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种植与害虫控制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魔芋与玉米轮作是控制魔芋软腐病的主要措施,它可以 显著降低魔芋软腐病的死亡率,且将发病高峰期延迟1个月, 轮作条件下间种控病效果比单种提高59%,间种茎基部带菌 率显著低于单种;玉米间种南瓜可有效减轻玉米螟害。南 瓜花蜜能引诱玉米螟的寄生性天敌——黑卵蜂,通过黑卵蜂 的寄生作用,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螟的为害;玉米与辣(青)椒 间作可减轻辣(青)椒病害。由于玉米的遮阴作用,辣椒日灼 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少72%;玉米与青椒隔行种植,可使 青椒病毒病减轻56.9%;玉米间种黄瓜可减少黄瓜病毒病 发生。在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61.6%;玉 米间作白菜可减少白菜多种病害。玉米间作白菜田,由于田 间气温比单作田降低0.5℃、地面温度降低2℃,可使白菜病 毒病减少20%以上,白斑病减少18%,白菜软腐病、霜霉病 的发生也明显减轻;棉田间种玉米可诱集虫卵减轻棉苗受 害。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l行玉米(每亩50~60墩,每墩2~3 株),可有效地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 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据山东省1980~1983年在7个
寻甸县作物多样性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物的多样性 食用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
果树作物、蔬菜作物、牧草、花卉、药用植物主要指的 是广义的作物。而为狭义的作物也很多,世界各地栽培 的农作物,同时每种作物又有许多品种。 种植模式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 会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物 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结构 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对土 地等农业资源利用的程度与主要方式。不同地区都具有 与当地生态,社会和作物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种植模式。 种植模式包括传统的间作混作和套作等
作物多样性种植经济分析
合理的间混套作可以增产30%~50%(IRRI,1974);间混 套作在产量增加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多样化实现了经济高效化; 提高资源利用率;稳产保收,间套复合群体对水分胁迫和病虫 草害抗逆性的增强,以及不同作物在资源利用中时空补偿效应 提高了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了单位耕地的产出率。多样化 的农产品对抗御市场风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优化农业结构, 多样性种植在对主栽作物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既实现了资源利 用的高效化,同时也满足了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优化种 植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带动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 使农业结构得以优化;有利于培养地力,小麦豌豆混播复合群 体在开花期水解氮较单作增长45%;总体水解氮增加38%。在 小麦×豌豆一谷子 ,小麦轮作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较小麦一 谷子 ,小麦分别提高16.9%~32.6%和3.3%~13.7%;吸纳剩余 劳力,间混套作是典型的精耕细作型生产模式,许多农事操作 只能依靠人工完成,加之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加大, 可容纳的劳动力明显增多,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力的矛盾 提供了有利支持。一般来讲,间混套作模式的集约化程度越高, 生产潜力越大,劳动力容纳量也随之增大。 一般而言,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的单产常常较其连作 的单产高出10%-30%。
病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 界的粮食每年因病虫害约损失三分之一,长期以来病害防治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 所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与害虫作斗争的历史。在现代农田生态系统中,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通常把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改造成大面积种植单种特定的 作物,人为地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由于单一化的作物不断 取代自然植被.降低了农田的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结果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和病虫害问题的更加恶化。根据现有的生态学原理和研究成果,人类可以通过采用 适当的措施来恢复和强化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制潜能减少害虫发生的可 能性;这些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混作的时空格局.多样性种植控制病害主要机制是对 病原菌阻隔效应,合理搭配形成的作物条带群落,互为病害蔓延的物理障碍,阻隔病害 传播。通过轮作进行间断性耕种.对多年生作物采用地面覆盖植被,利用不同品种 以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等等。 大麦与蚕豆间种对蚕豆赤斑病、斑潜蝇和大麦锈病、蚜虫有控制效果。间种均 比净种病虫危害率下降,产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麦:豆的1:4混合间栽效果好, 此种模式, 操作技术简单、管理方便,农户易接受,另外,1:1 效果也不错,长 势好,产量也高。寻求低投入、高效益,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当今世 界许多科学家、决策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生物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通过生物防治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陈丽
2009310277
谢谢
作物多样性种植对作物害虫控制效果情况
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是一项时空利用技 术,能充分利用季节、土地、气候等条件, 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作物一年多熟种植、 高产高效。在农业生产上,根据农作物之间 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巧妙搭配、合理种植, 可以有效减轻一方或双方病虫害发生的可 能,不仅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 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产品增产、 提质、增收,还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生态环境。现介绍寻甸县农作物合理搭配 的几种间作套种模式在抑制和防治病虫害 发生上的作用,供生产者在实践中参考:
汕型杂交稻与优质地方稻品种混合间栽比同一 品种净栽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尤其突 出的是混合间栽中高度感病的优质地方稻品种对稻 瘟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极显著的下降,防治 效果达83%--98%。 麦豆行比1:4的模式为最佳组合。其产量比对 照净种蚕豆增产 33.64 kg,增15.49%,比对照 净种蚕豆赤斑病下降4.82%,斑潜蝇下降11.19 %,比对照净种大麦蚜虫虫株率下降 33.33%。该 模式操作技术简便,管理方便,农户易接受,效益 显著。
烟草水旱轮作,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对驱避蚜虫有一定 效果。一般来说,和谷类作物中的谷子、水稻、小麦、大麦、 黑麦和油料作物中的芝麻、油菜都是烟草的前作,因为这些 作物与烟草基本没有同源的病虫害,而且这些作物收获后土 壤中氮素残留量较少,烟草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和烟叶品质 的提高。(在烟草轮作周期中前作的选择是轮作成败的关键, 通常选择烟草前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前作收 获后土壤中氮素的残留量不能过多,否则烟草施肥时氮素用 量不易准确控制,直接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烟草 不宜置于施用氮肥较多的作物或豆科植物之后。二是前作与 烟草不能有同源病虫害,否则会加重烟草的病害,因此,茄 科作物如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及葫芦科作物如南瓜、 西瓜等都不能作为烟草的前作。)
寻甸县作物多样性种植现状
寻甸县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云南省得 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主 要种植农作物: 稻、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蚕豆、豌豆、 油菜、马铃薯(从会-2到合作88、威芋3号,后 来的滇薯6号、宣薯2号、昆薯2号、青薯9号 等)、烟草(主要种植K326、云烟85、云烟87 等品种)等,其中以马铃薯、水稻、玉米为主 导,以烟草产业为支撑。
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 题的解决办法分析
在“农业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农业 部门已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 划,并制定了实施方案.鉴此,针对寻甸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我建 议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要发展我县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保护农业物种多样性, 首先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或提供资金援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尤 其是山区,只有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为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提供物质保障; 2)要发展教育,积极宣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势和利益,提高 民众的保护意识.教育是根本,只有当当地的农民提高了科学文化知 识,从思想上认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明白只有保护农业生 物多样性才能保证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道理,才会自觉地为农业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提高土壤净化能力,改变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实现 水旱轮作;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粘粒数量;加强水浆管 理,适时水田排干,控制氧化还原条件,深翻耕等,均可增加土 壤容量和提高土壤排毒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寻甸县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相应辅助设施,可能造成效率低下; 农事操作与田间管理的难,不便实现农业机械 化;经济欠发达;比较费工;土地贫瘠,土地 资源短缺,量少质差,尤其是土地多为旱坡地; 品种的单一化,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往往大 面积推广、种植少数几个高产品种,导致了品 种的单一化和遗传脆弱性;由于工业化的扩展, 森林的砍伐,住宅的扩建等环境污染,城乡工 业污水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危害,重金属以及 难以降解的化学品富集于土壤,农用杀虫剂、 除草剂、杀菌剂的大量无节制施用,均引起灌 溉水和稻田的污染。污染物沿着生态系统的食 物链转移,使一些敏感物种种群数减少或消失。
4)控制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除培育抗病虫品种, 保护昆虫天敌外,必须合理、有控制地使用除草剂、 杀菌剂、杀虫剂、化学无机肥料等农用化学品,实行 综合防治,发展绿色食品,最终建立高产、优质、高 效的稻区生态环境; 5)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和可持续利用的交流与 合作.除了发展教育和提供相应的技术援助外,还必须 向当地工作人员和民众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可以 通过开设技术培训班和聘请国内外专家来讲解和指导 等形式来实现; 6)对于上述的对策,要有一个组织合理,层层把关的管 理机构,以监督措施的实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是 复杂的,条件是多变的,只有建立高效廉洁的领导小组, 才能保证资金和措施的落实.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作为 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基本单元的农村社区的特点,合理 地利用其管理优势。
寻甸县作物多样性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前景 分析
寻求低投入、高效益,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 统是当今世界许多科学家、决策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 题。生物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有 利于通过生物防治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有利于通过调 节土壤生物的活动以实营养的优化循环和保持土壤肥 力.有利于通过整合和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以减少外部投 入、节约能量和作物持续高产。传统的间混套作研究多集 中在模式组合、品种筛选、水肥配施、田间管理等领域。 目前,多样性复合群体研究已深入到不同组分在物理、化 学等途径的竞争与互补,地上冠层受光结构与光能利用率、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土壤养分。酶、微生物与生产力,根 系微生态系统等领域,同时在复合群体的配置、管理、评 价等方面开发了相应的模型和指标,为指导间作套种提供 了理论支撑。今后,有关植物化感、水肥耦合、节本降耗 等技术的深入开发,必将有力促进间作套种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