶段就接受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而且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还在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开展,美国的课程是这样展开的:第一,每位学生模拟选择一个职业,这份职业不能是大类型(如教师、医生),而是要说明专业类别(如哪个阶段哪方面的教师、医生)。
第二,请说明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至少写出三点。
第三,全面了解这个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需要通过什么专业的学习,就读哪一些学校的本科、硕士等才能具备这种从业能力。
第四,说明这个职业的日常工作,要求具体可操作的工作事项。
第五,了解这个职业的薪水。
最后,当你了解这个职业,你还愿意坚
持吗?如果觉得不合适,请从第一个问题开始重新寻找喜欢的职业。
等孩子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他们对当初考虑过的问题一定有所加深甚至完全改变,其实改变就是一种加深认识的过程,孩子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生涯规划的全面熏陶,开始建立起为自己人生做规划的概念。
生涯规划教育在我们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人还不知道其重要性,近年来,教育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其价值所在,目前国内不少中小学已经进行了有价值的尝试,但相比国外起步晚,师资匮乏、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涯规划教育如何更好地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地,是摆在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让一线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并主动将这种理念灌输到平时教学中去。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生涯规划课的课程顺序:
1、初中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引导:
认识自我,我是谁,我是什么性格,我喜欢什么,我的优点有哪些,我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努力想象自己将来的样子,你对未来的祈盼,你将成为什么样子?我今天要怎么做?
2、高一高二阶段主要做好以下事情:
了解职业形势与前景,探究职业秘密,这个职业具体要做什么?我怎样才能从事这个职业?哪些大学开设了与这个职业对应的专业,我怎样才能做到?
3、高三年级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全面认识大学专业,了解中国的大学发展历程,将专业规划与具体的大学建立联系,看这所大学历年来录取需要多少分?我当前的成绩状况,我的差距有多大。
事实上,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漫长的历程,绝非我用本文寥寥数语就能说清楚,但事实证明,哪些及早做好这项工作的学校和家长都给学生起到了巨大的潜力挖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