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答复(2)
问:采用使各并联环路的路程长度相同的同程系统,是否可以免除仔细进行水力平衡计算而达到“自然平衡”的效果呢?
答:认为同程系统“天然平衡”的观念是片面的,而且在实际工程中吃过不少亏。
北京某六层学生宿舍楼,为单管上供下回、干管同程系统,运行时出现中间的部分立管的回水端温度高于供水端,即发生了“逆循环”现象。
北京某住宅的户内散热器采暖系统,埋设于地面垫层内供回水水平管为同程系统,运行时出现环路中部主要房间的散热器不热,而处于环路两端卫生间和厨房的散热器热得挺好。
《暖通空调》杂志社编辑的2009年专业注册考试模拟题里,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下图所示室外热水采暖干管同程系统中,1#、2#、3#楼的室内系统均相同,而供水管段A~B、B~C和回水管段D~E、E~F的管径均相同,如果不进行调节,试判断哪一幢建筑得到的流量相对最少?
正确答案是2#楼。
因为,沿水流方向,供水管自A→B的流量大于B→C,但管径相同,因此水力坡降先陡后平;回水管则相反,自F→E的流量小于E→D,但管径相同,因此水力坡降先平后陡。
先陡后平的供水管水力坡降线,与先平后陡的回水管水力坡降线,在水压图上就是很形象的“两头大、中间小”的资用压差。
可以清楚地看到,2#建筑的许用压差相对最小。
由于“室内系统均相同”,因此其得到的流量相对最少。
这是同程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如果A→B水力坡降过大,而F→E水力坡降过小,有可能使两根水力坡降线相交,与2#楼的连接点还有可能出现“逆循环”,即许用压差为负值。
这在异程系统是不会发生的。
一、并联环路的水力特性
在热水采暖循环系统的设计中,所要解决的最困难课题,实质上是无数并联环路之间流量的合理分配。
异程式系统或同程式系统的并存,并各自为不同的设计单位所侧重选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两种系统在解决并联环路流量合理分配方面各有其优势。
任意并联环路之间的流量分配,都遵循下列水力学的基本原则:并联点的水头差相同,
此水头差为:
2SG
H = 上式中:S 为环路的阻力特性值,它综合了环路的长度、管径和局部阻力因素;G 为流
量。
并联环路的典型图式如下图。
同程并联系统典型图式
2 异程并联系统典型图式
上图中的A 和B ,为并联环路1和2的公共并联点,由于A 和B 之间的水头差,不管是经由环路1还是环路2都只能是一个,所以两个环路之间的流量分配比为:
1221S S G G =
上式说明:并联环路之间的流量分配比值,与环路阻力特性值的平方根成反比,阻力特性值小,则流量大,反之亦然。
其中,有一个根本的重要概念:两个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差即水头损失值总是相等的,阻力特性的不同会通过流量分配自然平衡而使压力损失相同。
二、异程式系统的水力特性
深入研究同程式系统最好从异程式系统的水力特性开始。
异程式系统具备并联环路的典
型特征:经由两环的水头差相等、总流量为两环流量之和,即
212
1G G G H H +==
异程式系统的典型图式如下图。
异程式系统的典型图式
上图中,C 和D 为环路1和环路2的公共并联点,经由C →A →1→B →D 的水头差,必然与经由C →2→D 的水头差相同。
当这两个并联通路各自的阻力特性值确定之后,不管全系统的水力特性如何,两环间的流量分配比是可以确定的,而且E →C 和D →F 管段的流量,必是此两环流量之和。
接着,当设定E →C 和D →F 管段的阻力特性值之后,有可以确定E 和F 之间的水头差。
由此类推,可顺序确定所有环路之间的流量分配比。
因此,异程式系统虽有自末端起始,各环水头差顺序增大,需要将各环的阻力特性值S 相应增大,以求得流量合理分配的困难条件,但全系统的水力特性的直观性较好,较为便于计算和调节。
三、同程式系统的水力特性
同程式系统不具备并联环路的典型性,虽然与异程式系统相同经由两环的水头差相等,但其流量组成存在复杂现象。
同程式系统的典型图式如下图。
G G1G-G1
上图中,C 和B 为环路1和环路2的公共并联点,经由C →A →1→B 的水头差,必然与经由C →2→D →B 的水头差相等。
但是与异程式系统显著不同的是,当这两个并联通路各自
的阻力特性值确定之后,并不能确定两环间的流量分配比例,因为D→B段的流量主要取决于上游管段的水力特性,因而C→2→D的流量也不能确定。
当D→B段上游阻力特性值较小使D点水头值较大,则C→D段有较小的水头差。
相反,当D→B段上游阻力特性值较大时就会使D点水头值变小,则C→D段有较大的水头差。
只有当E和B点之间所有各段的阻力特性值全部确定之后,经综合平衡才能真正确定各环之间的流量分配比。
因此,同程式系统虽有各环路之间可能取得相近水头差,因而具备流量合理分配的有利条件,但各环水头差值的大小,不似异程式系统存在直观规律性,计算和调节都较为困难。
如果处理不当,某些环路会出现下段水头值高于上段水头值,而导致局部环路的“逆循环”。
同程式系统的设计要点是:A.使供、回水管的水力坡降(比摩阻)相近;B.使供、回水管的水力坡降线尽量远离,即尽量减少“共同段”阻力损失所占的比例。
下一个题目:
那么,对于目前受节能设计标准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成为采暖系统制式“主旋律”的垂直双立管系统设计,又应该注意那些关键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