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报考执业中医医师资格的考生,或者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的考生,需要对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熟知,医学教育网特别为中医医师资格考生准备了这份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脉、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枕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主治]咽喉舯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五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过为"原";《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别名:虎口。

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隐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

[附注]手阳明所入为"合"
肩禺
[定位]肩峰锻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隐疹,瘰疬。

/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桥脉交会穴。

迎香
[定位]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取穴。

[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鼻塞,鼻衄,口歪,口噤。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足阳明胃经
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饥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饥,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夏至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跳动,口眼歪斜。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脉、任脉交会穴。

地仓
[定位] 口角旁0.5寸。

[解剖] 在口轮匝饥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分支。

[主治] 口歪,流诞,眼睑跳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下关
[定位]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 耳聋,耳鸣,齿痛,聍耳,口噤,口眼歪斜。

[操作]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