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的可行性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XX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拟在XX省XX职业教育中心校增设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
现将论证结果报告如下:一、成立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的必要性(一)是XX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XX省XX职业教育中心校是在XX地方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背景下,于2005年由XX电大XX学院、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XX农业工程技术学校整合组建成立的。
学校成立以来,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了大批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XX跻身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百强县”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学校又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星级职业中学的评估验收,同时被认定为XX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学校。
学校同时举办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和各种非学历培训,是XX电大的二级学院、XX 省课程改革实验校、奥鹏远程教育示范学习中心。
近年来,XX地方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品品位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等高新技术三个产业集群,锻造机械、电梯配件、电力设备、建材机械、纺织、丝绸、化纤、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特色板块,素质优良、装备先进的建筑队伍遍及全国、走向世界,被誉为“建筑之乡”。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生产工作精细程度的增大,现代服务业的优质高效,对从业人员结构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中、低级人才的需求相对降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的趋势。
然而,目前XX尚无一所高职院校,仅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XX设点办班,培养规模、专业结构均不能适应XX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XX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因此,在继续大力发展地方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亟需积极发展XX高等职业教育,在XX职业教育中心校增设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开展具有XX地方特色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对优化XX投资环境,提升XX核心竞争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满足适龄青少年受教育的愿望,建设和谐XX的需要五千多年前,青墩先民烧陶磨石,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千年间,恢弘的江海文明和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旋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鸣响。
薪火相传,在改革发展的风雨征程中,在聚力超越的激情岁月里,海陵儿女继承着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绽放XX教育的一朵朵激情浪花。
XX的基础教育稳定在XX 乃至全国前列,职业教育也屡创新高。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居民生活的富足增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XX目前每年有初中毕业生9000人左右,其中55%以上将接受职业教育。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初中毕业生本地就读五年制高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单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广大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的迫切愿望。
因此,在继续办好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发展具有XX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提升适龄青少年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致富能力,对推动XX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对建设和谐XX、魅力XX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彰显区域优势,更好地实施沿海大开发的需要XX东临黄海,南濒长江,是苏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XX地处上海1.5小时经济圈内,与XXXX等地接壤,其河豚鱼养殖量世界第一,条斑紫菜产量亚洲第一,蚕茧产量全国第一。
禽蛋产量XX第一,是全国著名的“禽蛋之乡”、“河豚之乡”、“丝绸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为积极贯彻XX省委、省政府沿海开发精神,力争实现“两个率先”,XX县委、县政府已领导全县人民踏上新征程,努力实现新时期的新的“七战七捷”。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
要做好沿海开发,XX已拥有XX 经济开发区、XX高新技术开发区、XX滨海开发区等平台,已在积极推进“525”人才发展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也需要建立XX自己的高职学院,为XX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XX县委、县政府在筹建XX职教园区建设之初,就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作了前瞻性的定位,并以举办高职教育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要求在条件成熟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充分体现了XX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发展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热切期望。
XX县政府在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时,把创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的发展目标之一。
XX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创造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积极创造条件,按需发展高职教育,是学校实施“向高平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二、成立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的可行性建校六年多来,学校以为“三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建设省内一流职业学校为目标,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强化内部各项管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建设,贴近社会办职教,努力把学校做优、做强、做特,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010年学校通过了XX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并被认定为XX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具备了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XX省XX职业教育中心是顺应XX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由XX电大XX学院、XX省XX学校整合组建的,学校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厅沈健厅长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省教育厅老领导王湛、周稽裘,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马能和院长、省教育厅职教处领导多次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XX职教中心的发展,县委书记单晓鸣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县长陆卫东、副县长翁晓云等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XX县政府2010年即向省教育厅提出成立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的请示,同时由政府投资5.8亿元,易地新建XX职教中心,使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教育教学设备等达到现代化学校要求,切实加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进一步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办学质量,为成为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提供了一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二)办学条件优越1.基础设施 2010年XX县委、县政府决定易地新建XX职教园区。
2010年5月动工新建,2011年10月投入使用。
职教园区占地面积达48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5.8亿元。
学校教学、实验基础做到理实一体,文化生活区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设施配套齐全,不仅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训设施学校建有15461.6平方米实训大楼,配套的实验、实习、实教学工厂15444.35平方米,实验、实习设备总值1407万元,且每年还根据办学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建有国家级农学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拉动内需项目扶持)、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等。
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集教学、培训、生产、研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学校还与XX苏中建设集团、XX华新集团、XX万力集团、XX华艺集团、XX联发集团等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37个,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设施保证。
3.图书馆学校在建中的行政图书信息综合楼,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内设图书馆,拥有图书10.47万册,其中专业书籍4.3万册,165种报刊、杂志及大型电子图书资料,配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和研究,基本能满足五年制高职的办学要求。
4.校园信息化学校建有覆盖校园全部场所的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信息网,为全校教学、科研、办公搭建了稳定、高效、安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教师、学生在校内实现了一卡通,周边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监控系统为学校安全提供了保障。
5.体艺设施学校建有5000座位的体育场,400m的标准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另有蓝球场、排球场等。
配套齐全的体艺设施不仅能满足体艺教学的需要,也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提供了场所,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6.生活设施学校建有宿舍楼四幢,计36714平方米,设有5168床位,生均宿舍建筑面积7.1平方米,宿舍内水电配套设施齐全,住宿条件优越。
学校学生食堂7784.04平方米,设有就餐座位5000多个,能满足8000名学生生活需要。
(三)师资队伍优良1.基本情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56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65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23人,有26名教师已获得高校教师任职资格,XX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能手30名。
2.领军人才学校校长吴如林同志是XX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学校还有XX省中等职业教育四星级评估专家1人,XX省职业教育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2名,南通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0名。
建筑专业教师陈艳华是XX省住建厅专家库成员,会计专业教师黄晓勤是南通市会计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3.教科研水平学校现有省级研究课题 1个。
2010年以前学校研究完成省级课题 2 个,近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教科研论文 200多篇。
(四)专业特色明显1.专业开发与设置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职教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及时把握XX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方向,根据XX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职业岗位变化趋势,及时调研、调整专业设置,超前开设新专业,适时改造旧专业,促进学科链、专业群、产业群的对接,使人才培养具有前瞻性。
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2.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有七大专业30多个专业方向,其中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业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申报XX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课改实验点。
主干专业已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下一步开发和五年制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课程改革学校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并一直走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前列。
学校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发展要求出发,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课程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重点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被评为XX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