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三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三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9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Mg 24S 32Cl 35.5Ag 108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A项,食盐水与胶体是不同的分散系,它们没有交叉关系;B项,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C项,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D项,混合物、单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不相互交叉,D项正确。

答案:D2.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可溶于水的物质④电解质⑤钠盐⑥钠的含氧化合物A.①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各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①对;NaCl、Na2SO4都不能与硝酸反应,②错;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③对;都是电解质,④对;Na2O不属于钠盐,⑤错;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⑥错。

C项正确。

答案:C3.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甲:SO3+H2O H2SO4,乙:C+H2O(g)CO+H2,丙:3NO2+H2O2HNO3+NO,丁:2Na+2H2O2NaOH+H2↑,故C项正确。

答案: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NH3是电解质B.标准状况下,6.72 L NO2气体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3C.向水入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D.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离子:Na+、N O3-、N H4+、S O42-解析: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只能说NH3·H2O是电解质,故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6.72 L 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3,故B项正确;HClO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C项错误;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与N H4+不能大量共存,故D项错误。

答案:B5.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Ba2+、Na+、N H4+、Br-、Cl-B.K+、Na+、Al O2-、S O42-、Si O32-C.Na+、HC O3-、S O32-、CH3COO-D.H+、Fe3+、Na+、N O3-、S O32-解析:A项,能大量共存;B项,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硅酸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醋酸,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H2SO3,其能被硝酸、铁离子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D6.如图表示一些物质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X Y Z HA分散系胶体溶液大雾B电解质酸碱盐C元素周期表的纵列主族副族卤族D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酸解析:B项中酸、碱、盐应是并列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7.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其溶解性小于Na2FeO4。

K2FeO4与水的离子反应是4Fe 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

工业上先制得Na2FeO4,然后在低温下,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KOH,可制得K2FeO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K2FeO4水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K2FeO4水溶液具有吸附性C.K2FeO4溶液能除去氧化性杂质D.Na2FeO4制K2FeO4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解析:根据提供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由于生成了Fe(OH)3胶体,因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同时胶体具有吸附的功能,所以A、B两项均正确;很显然Na2FeO4能制得K2FeO4是由于后者的溶解度较小使得离子反应得以进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FeO4+2KOH K2FeO4+2NaOH,D项正确;K2FeO4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只能除去还原性杂质,C项错误。

答案:C8.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 O3-、I-、Fe3+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Br2,单质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A.N O3-、Fe3+B.N O3-C.I-、Fe3+D.I-解析:单质Br2被还原,说明溶液中存在I-,则N O3-、Fe3+都不存在,原因是Fe3+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I-,N O3-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

答案:D9.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将KIO3溶液滴入含有淀粉的酸性KI溶液中,溶液变蓝:5I-+I O3-+3H2O3I2+6OH-C.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Si O32-+2H+H2SiO3↓D.向NaAlO2溶液入过量CO2,产生白色沉淀:Al O2-+CO2+2H2O Al(OH)3↓+HC O3-解析:切开的金属钠在空气中变暗是因为Na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A项错误;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B项错误;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开写,C项错误;向NaAlO2溶液入过量CO2的产物是Al(OH)3↓和HC O3-,D项正确。

答案:D10.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溶液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甲:KIO3(I O3-I2);乙:H2O2(H2O2H2O);丙:FeCl3(Fe3+Fe2+);丁:K2Cr2O7(Cr2O72−Cr3+)。

用浓度均为0.1 mol·L-1的已经酸化的上述氧化剂滴定等量的KI溶液,所需体积的大小顺序为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丁>甲>乙>丙D.丙>乙>甲>丁解析:氧化等量的KI,需要等浓度的氧化剂体积越大,相同物质的量的氧化剂得到的电子越少,1 mol 题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分别为5 mol、2 mol、1 mol、6 mol,故D项正确。

答案:D11.已知:①在发烟硫酸(H2SO4·SO3)中,I2和I2O5生成I2(SO4)3。

②I2(SO4)3溶于水生成I2和I2O4。

下列说确的是A.发烟硫酸的摩尔质量为178B.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C.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若反应②中消耗2 mol I2(SO4)3,则电子转移3 mol解析:发烟硫酸(H2SO4·SO3)的摩尔质量是178 g·mol-1,A项错误;I2中碘为0价,I2O5中碘为+5价,得到+3价的碘化合物I2(SO4)3,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4I2+6I2O5+15H2SO4·SO310I2(SO4)3+15H2O,氧化剂I2O5与还原剂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B项错误;I2(SO4)3溶于水生成I2和I2O4,另外还应生成H2SO4,根据反应物与产物中I元素的化合价可推知I2与I2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可配平化学方程式:4I2(SO4)3+12H2O I2+3I2O4+12H2SO4,氧化产物I2O4与还原产物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项错误;4I2(SO4)3~I2~6e-,D项正确。

答案:D12.根据表息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反应序号反应物产物①KMnO4、H2O2、H2SO4K2SO4、MnSO4…②Cl2、FeBr2FeCl3、FeBr3③Mn O4-…Cl2、Mn2+…A.反应①的其余产物为H2O和O2B.反应②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反应③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Mn O4->Br2解析:Mn元素被还原,故H2O2被氧化,生成O2,A项正确;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Cl2只将Fe2+氧化,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Cl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正确;③中Mn O4-被还原成Mn2+,故Cl2应为氧化产物,可判断应为Cl-→Cl2,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C项正确;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这一规律可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 O4->Cl2>Br2,D项错误。

答案:D13.磷酸铝(AlPO4)分子筛是最新研究的催化剂的重要载体,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水性,在酯化反应中有着重要应用。

下列有关说确的是A.磷酸铝易溶于水,也可以用做净水剂B.磷酸铝在酯化反应中可加快反应速率C.磷酸铝与强酸和强碱均可以反应,是两性氧化物D.磷酸铝分子筛呈现多孔结构,而非高致密性结构解析:由题息知磷酸铝有耐水性,故它不易溶于水,A项错误;磷酸铝是催化剂的载体,不是催化剂,B项错误;磷酸铝不是氧化物,C项错误。

答案:D14.LiAlH4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LiAlH4在125 ℃时分解为LiH、H2和A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B.LiAlH4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1C.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D.LiAlH4与水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4H2O Al(OH)3↓+LiOH+4H2↑解析:由乙醛生成乙醇属于加氢还原过程,故LiAlH4作还原剂,A项正确;LiAlH4与D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AlH4+4D2O Al(OD)3+LiOD+4HD↑,故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3 g·mol-1,B项错误;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1 mol LiAlH4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C项正确;D项正确。

答案:B15.某pH=1的工业废液中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Mg2+、Ba2+、Cl-、C O32-、S O42-,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Ⅰ.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干燥沉淀3.50 g;Ⅱ.第二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测正确的是①一定存在Mg2+②可能存在C O32-③一定存在Cl-④可能存在Ba2+⑤一定不存在S O42−A.①③B.②③C.③⑤D.④⑤解析:因该溶液的pH=1,则100 mL溶液中含有0.01 mol H+,溶液中一定没有C O32-;由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0.01 mol S O42-,当然没有Ba2+,在①中生成Ag2SO4 3.12 g,而在①中生成沉淀3.50 g,故一定含有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