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欣赏
12级市场营销
周小虎
学号2012125060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
一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
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在现在的中国,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可谓是一日千里,但在1988年以前,中国乐坛却是一片死寂。
直到1988年,流行音乐之风才突然间被人们感受到。
在经过长时间的沉寂之后,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开始逐步迎来发展的高潮。
中国音乐由最初反应政治生活、忽略普通民众感情逐渐向大众音乐靠近,开始反应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体现民众的感情和日常生活。
代表人物如:
标榜浪子形象的新人——王杰,作品《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
充满稚气与傻劲的大男生——张雨生,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
单恋歌手——陈昇,作品《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周华健,作品《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寂寞的眼》……
这些乐曲在文化的积淀上反应了中国歌手的进步,也真正体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进步。
其中,在刘德华、张学友等一批老一代流行歌手的铺垫下,2000年11月,伴随着专辑《jay》热销,中国流行音乐未来华语乐坛领军人物、四大天王之首——周杰伦出道,开始以独特的曲风和独一无二
的唱法引领中国流行音乐潮流。
二代表人物简介
(1)生平
周杰伦(Jay Chou),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天王巨星、“神话”级人物,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
词曲创作家、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
2000年后最具指标性流行歌手,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唱片全球总销量近40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
2000年以专辑《jay》出道,2005年以《头文字D》涉足电影,2007年成立JVR有限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010年主持电视节目《Mr.J频道》,2011年以《青蜂侠》跻身好莱坞进军国际,荣获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新人提名。
2012年发行专辑《十二新作》销量一路飙升各大榜首。
2013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第二部影片《天台》登陆北美,获选美国纽约电影节闭幕片,并且将在全球上映。
(2)创作成就
作为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周杰伦的曲风足以承前启后、极具里程碑意义,而其成就也不可谓不高,主要代表作有专辑《十二新作》、《叶惠美》、《十一月的萧邦》、《七里香》、《八度空间》等,单曲如《青花瓷》、《东风破》、《双节棍》、《蜗牛》、《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发如雪》等,都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3)创作风格
周杰伦的音乐之所以吸引广大听众在于他以社会现象,人生情感
为基点,用特立独行,时代气息做为表现,最后以其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诠释与感悟加以渲染,就形成了拥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等精神特点,并且接受年龄层广泛,引人入胜陶醉其中的特有的音乐风格。
周杰伦的音乐打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形式,开创多元化流行音乐的先河。
具体来说,其音乐风格主体分为“R&B,中国风,RAP”等类型,同事蓝调、重调等经典音乐风格贯穿于音乐之中,配合歌词的不同意境,使曲子如行云流水,时而蜿蜒起伏,时而诡异神秘,时而气势磅礴。
风格1:R&B
在周杰伦的音乐中R&B是最抢眼的音乐风格之一,也是他最早打动乐迷的音乐风格之一。
在几年的揣摩与变化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自己特有的R&B风格,将传统R&B的风格融入许多流行元素加以流行化,形成特有的“周式R&B”风格。
风格2:中国风
“中国风”是近年来流行乐坛一种新兴的流行趋势,广义上指的是在乐曲中融合进中国特有的传统曲风,利用乐器,诗词等中国的音乐文化内容,将古典与现代结合,将民族文化提携至前,使得音乐充满中国东方韵味,听起来诗意浓厚,画面感强。
中国风是他对“周式”风格的进一步创新与开。
风格3:RAP
周杰伦音乐的一大亮点就在于他将产自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的音乐形式——说唱(RAP)带入了中国, RAP是周杰伦最拿手的风格。
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对节奏的掌握,含糊不清的唱腔,与欧美RAP音乐大相径庭。
现在的中国乐坛,以RAP形式表现的歌曲已经不可或缺,以其平稳清晰的曲调,广泛的主题吸引了广大的年轻一族。
在中国流行乐坛氛围萎靡不振的时候,周杰伦含糊不清的唱腔和带有浓重个性的曲风问鼎中国流行乐坛,时而搭配流光溢彩的摇滚,将千军万马的场面一览无余;时而选用简单清新的小调,将学生时代的童真尽情展现;也时而运用大气磅礴的弦乐,对无尽缠绵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对中国自身流传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加以综合,灌输其“周式”风格,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式风格”。
这对当今中国流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4)音乐赏析——《青花瓷》
《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首先就“青花瓷”的词来说:意境上,《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词句上,《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其次,就曲来说:音乐本身采用中国传统的三音组,使整首歌曲显得古朴典雅,伴随着典雅的歌词、温婉动人的曲调,使得整首歌曲那朦胧的意境呼之欲出,;
最后,在唱法上,周杰伦采用了温和婉转的中国古典戏曲唱法,在发音、吐字方面更加清晰,同时通过假音唱法,不但使歌曲听起来更加飘逸,而且适时、准确的表现了歌曲情绪上的变化,使整首歌曲在演唱中得以升华。
三音乐经历
说起我的音乐经历,感到无从下手,毕竟,无论是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是本身就对音乐没有太多的感觉,总之,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电视上的歌曲,还是学校里老师的歌曲,都没有带给我太多的东西。
唯一留下的,或许就是母亲常哼的那不知名的曲子。
母亲的声音很好听,哼的虽然只是调子,但却丝毫没有因为缺少歌词而显得有任何瑕疵,我很喜欢她:平缓的调子,听起来让人很安心。
在那个时候,这个调子或许就是我童年里关于音乐的所有记忆吧。
而现在,无论是什么歌曲,听几遍就可以哼个大概,也是我长大后最自以为傲的、经常拿出来炫耀的手艺,连我自己也惊讶于自己的音乐水平呢!或许是听母亲的曲子时间太久了,无形中连音乐水平都上升了吧!
到了大学,接触音乐的机会大大的增加了。
太多无聊的课程都用音乐代替了,太多堕落的岁月都在音乐中流失了,一向自诩“五音不全”的我也终于会唱不少歌了,不过,貌似也丢了一些什么……
以前单纯的哼唱终于不复存在,学会了许多、各种类型的歌曲,不过,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迷失了往日童年里对音乐的定义,剩下的:只有心里的空虚和在KTV里的歇斯底里。
所以,开始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的天地,就像喜欢黑夜里缓缓流淌的孤寂、伤感的音乐,轻轻的、静静的……走过这流觞的岁月。
尽管大学的时光短暂而漫长,但,我想:该远,终将会远去;该面对的,也必将躲不过去。
在现实的堕落和未来的混沌中,渐渐地远去……就像童年的音乐世界已经离我远去、而带给我的是社会的交响一样;渐渐远去的我,面对未来这凶猛的恶兽,等待我的,也许就是狠狠地、彻底地吞噬吧?!!!
四建议
一学期“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让我不仅了解了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而且懂得了音乐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音乐是歌手感情的真实写照,而作为听众,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心灵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寄托,由此可见音乐对我们的影响。
在该课程的建设方面,我觉得“音乐欣赏”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音乐在学生心中无足轻重的错误看法,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我认为只有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真正的魅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学习基础乐理知识的同时,大力支持学生、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拿手的唱出来,唱的不需
要符合这节课的主题,只要有胆量就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并给予积极的鼓励,比如加分等,以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有一定的提升。
其次,对于很多学生上课不积极,我认为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惩罚手段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另外,我觉得让学生讲课这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过多,这些东西带给学生的观赏积极性远不如一首流行歌曲给力,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将学生讲课的这一部分改为以吸引学生眼球问哦目的的单纯的音乐欣赏环节或者自我展示环节等,都是调动课堂气氛不错的环节。
还有,作为一门音乐课程,课上的乐理知识虽然必不可少,但单纯的知识或许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调整一下讲课与播放音乐的时间比,这样才不致使学生们不耐。
最后,感谢老师的教育。
我坚信,老师的课程会让更多的人受益,会到学生们更多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