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教八上 第四章 热现象(一)教案二. 重、难点:1. 摄氏温度的规定。
2.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
三. 知识点分析(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量具。
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 常用温度计分类:水银、酒精、煤油。
3.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三)摄氏温度“t ”:1.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1℃。
这种分度方法还可延续到100℃以上和0℃以下。
2. 单位;摄氏度,符号:℃。
(四)热力学温度“T ”——国际单位制。
1. 绝对零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C ︒-≈273。
2.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
3. 两种温度的关系:k t T 273+=(五)体温计:测体温的医用温度计。
1. 构造:2. 量程:35℃—42℃;最小刻度:0.1℃。
3. 使用注意:测温前用力甩——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2.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 温度计与被测物要充分接触;4. 不能把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能接触容器;5. 待掖柱稳定后再读数;6. 读数时:(1)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2)目光与温度计垂直,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 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典型例题】-4,请在如图所示温度计中标出来。
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是C︒分析:本题考察识别温度计示数的技能。
在读温度计示数时应注意:(1)温度计最小刻度值;(2)温度计C︒0的位置,如果读数是负多少摄氏度或零下多少摄氏度,则液柱应在C︒0刻度线的下面。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液柱应在零刻线下第4个小刻度值处。
说明:有些类似的题目可能在图中并未给出C︒0的位置,这时应根据液体温度计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原理,液柱越长,温度越高。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请按正确的实验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其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A. 取适当的温度计;B. 观察温度计量程;C. 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D. 估测出被测液体温度;E.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F. 放一段时间后待示数稳定;G. 读出数据;H.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分析: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遵循它的使用规则,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一般的顺序是:估测→选择→观察→测量→读数→取出。
解答:正确的顺序是:D 、A 、B 、C 、E 、F 、G 、H 。
说明:此题属于实验步骤排序题,实验所列步骤没有穿插多余的步骤,也没有设置错误的实验步骤,解答时只需按照仪器使用规则和实验操作规则进行排序即可。
有甲、乙两支水银温度计,最小刻度均为C ︒1,它们的玻璃泡的体积相同,但甲管内径比乙管粗,则甲温度计最小刻度间的间距比乙温度计 。
若把它们插入同一液体中,它们的示数 (填“相同”或“不同”)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甲、乙温度计均为水银制成,因此,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情况下,甲、乙温度计内水银变化体积△V 是相同的,甲管内径粗,所以水银柱高度变化小,即:其最小刻度间距比乙小。
若把甲、乙插入同一液体中,它们的环境温度相同,则它们的示数相同,均为液体温度。
解答:小;相同。
说明:要答对这道题的关键是清楚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无论是对于我们今后的考试,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都是很有好处的。
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C ︒37,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测量乙同学和丙同学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C ︒5.36和C ︒38,那么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 )A. C ︒5.36和C ︒38B. C ︒37和C ︒38C. C ︒5.36和C ︒37D. C ︒37和C ︒5.36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在其使用后如果不甩,毛细管内的水银柱不会在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回到测温泡内,只有可能在受热继续膨胀后使毛细管内的水银柱继续上升到环境温度。
乙同学的体温低于甲,因此他测量的结果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变;而丙同学的体温高于甲,则其测量结果应为本身真实体温。
答案:B 。
说明:本题考察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大家只要平时对周围的事物多留心、多观察,并和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这类题目应该并不困难。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20C ︒,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C ︒80,若用这支温度计测量一杯温水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C ︒41,则这杯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A. C ︒41B. C ︒21C. C ︒35D. C ︒36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与摄氏温度之间的互换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刻度均匀,因此温度计上的刻度与摄氏温度之间有对应的比例关系。
该温度计C ︒21相当于摄氏温度的C ︒0,它的C ︒80相当于摄氏温度的100C ︒,该温度计从20C ︒到80C ︒,刻度变化了60C ︒,相当于摄氏温度变化了100C ︒,即:该温度计每升高1C ︒,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了C ︒)60/100(。
当该温度计示数为41C ︒时,示数从20C ︒升到41C ︒,升高了21C ︒,那么这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到了C C ︒=⨯︒3521)60/100(,而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是0C ︒,因此该温水实际温度是35C ︒。
答案:C说明:这道题看似复杂,但同学们只要抓住上述比例关系,应该不难解出。
对于本道题目,我们还可以尝试着用画图象的方法去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一. 填空题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
要准确的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2. “C ︒-5”的正确读法为 或 。
3. 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C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___________ 规定为100C ︒。
4. 有一只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5C ︒,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中,示数是95C ︒,那么用此温度计测得气温为23C ︒,实际气温应为________摄氏度。
5.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______C ︒,测量范围从______C ︒到______C ︒。
6. 科学家们提出以 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T 和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 。
人的正常体温是37C ︒左右,如果用热力学温度来表示应该是 ,读作 。
7. 如果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体温计的玻璃泡就会 ,这是因为沸水的温度超过了温度计的 。
8. 使用读数是37.8C ︒的一支温度计,未使升上去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里,就用来先后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6C ︒和38.7C ︒,那么这支体温计上的读数将是 和 。
9. 下列为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 估计被测物的温度;C.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接触几分钟;D.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 取出温度计;F.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
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二. 选择题1. 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C︒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C︒,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 38C︒B. 37C︒C. 36.5C︒D. 35C︒2. 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A. 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 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C.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温度计消毒,也可以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 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可测出冰水混合物温度。
3. 在气温为20C︒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至“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 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 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什么也不表示。
-19”,应读作:()4. 冬天某地区的气温是“C︒A. 零下摄氏十九度;B. 负十九摄氏度;C. 摄氏负十九度;D. 摄氏零下十九度。
5. 某温度计在0C︒时,水银柱长5厘米;100C︒时,水银柱长25厘米。
当水银柱长为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A. 28C︒B. 35C︒C. 48C︒D. 60C︒三. 判断题1. 100摄氏度规定为水沸腾时的温度。
2. 在15摄氏度的房间里,盆中放着的冰水混合物,其温度为0摄氏度。
四. 问答题1.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为什么?2. 用温度计怎样测出液体的温度?【试题答案】一. 1. 温度;温度计2. 零下五摄氏度;负五摄氏度3. 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沸水4.20C︒5. 0.1;35;426. 绝对零度为起点;T=t+273K;310K;三百一十开7. 涨裂;量程8. 37.8C︒;38.7C︒9. BAFCDE二. 11. A 12. A 13. C 14. B 15. B三. 1. 错 2. 对四. 1.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这样,体温计就可以在离开人体后显示原来达到的温度。
2. (1)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2)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温度计与被测物要充分接触;(4)不能把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能接触容器;(5)待掖柱稳定后再读数;(6)读数时:①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②目光与温度计垂直,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 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