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业感人故事分享

大学生创业感人故事分享

大学生创业感人故事分享
求职不顺她找到商机
前不久,洛阳一家美食机构举办洛阳最好吃的美食的评选,经过众多吃货投票,霸道烤脑花成为洛阳“最好吃的50家美食”之一。

店老板焦昱纬自己也没想到,读了研究生,会从事这一行业,原计划准备毕业后从事广告工作的她,现在打算将烤脑花一直做下去。

如今,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她都会和男朋友赵思一起在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南街酒吧外的一个5平方米的小摊卖烤脑花。

2008年,焦昱纬考入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她考上本校的研究生。

7年的重庆生活,让她习惯了麻辣味道。

烤脑花是她的最爱,她称,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烤脑花。

2014年5月末,学校课程结束,焦昱纬回到洛阳找工作,不过并不顺利。

焦昱纬说,那时候找不到工作心里烦躁,就想吃一口烤脑花来消愁,但是她走遍洛阳却没有发现一家烤脑花店。

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洛阳找脑花店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由怒到到喜,“开始在洛阳找了半个小时没发现一家,觉得很不爽,可是当把洛阳快找遍还没发现一家时,我心情就变得高兴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于是,她有了在洛阳开烤脑花店的想法。

偷学技术蹭场地摆摊
半月后,她又回到重庆,准备找一家烧烤店的老板拜师学艺,不过却吃到了闭门羹。

“烧烤店老板告诉我烤脑花的技术属于商业机密,不外传。


拜师不成,只有靠自己去摸索。

于是焦昱纬每天都要去点一份烤脑花,偷偷观察烤脑花的流程。

“脑花烤之前包在锡箔纸里,看不到里面,我就借口看脑花是否新鲜,打开看里面有什么配料。

”观察了半月后,焦昱纬回到了洛阳开始做烤脑花,不过烤出来的脑花味道总有一股腥味。

“开始以为是脑花不新鲜,后来换了几次还是
有腥味,最后问了一位厨师才知道,原来脑花在烤之前要将上面的
血丝剔除,否则就会有腥味。

”解决了这一难题,烤脑花的味道开
始变得正宗起来,于是摆摊卖烤脑花被纳入日程。

焦昱纬称,她的摆摊启动资金,只有研二时做兼职挣的6000元钱,她将目光放在了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旁的酒吧一条街,因为
那里晚上有很多年轻人去消费,而且年轻人爱尝鲜,能够接受麻辣
味道的烤脑花。

为了节省资金,焦昱纬不停地找可以让她免费摆摊的酒吧。

焦昱纬回忆说,“我告诉他们如果让我在酒吧外摆摊,我的烤脑花一定
可以为酒吧带来一些客流量。

”最终,她找到了一家酒吧。

“现在,我平时每天能卖50份脑花,节假日会卖60份,一份烤脑花卖15元,一天的营业额在800元左右。

”焦昱纬介绍。

“说不失落是假的”
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蔡敏表示,虽然焦昱纬没有选择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她的烤脑花店实际上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外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许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选择摊煎饼、煮米粉、卖肉夹馍等小吃创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理解和支持。

话虽如此,但看到一起将要研究生毕业的其他同学,找到体面工作,而自己却摆摊挣钱,心里会不会有落差?“说不失落是假的,有
时候也曾羡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毕竟读了十几年书,一份好工作
才是最好的回报。

”焦昱纬说,一开始她都不好意思给亲戚说在烤
脑花,怕亲戚嫌她没本事。

“摆摊卖烤脑花虽然看似与读书多少无关,但是书多读一些还是有好处。

”她称,广告营销知识和经营息息相关,毕业后她将联系
一些电商,在洛阳团购销售烤脑花。

见到焦喜春时,他正蹲在一台设备旁聚精会神地查看电路图纸。

之后,焦喜春辞掉工作,回到长沙,进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培训大学生的“回炉”班。

“大学与技校相比,学的东西不一样。

在大学里学得比较轻松,在技校里,反而像高三学生一样忙。

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开始
上第一堂课,上午4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没课就上晚自习。


“我当时不敢说,害怕家人不理解。

一个大学生,怎能辞掉工作去上技校,那这4年大学不是白念了吗?”谈及当初“先斩后奏”,
焦喜春说,辞掉工作回长沙,跟家人说的是来找工作,而不是上学。

“其实当时心里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不能说技校比大
学好,只能说是技校比大学更适合我。


不久前,上海大众集团举行公司职工技能竞赛,焦喜春代表长沙分公司参加竞赛,在“名技”如云的技能比武中拔得头筹,获得
“维修电工第一名”。

此时,焦喜春正式入职上海大众不到半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技能比武在一些人看来,只是毫末之技,然而却需顶上功夫。

2014年8月初开始,焦喜春每天训练10多个
小时,几乎所有时间都和设备泡在一起。

为了练接线,焦喜春买了
成圈的电线,50根线一把抓到手,一刀全部剪开后,跟洗牌一样一
把展开,5分钟内撒芝麻似的全部插到接口上。

“要成为一名精品蓝领,不仅要学会同机器打交道,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修养。

”谈起未来的打算,焦喜春说,
希望更加完善自己,发挥好自己的文凭和技术优势,成为一名兼具
硬技能和软实力的工程师。

"篆刻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东西,记得当时自己想一门子心思学习
更专业的篆刻技术,所以要求家人能帮忙找老师给我辅导,但没有
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心情很低落,"肖治鹏说。

在高中时,肖治鹏遇上了第一位"引路"人--杨克栋老师。

这样,肖治鹏的艺术之路迎来了大转机,短短几年时间里,连续获得了不
少荣誉。

"自己的努力终有收获,当时不少旁人投来赞许的眼光,可
是家人还是不太支持我'玩弄'篆刻,但我知道选择走自己喜欢的路
才有意义"肖治鹏笑着说。

2008年,肖治鹏考上了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学习环境艺术
设计专业课程。

大学期间,他利用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创作,且积极
参加各种书画篆刻方面的比赛。

至2009年4月,肖治鹏被授予"中
国当代资深书画家"的称号,同年5月,他的作品在"第五届'欧阳询
'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在"中国首届'八大山人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中获篆刻一等奖。

6月他的作品又在"第五届'华夏杯'全国青少
年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一直以来,肖治鹏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贝壳的内壁是可以作画的,且更富有的艺术价值。

于是,他开
始尝试在贝壳上作画。

刚开始,他用钢笔、签字笔、大头笔为工具作画,但发现在这些颜料在贝壳上的效果不佳,用手轻轻一抹就变得模糊。

后来他把工
具改选为油性笔,出乎意料的是,油性笔的作画,质感光滑且不掉色,像陶瓷里面的花纹一样。

贝壳作画初有成效后,肖治鹏又开始向高难度挑战,后来选用了生蚝壳、螃蟹壳等材料作画,同样也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正如古代名人张衡所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在同年龄人眼里,肖治鹏就是爱拼、肯干、聪明的人。

他除了擅长于篆刻、贝壳
作画外,长卷钢笔画也是特长之一。

在近期,肖治鹏创作了三幅钢笔画得意之作:《世界现代建筑》、《美丽湛江》、《美丽廉江》。

目前,长卷钢笔画《美丽湛江》受
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也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认可。

据悉,长卷钢笔画《美丽湛江》主要是呈现了赤坎区和开发区的特色建筑物,其规格为长1000厘米,宽10厘米,由6本宣纸册页
拼接而成,折叠后看似一本《新华字典》。

创作这幅《美丽湛江》
长卷钢笔画是从去年12月开始,创作时长为1周。

"我是一个不断
追梦的人。

未来我会努力钻研带有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我会在篆
刻的艺术海洋里不断翱翔。

立足湛江,开创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
创作出更多匪夷所思的艺术作品。

"肖治鹏说。

看过大学生创业感人故事分享的人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