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师的心得体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踏进校门,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约束自己的学校纪律、规章制度。
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如何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迈好第一步,这是一件关系极大的事。
一、热爱学生儿童是人生重要的时期,而一年级则是重要时期中最重要的时期,一年级的孩子如何度过这个最关键的时期,在这期间由谁携手领路,在这期间生活在什么的环境,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心灵,这一切将决定他们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一年级的孩子,离开家庭、离开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学校,有一种陌生、惧怕、不安心理。
这时候他们最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爱抚、呵护,需要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学习、生活环境。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才感到有安全感、快乐感。
如果他们在冷漠只有热爱孩子,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教育。
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教师真爱的种子,才是我国教育真正的希望所在。
教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学生的亲和力就有多少,学校的凝聚力就有多一年级的教师应该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分担不幸的痛苦。
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每天跟孩子们打交道,跟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是教师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心力劳动的综合。
需要教师付出比其它年级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爱心。
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成孩子,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孩子常常有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喜悦、烦恼、忧愁和不幸,往往他们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只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
比如,谁把他的作业本搞脏了,谁拿了他的铅笔,谁叫他的花号名??等,教师们应当设身处地替孩子们着想,为他们分担痛苦并给予帮助,最适当、最宝贵的帮助,就是同情和真诚的关怀。
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更不要袖手旁观。
如果教师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孩子们就会感到能和你平起平坐,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就会向你倾吐他的心声,他们就把你当作自己的亲人,那时候,一年级的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到学校什么都是陌生,有很多看似很简单,很容易做的事,对于他们就不是。
比如学生的铅笔很容易弄断,不会削,课本很容易弄脏,不会保护,鼻涕流不知道擦,穿衣服不会扣,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等,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教师去帮助,去引导。
教师们最好就要用课余的时间帮助学生削削铅笔,帮助学生包装一下课本,帮助学生擦鼻涕,帮助学生扣衣扣等等。
教师通过这些细微的帮助,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亲人才能有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一年级教师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都要亲切温柔,富有童趣。
美好的语言是塑造孩子心灵的最巧妙的手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一种手段。
一年级教师的语言要真诚、鼓励、富有童趣。
如“真好。
”“太棒了!”“我相信你行。
”“你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你做得太好了。
”“你想得真快。
”“你懂得很多。
”、“今天你进步了。
”、“没关系,再来。
”教师的无声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动作。
教师们应该脸带微笑,手抚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点头示意孩子,拥抱孩子。
二、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只有针对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一年级教师要很好地了解一年级新生的各1.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
特别是了解本班的孩子有没有先天性的残疾的毛病。
比如:孩子的视力、听力、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教师应当根据孩子的健康状况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
还要配合家长把2.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比如:家住在哪个街道,家庭教育状况,父母亲的姓名以及工作情况,家庭生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然后分析这些情况,有哪些对孩子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因素是哪些,不利因素是哪些。
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建议,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3.了解学前受教育情况。
了解孩子是否受到学前教育,程度如何,等等。
以上这些情况,可以通过观察、个别谈话、询问、家长填表等方法进行。
三、培养良好习惯1.(1)上学习惯。
告诉学生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上学,上学时不在路(2)课前准备习惯。
告诉学生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到教室坐好,(3)上课习惯。
告诉学生,教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不和别人说话,不东张西望。
教师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想好后,要发言,先举手,不要乱喊乱叫。
发言要站起来,声音响亮,要说普通话。
其它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此外,(4)课外习惯。
告诉学生下课后要马上到大小便处大小便;或到室外活动,或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具。
放学后,要尽快回到家里,不要2.(1)休息习惯。
告诉学生早睡早起,晚上9点钟要上床睡觉,早上6点30分要起床,中午要休息1(3)(4)卫生习惯。
要告诉学生勤洗澡、洗头。
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要刷牙,教给学生正确的洗脸、刷牙方法。
饭前便后要洗手,勤3.(1)在学校,告诉学生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打招呼;进入老师办公室或住房要先轻声敲门,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进入,出来时要说“谢谢”、“再见”;和老师说(2)在家里,告诉学生要孝敬长辈。
如吃饭时要叫大人一起吃,好吃的要让给长辈。
饭后要主动帮忙收拾、扫地、擦桌。
长辈有病时,要多关心、照4.在学校,要告诉学生轮值日,为班级、同学服务,如收作业本、在家里,要告诉学生,每天尽量帮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孩子的主要技巧是把他们带到游戏中去。
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律能力差。
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孩子们学习。
也就是,低年级的课应该是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比如: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比一比、找一找、接一接、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篇二:一年级教师感受一年级的班主任,请你看过来杨小琴如果你是个新任的一年级班主任,你一定会觉得很苦恼。
因为当你踩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时,你看到满教室的孩子都在唧唧喳喳地讲话,甚至有仰着脖子喝饮料的,没有一个孩子在安静地等待着你的到来,没有一个孩子把你的到来当回事。
如果你是个新任的一年级班主任,你一定会感到很无奈。
因为在你向他们讲述一年级小朋友应遵守的“规矩”时,你不知道该怎样让他们把忙碌的小手停下来,把低垂的脑袋正起来,让他们那一次次的“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少起来。
在你苦恼、无奈,甚至有些“义愤填膺”时,我想此时你很需要先学会忍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
学会忍耐,意味着当你看到课堂上不尽如人意的一幕幕时,你能压抑住自己即将喷出胸膛的怒火,能收回自己高扬的大手,能深吸一口气默默数上二十秒后让自己的心情静如湖水。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能蹲下身子感受他们那颗颗跳跃的童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平心静气地看待他们的“随心所欲”、“兴趣使然”、“情不自禁”,能真诚地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大写的人。
学会等待,意味着你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难以自已”,能对他们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期待,多一份希冀。
随之而来的,就是你得不急不躁、温温柔柔地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为一味的无原则的忍耐与宽容,那是放纵,那是溺爱,那是“捧杀”,孩子们会分不清对与错,看不透是和非。
他们会变得骄纵放荡,对事情没有理性的判断。
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你得先与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先让孩子们觉得你是一个对他们的错误绝不姑息、说一不二、恪守原则的老师。
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总也坐不定,不仅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其他的小朋友,那么你就得对他有一点富有人情味的“惩罚”。
譬如在其他小朋友都去玩的时候,你挺严肃地陪着他练一练坐姿,然后你再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老师为什么要让他这样做。
这比你暴跳如雷地恐吓他“你再这样,呆会儿不准吃饭”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在孩子们的“自律”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后,此时,你将要更深一步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与他们拉钩上吊、击掌共誓、交心换心、同喜同悲。
在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中,你以往严格的管束便可以得到孩子们完全的理解,孩子们会知道,对他们严加管教是为了他们日后更好地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对你自然而然地敬重,而这种敬重将是发自肺腑的。
如果你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愿你能用全部的智慧解读你的孩子们,用你灿烂的生命演绎你的教育理想,用你无悔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
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
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几度春秋,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七、八岁的孩子们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撒娇,都不讨厌妈妈,为什么?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
毫不吝惜地把一切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深深的爱自己的妈妈。
我常想,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骗”他们。
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我帮他们梳头、剪指甲、系鞋带等。
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了。
我还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每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我会奖励他们红果果,口头表扬,给评比栏里上红旗,有时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等。
虽然这些举动在成人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是在孩子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涟漪。
经常有家长和我说,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是那么激动、兴奋,还说下次还想得到这种奖励。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