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器官:植物的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具有显著形态特征,能行使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而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定根与不定根:凡是从植物体固定部分发生的根称定根,如主根是在种子萌发时,由胚根直接发育形成的。
侧根则是在主根一定部位侧面产生许多各级大小不一的分枝。
不定根是从茎、叶、老根或胚轴等不定部位上发生的根。
3.直根系与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或根系是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并是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4.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5.内起源:植物的侧根一般发生于根内部分的中柱鞘细胞,而不是起源于外部的表层细胞,所以侧根的起源称内起源。
6.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
此结构使溶质进人导管时必须通过内皮层具有选择透性的细胞质膜,阻止质外体输导,可减少溶质的散失。
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7.平周分裂与垂周分裂:平周(切向)分裂是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结果增加了内外细胞的层次,使器官(根、茎)加厚(粗)。
垂周(径向)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以增加形成层本身的数目和扩大周径,以适应内部组织的增长。
8.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幼根、幼茎的生长是由根尖、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三个阶段发展而形成的成熟的器官,这种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通过初生生长过程产生的各种成熟的初生组织共同组成器官(根、茎)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9.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在初生生长结束后,由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不断活动而使根、茎加粗生长,称为次生生长。
在次生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次生的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
10.中柱(维管柱):根的中柱是指内皮层以内中轴的部分,由原形成层发育分化而来,其组成部分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和初生韧皮部;但茎的维管柱则是由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其组成部分包括初生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部分。
11.根瘤与菌根:根瘤是指豆科植物及其他一些植物的根与根瘤细胞共生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
菌根指许多植物如油菜、玉米等的幼根常与真菌构成的共生关系。
12.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最前端的一部分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为不活动中心,这部分的细胞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但若使根受伤或休眠后再生长时,该中心可恢复全面分裂。
13.芽:未发育的枝叶、花或花序的原始体,或者认为是枝条或生殖器官的原基。
14.芽鳞痕:鳞芽每年春季芽展开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人们可根据枝条上的芽鳞痕的数目和相邻芽鳞痕的距离来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
15.混合芽:有些植物的芽既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又有花部原基,这种芽称为混合芽。
16. 早材和晚材:在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带,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形成层分裂活动逐渐增强,形成的细胞数目增多,导管和管胞的口径大而壁较薄,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春材或早材。
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时,形成层活动随之减弱,形成的细胞数量减少,导管与管胞口径小而壁较厚,使这部分木材质颜色深,称为秋材或晚材。
17.年轮: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四季气候变化影响而形成的生长轮。
在裸子植物或双子叶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所呈现出的若干同心轮纹。
每一轮就是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
每个年轮由春材(早材)、秋材(晚材)组成。
假年轮: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一年中出现了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生长时而阻止,时而复苏,有的树木一年内维管形成层活动出现几次高峰,产生两个以上的生长轮,称为假年轮。
18.树皮:树皮是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层及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和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韧皮部(统称内树皮或软树皮)。
19.顶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
此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0.叶痕:枝条上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疤痕。
叶迹:在叶痕中存在的点状突起,它是茎和叶柄间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疤痕,还可称为维管束迹。
21.皮孔:在周皮形成过程中,在原气孔部位内侧的木栓形成层的细胞大量分裂形成所谓的补充组织,突破外面的细胞层,在木本枝条的外表就可见有许多小的点状突起,或者是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孔隙,这就是皮孔。
皮孔可代替原气孔进行气体交换。
22.分蘖: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分枝方式,因禾本科植物茎基部的节较密集且生于地表附近,每节生一叶,每叶腋有一腋芽,由腋芽长成分枝,同时在长分枝的节位上产生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23.边材: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具有活的木薄组织和木射线,有效地担负输导和贮藏功能,称此部分的木材为边材。
心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的薄壁细胞死亡,导管由于侵填体的形成,而失去贮藏、输导功能,养料和氧气进人较困难,导管中又由于单宁、树脂、色素等有机物质的累积,其细胞颜色较深,称为心材。
24.休眠芽和活动芽:分化完善、能在当年生长季节萌动生长为枝条或花的芽称为活动芽。
而芽形成后经过数月或更长时间的休眠,生长发展为枝条或花的芽为休眠芽。
25.髓射线:在茎的维管束之间的从髓部通达皮层的部分薄壁细胞,也称初生射线,它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
在次生生长中,由束间形成层细胞分裂,髓射线长度加长,形成次生结构。
有横向运输作用,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维管射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维管形成层中的射线原始细胞向外方分裂产生的韧皮射线和向内方分裂产生的木射线一起合称为维管射线,其数量可随茎次生结构的增加(茎的增粗)而增多,其主要作用有横向运输、信息传递、贮藏养料等。
26.合轴分枝: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变得极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或卷须等变态器官,而靠近顶芽的一个腋芽成为活动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又被其侧面的下一级腋芽的活动代替,如此重复进行生长,这样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
如苹果、梨、葡萄等。
27.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位于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一层具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
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圆环状的形成层。
28.假二叉分枝:有些植物的顶芽形成一段枝条后,亦停止发育,由近顶端的两个对生腋芽同时发育为一对对生侧枝,然后这对侧枝上的顶芽、腋芽的生长活动又如前,这种分枝方式被称为假二叉分枝方式。
如丁香、泡桐等。
29.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
自幼苗开始,主茎顶芽的活动可持续一生,且生长势强,形成一个直立而粗壮的主轴。
如松、杨等。
30.完全叶与不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如油菜叶缺托叶,烟草叶缺叶柄和托叶。
31.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上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
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32.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
33.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胞间层果胶质分解,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34.气孔器:指在叶或幼茎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及其围成的缝隙或者由副卫细胞共同围成的结构,它是水分和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通道。
35.异面叶(背腹叶):—般双子叶植物叶片,多为水平方向伸展,所以上下两面受光不一致,向光面(腹面或近轴面)呈深绿色,而背光面(远轴面或下面)为浅绿色;这主要是由于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并集中分布在近轴面,而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少,分布在远轴面的缘故。
等面叶:有些植物的叶如小麦、水稻、玉米等,其叶片处于近乎直立的状态,叶子两面受光情况基本相等,因而其叶肉内部结构未发生分化,这种叶就称为等面叶。
36.海绵组织:位于下表皮和栅栏组织之间的同化组织,含叶绿体较少,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不规则,形成短臂状突起并相互连接形成大的细胞间隙,主要具有通气的功能,还兼有光合作用。
37.变态: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所发生的、可以稳定遗传的变异称为变态。
38.同源器官: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个体发育来源相同者,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和贮藏根。
同功器官—凡器官的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个体发育来源不同器官者,称同功器官。
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
39. 枝迹:茎和枝中的维管束是连在一起的,茎维管束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这段维管束,称为枝迹40.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的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41,叶迹:又称叶脉,高等植物茎的节上长有叶片时,从茎分出进入叶片的维管束。
42:叶隙:高等植物由茎生长出叶片时,在叶的维管束从茎的维管束向外分出后,在茎的维管束上还留有维管束痕迹。
二、简答题1、根有哪些功能?根是怎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答题要点:根有吸收、固着与支持、输导作用、合成、贮藏与繁殖作用。
根吸收水分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无机盐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
3、主根和侧根为什么称为定根?不定根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植物本身起何作用?答题要点:主根和侧根是生长在植物体固定部位称为定根,有些植物除定根外,还有由茎、叶、老根及胚轴上发育出的根,由于这些根的发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不定根对植物起支持作用。
4、根系有哪些类型?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根系的分布?答题要点:根系有直根系与须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受遗传因素、土壤条件(如土壤水分、温度、通气、肥料、物理性质等)光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什么是“不活动中心”?位置在根尖的哪一部分?有何特点?答题要点:在根尖分生区最前端的中心部分,有一些分裂活动很弱甚至不分裂的细胞,形成一个近半圆形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