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浅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面对天性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呢?经过本人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总结,自认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作好参与学习的心里准备。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

成功的基本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培养和形成敏锐的感觉与反应;有了兴趣才能有无穷的动力使你在某个领域当中越钻越深;有了兴趣才有勤奋,有了勤奋才成就了辉煌和成功。

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合适时机就是当他们兴致高、心理特别想做的时候。

因此,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尽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动机。

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提出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与意义,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拓展、完善自己的思想与意义,这是学生学习的本质。

我们在新知探究的导入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引入,能
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时,课文仅仅安排了十二个关于学生业余生活的动宾式词语: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平时在课外时间常喜欢干什么事情?这样一问,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很自然地说出很多动宾式词语,他们有的说喜欢学舞蹈,有的说喜欢吹葫芦丝,有的说喜欢骑自行车,一下子说出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我知道他们此时此刻对课外生活太感兴趣了,我便很自然地说:“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课文中的一些孩子们也和你们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呀,他们可能和你们有共同的爱好,咱们去看看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集中到了课文上,从而开展了积极的学习活动。

2、精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研讨的兴趣。

我觉得教师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渴望研究,学习起来自然格外主动、认真。

自然也就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创新性的学习了。

3、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学生,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经常能以慈母般的眼光看学生,用赞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学生,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就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如:我们对后进生,要充分给予他体验成功的机会,善于抓住他课堂
课上的点滴成功适时表扬。

比如在训练朗读时,我们面对一些朗读比较差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今天朗读课文的声音很洪亮,比昨天进步多了。

如果能将你的感情投入进去,那你的进步将是更大的了!”听写生字时,我们可以说:“你今天错了两个字,比昨天好了,有进步!”我们也可以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差生,然后说:“某某同学今天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答案很正确,我们鼓励他!”每节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了。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恰当地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孩子,而时时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

4、组织竞赛,诱发学习兴趣。

孩子的天性爱比赛。

每当我觉得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我就适时组织比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株紫丁香》时,由于这是一首诗歌,全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自己老师的无限热爱与尊重,可是字面却没有一个“爱”字,学生读得很枯燥,课堂气氛很沉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便组织了这样的竞赛:
我说:“孩子们,文中的孩子们非常爱自己的老师,他们怕放学离开老师以后老师会孤单,于是就悄悄地在老师院子里在了一株紫丁香,他们想让紫丁香给老师作伴,那么你们觉得怎样读第一小节才能读出孩子们怕打扰老师而去悄悄栽树的感觉呢?我们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得最好,就说明他们最爱老师了。

同学们一听说比赛,马上来劲,都想体现他们对老师的爱,于是孩子们激情四射,用心开始读第一小节了。

读好第一
小节了,还怕读不好其他的小节吗?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的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差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调适”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因材施教”。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即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语文教学,自主参与,各有所得,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比如,在安排语文课堂练习时,我们可以因人而异。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学要学生反复记忆,反复抄练,这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早就掌握了,但后进生却不同。

这时我们要给学生分层提出要求:后进生要求能正确读写生字就行了,而优秀学生则要求会组词,会运用,会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等。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了,学生的发展也随着有所变化,学生们在自主选择中求得自由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了。

三、转换角色,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接手一年级小朋友时,看到这群小不点不懂规矩、天真可爱的样子,着实让我犯了难。

教学生写生字时他们左顾右盼,或者在下面窃窃私语,注意力实在是没法集中。

我想到孩子们最爱当老师,于是我尝试转换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这样说道:“小朋友们,今天要学的几个生字老
师一直写不好,请你们给我当当小老师帮帮我,认真看书,看看怎么写才好看给我教教好吗?”这一回,学生可有信心了,他们仔细看书,小手举得老高,哪笔长,哪笔短,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得头头是道,把我这个“学生”教得心服口服,那天的作业也完成得格外出色。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成功确实让人喜悦,在课堂中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组织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一起给生字编字谜,看到自己的字谜很受同伴们的欢迎时,编字谜的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成功的喜悦不用说。

这样还愁生字教学枯燥乏味吗?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要不断学习,努力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