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答案】D【考点】百家争鸣【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解答】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等可知,材料与百家争鸣有关。
故选D。
2. 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让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外戚干政B.战乱额繁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答案】C【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
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给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戕害。
故地名的变化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
3.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A.虚心纳谏和知人善任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A【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解答】由材料:“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可知,意思是要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与不足。
所以唐太宗时期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故选A。
4.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这么说是因为()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答案】B【考点】《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02年”。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选B。
5. 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宣传报【答案】C【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申报》。
【解答】命思想。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故选C。
6.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是指()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解答】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等可知,“这一阵波潮”是指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故选C。
7. 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答案】D【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我国外交增长最快的阶段是1970~1980年,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都促进了新中国外交意。
故选D。
8.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答案】B【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了中世纪的欧洲。
【解答】由材料中“封君”“封臣”可知,这一仪式应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故选B。
9. 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
“相同目标”是()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废除君主专制【答案】A【考点】历史文化常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的40年,也就是1760年后的40年中,整个大西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如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它们“相同目标”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
而选项B实现民族独立,只是美国;选项C君主立宪制度,是英国在17世纪确立的;10. 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B.加剧了经济危机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D.改善了国际关系【答案】B【考点】此题暂无考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分析及理解能力。
【解答】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此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经济危机。
故选B。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________》,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毕昇发明的________的称赞。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________》,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答案】齐民要术活字印刷术本草纲目【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重点掌握《齐民要术》、活字印刷术、《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解答】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齐民要术》,这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因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对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称赞。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我国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
(1)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
(2)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________运动的序幕。
(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________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答案】洛阳维新变法地主【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土地改革【解析】本题以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公车上书、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北魏孝文帝为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
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家________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以________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4)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___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答案】牛顿内燃机侯德榜【考点】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科学家【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物种起源》、内燃机和侯德榜,题目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
【解答】科学家牛顿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在力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注册商标为“红三角”,先后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