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加数+加数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 被减数—减数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有关零的运算:(1)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
A+0=A(2)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
A-0=A(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4)一个数乘0等于0。
A×0=0(5)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0÷A=0 (0不能作除数,A不等于0。
)(6)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租船问题关于“怎样租船最省钱”的解题步骤:(1)算单价,定船型。
(2)按单价最便宜的计算所需船条数。
(3)如果出现余数,再考虑租其他船型,尽量调整无空位。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运算。
)3、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 c-b(去掉小括号后,括号里的“+”变成“-”)4、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5、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6、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 c=a×c+b×c a×(b+c)=a×b+a×c逆运算:a×b+a×c=a×(b+c)结合律是一种运算,分配律是两种运算。
乘法分配律也适用于减法。
(a-b)×c=a×c-b×c a×(b-c)=a×b-a×c7、除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b、c均不为0)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a÷b÷c=a÷c÷b (b、c均不为0)(去掉小括号后,括号里的“×”变成“÷”)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
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九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要注意: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
将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0。
1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1)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注意:比较小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12、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右扩大,左缩小。
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再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还是原数。
13、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原数的、、……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4、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2)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高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注:把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左移动来实现。
15、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带上单位。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3条高。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或△ABC。
6、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的分类:(1)按照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
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