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 就现有资料,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教师们的意见是否正 确?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表2-1:
(答对的题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A5
所B 4
评 的 等
C D
3 2
级E 1
1 3 10 5 4 2 1 6 8 8 4 31 2459831 1 13211 11211
• 基本计算公式:
• 例:有一位教师自编了一套测验题,用来预测学生 一年后的某科成绩,自编测验按百分制评分,一年 后考试评分只把学生分为及格者和不及格者。试就 所获资料估计自编测验的预测效度。
• 解:1)把两次测验成绩成对排列:
被试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1、用积差相关系数的方法估计效度
• 积差相关,是计算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一种方法,由英国统计 学家皮尔逊提出,因此也称为皮尔逊(Pearson)相关。要使用 积差相关必须同时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 ①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即等距或等比数据。 • ②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
内容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学科测验、选拔和分类 职业测验。
内容效度不适合用于能力倾向和人格测验。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二)效标关联效度
• 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 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效度的高低的。
• 效标就是足以显示测验所欲测量的特性的变量或 足以显示测验所欲预测的特性的变量。它是用来 检验测验效度的外在的、客观的标准和尺度。
32 9
级E1 1 1 2 1 1
6
合计
PPT文档演模板
2 4 10 14 20 20 17 9 5 2 103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2)用积差相关系数公式计算效度系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四、提高效度的方法
• (一)各种效度系数的要求 • (二)影响效度的因素
– 测验的构成(要素) – 测验实施方面(过程) – 被试主观状态方面 – 估计效度所依循的效标 – 样本方面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四、提高效度的方法
• (三)提高效度的方法:
峰对称分布,当然样本并不一定要正态。
• ③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各 自互不影响,本条件是难以检验的。
• ④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一般用描绘散点图的方式来观察, 最好是先各自转化为Z分数,单位会统一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例:
• 某中学数学教研组的教师积多年的教学法经验,认为刚 入高中的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空间想像 力弱。
•2、主观题难度的计算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二、难度的计算
•例1:在100个学生中,答对第一题的30人,答对 第二题的60人,求第一、二道题的难度?比较这 两道题谁比谁难?
•例2:某道论述题满分12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 上的平均得分为3.6分,求该题的难度?
•例3:语文测验第五题最高得分为12分,这道题 考生的平均得分是8.5分,求该题难度?
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第一,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1.测量的效度始终是对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 – 2.测量的效度是相对于测量的结果而言的。 • 第二,一种测验的效度只是高或低的问题。 • 第三,在教育测量中,效度问题比在其他领域的 测量中更为重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例4:60人参加考试,某题满分为12分,正确得 分累积是480分,求该题难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二)用极端分组法计算试题的难度
• 1、用极端分组法计算客观题的难度 • 具体步骤如下: • 1)先按测验总分的高低,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
的各种因素是否成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3)结构效度的估计
• A、因素分析法 • 其目的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因素归结
为数量较少的几个综合因素或称共同因素,并 以此测验所测之特质对测验分数作出解释。 • B、多元特质多重方法矩阵法 • 是由肯贝尔和菲斯克1959年提出的最受欢迎的 一种结构效度的评估方法。 • 这种方法的设想:若采用两种方法以上的方法 去测量两种以上的特质,那么这些测量结果之 间可以形成一个多元特质多重方法矩阵。
二列相关
• 适用于两个变量就其实际含义而言是 等距或等比数据,它们服从正态分布, 其中一列人为地划分为两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点二列相关
• 适用于一列数据为等距或等比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实 际上只需要单峰对称分布,如T分布),另一列变量是 按事物的性质划分为两类的变量,也可以是一个双峰分 布,人为划分为两类,如文盲与非文盲。这种相关系数 多用于测验中评价题目的区分度。对选择题、判断题在 整个测量中作用作出判断。
容本身的难易程度有关以外,还与测 验的编制技术和被试的知识经验有关。 • 这就是说测验的难度具有相对性,正 因为此,必须让试题通过实践来对难 度作出检验。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二、难度的计算
• (一)计算难度的基本公式 • 1、客观题难度的计算
•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参加考试的总 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 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量能实际测量出理论上的构想或 心理特性的程度。它的目的在于从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就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和探讨。
• 这里的结构的含义是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 设性的概念、构想、特性或变量,如智力、焦虑、机 械能力倾向、成就、动机等。
• 结构效度主要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 验方面。
估计内容效度的方法:
(1)逻辑分析的方法。其工作思路是请有关专家对测 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作出判断。
(2)统计分析法。从同一个教学内容总体中抽取两套 独立的平行测验,用这两个测验来测同一批被试,求其 相关。若相关高,表明测验内容效度较高;若相关低, 表示测验的内容效度较低。
采用求统计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其公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 指标2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0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第二节 效度
一、效度的概念 二、效度的统计学原理及其与信度的关系 三、效度的估计 四、提高效度的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一、效度的概念
•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
480
48
0.300 0.462 0.562 0.720 0.837 0.911 0.954
0.400 0.496 0.548 0.619 0.668 0.679 0.713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第三节 难度及其计算
• 一、难度的概念
• 难度是指测量试题的难易程度。 • 一个题目的难度大小,除了所测的内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解:(1)设期末考试的等第为y,空间想像力测 验答对的题数为x,列出二重交叉次数分布表:
X(答对的题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Y A5
1 3 10 5 4 2 25
所B 4
1 6 8 8 4 31
31
评 的 等
C D
3 2
2459831 1 13211
自编测验 67 10 20 44 60 43 61 10 26 23 30 18 35 23 的成绩(X)
一年后考 1 1 1 0 0 1 1 0 1 0 0 1 1 1 试成绩(Y)
•2)计算出二列相关公式所需统计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三)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根据公式(2-2)和(2-3),可将效度与信度的 关系图解于后:
σV2
σI2
σE2
•高效度、高信度
σV2
σI2
σE2
•低效度、高信度
σV2
σI2
σE2
•低效度、低信度
•根据分析,可得结论如下: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 件,而非充分条件。2)效度系数不会大于信度系数的 平方根。可以用下式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2
二、效度的统计学原理及其与信度的关系 1、效度的统计学原理
在实际测量中,影响效度的主要因素是系统误差。 因而在讨论效度时,还必须把真分数方差分解为两 个部分,一是潜在真分数方差(σV2),另一部分 是系统误差分数方差(σI2) ,它与由随机误差引 起的变异(σE2)不同。
• 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他们让刚入高中的103名学生作10道 题,测量其空间想像力。为避免知道了某些学生的刚入高中 时的成绩影响以后考试的评分,试卷暂不评阅。立体几何学 完后,进行考试,按得分多少把成绩分为五等(A、B、C、D、 E)分别得5、4、3、2、1分。这时才评阅入学时的试卷,统 计出期末得5、4、3、2、1分者在入学测验中分别答对1道题 至10道题的人数(见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