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和符号
h:由零线往下偏,上偏差为零。例如ψ30h7即为ψ30
j、js、k:跨在零在线,属于双向公差。例如ψ30j7即为ψ30±0.0105
m~zc:在零线以上,下偏差均大于零。例如ψ30n7即为ψ30
3.配合的种类:依配合情况可分为三种。
(1).余隙配合:孔之尺寸大于轴之尺寸,配合后产生适当间隙,称之。
(2).过渡配合:孔之公差带与轴之公差带相重迭,即孔之最大尺寸可能小于轴之尺寸,产生干涉现象,或孔之尺寸大于轴之尺寸,产生间隙情况。
75
120
180
300
480
750
1200
1800
6~10
36
58
90
150
220
360
580
900
1500
2200
10~18
43
70
110
180
270
430
700
1100
1800
2700
18~30
52
84
130
210
330
520
840
1300
2100
3300
30~50
62
100
160
250
390
620
(3).极限尺寸:零件制造时允许之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
(4).公差:零件制造时允许尺寸有一定差异,即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差。
2.公差种类:可分为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1).尺寸公差
a.单向公差
b.双向公差
c.一般公差
范例:
图上标示之尺寸72±0.1㎜
公称尺寸:72㎜。
实测尺寸:经加工完毕量测为72.06㎜。
(3).IT11~IT18:用于非配合公差。如桥梁、钢结构、板料、圆杆料等制造。
CNS标准公差表格内数字单位μm,1μm=0.001㎜
级数
01
0
1
2
3
4
5
6
7
8
≦3㎜
0.3
0.5
0.8
1.2
2
3
4
6
10
14
3~6
0.4
0.6
1
1.5
2.5
4
5
8
12
30
48~10
0.4
0.6
1
1.5
2.5
4
6
9
15
22
孔公差位置:
A~G:在零线以上,下偏差均大于零。例如ψ30D7即为ψ30
H:由零线往上偏,下偏差为零。例如ψ30H7即为ψ30
J、JS、K:跨在零在线,属于双向公差。例如ψ30J7即为ψ30±0.0105
M~ZC:在零线以下,上偏差均小于零。例如ψ30N7即为ψ30
轴公差位置:
a~g:在零线以下,上偏差均小于零。例如ψ30d8即为ψ30
c.真圆度:符号○
d.圆柱度:符号
(3).位置公差
a.平行度:符号
b.垂直度:符号⊥
c.倾斜度:符号∠
d.同心度:符号
3.公差等级:依据CNS标准500㎜以下分为18级,IT01、0、1~18,共20级。其用途如下:
(1).IT01~IT4:用于规具公差或高精密度公差。如块规、量规等
(2).IT5~IT10:用于一般配合公差。如一般机械各配合件公差。
干涉现象间隙情况
(3).过盈配合:孔之尺寸小于轴之尺寸,配合后产生干涉有适当之紧度。
配合公差的范围
余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孔制
H/a~g
H/h~n
H/n~zc
基轴制
h/A~G
h/H~N
h/N~ZC
3、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工件表面高低起伏的程度,通常以μm为单位。
1.表示法有四种:
(1).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 :将粗糙度曲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相等面积。为CNS所采用。
2、配合制度与种类
1.配合制度:可分为两种。
(1).基轴制:系将轴的公差大小与位置(取h位置)固定不变,改变孔的公差大小及位置,以获得所需之配合,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基孔制:系将孔的公差大小与位置(取H位置)固定不变,改变轴的公差大小及位置,以获得所需之配合,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2.公差位置:
460
720
1150
1850
2900
4600
7200
250~315
130
210
320
520
810
1300
2100
3200
5200
8100
315~400
140
230
360
570
890
1400
2300
3600
5700
8900
400~500
155
250
400
630
970
1550
2500
4000
6300
9700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2).最大粗糙度R :指以断面曲线的平均线为基准,以平行于平均线两条通过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最大粗糙度
(3).十点平均粗糙度R :于一基准长度间,分别于平均线上方取最高五个波峰平均值及最低五个波谷平均值,此两个平均值之和及是十点平均粗糙度。
十点平均粗糙度
2.粗糙度之间换算
4R =R =R
第九章公差配合与量测
研读重点
1.了解尺寸公差与配合之观念与符号
2.了解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之意义
3.各种量测之方法及量具规格
4.认识质量管理之观念及作法
1、尺寸与公差
1.名词解释
(1).公称尺寸:工作图上表示零件(机件)外形标注之数值,称之公称尺寸。
(2).实测尺寸:零件经制造完成后,经测量而得之尺寸称之。
3.表面粗糙度的量测方法
(1).比较测量法:利用表面粗糙度标准对片比较测定工件表面。
(2).光线切断法:将光幕倾斜照射量测表面,再以高倍率显微镜将光幕与量测面所产生的断面交线反射出来,测出表面粗糙度。
(3).光线反射法:利用光线投射平滑表面,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测量。
(4).触针法:利用电子触针探测工件表面,利用电子分析仪器家以数值化。方便及精确工厂最常用。
10~18
0.5
0.8
1.2
2
3
5
8
11
18
27
18~30
0.6
1
1.5
2.5
4
6
9
13
21
33
30~50
0.6
1
1.5
2.5
4
7
11
16
25
39
50~80
0.8
1.2
2
3
5
8
13
19
30
46
80~120
1
1.5
2.5
4
6
10
15
22
35
54
120~180
1.2
2
3.5
5
8
12
18
25
40
63
180~250
2
3
4.5
7
10
14
20
29
46
72
250~315
2.5
4
6
8
12
16
23
32
52
81
315~400
3
5
7
9
13
18
25
36
57
89
400~500
4
6
8
10
15
20
27
40
63
97
级数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25
40
60
100
140
250
400
600
1000
1400
3~6
30
48
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72.1㎜,最小极限尺寸71.9㎜。
公差:0.2㎜。72.1-71.9=0.2㎜
单向公差:
双向公差:72±0.1
一般公差:74±0.3
一般公差
标示长度
公差
0.5至3
±0.1
超过3至6
±0.1
超过6至30
±0.2
超过30至120
±0.3
(2).形状公差
a.真直度:符号〝—〞
b.真平面:符号
1000
1600
2500
3900
50~80
74
120
190
300
460
740
1200
1900
3000
4600
80~120
87
140
220
350
540
870
1400
2200
3500
5400
120~180
100
160
250
400
630
1000
1600
2500
4000
6300
180~250
115
185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