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7
图 5.2C 生产可能性边界
包括PPF以内所有点是这个经济的技 术可能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代数方程: C zF K , h l G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7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8
图 5.8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2
图 5.3 竞争性均衡(是PPF与无 差异曲线的切点J)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7
收入-支出恒等式
竞争性均衡时,收入-支出恒等式总是成立。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 均衡实际工资由无差异曲线与PPF的公切线切点B斜率绝对 值w确定。 • 因为企业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PN=w,企业通过使 MPN=w,实现最优。 •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MRSL,C= w,消费者通过使 MRSL,C= w,实现最优。 • 所以帕累托最优即是竞争性均衡,二者是等价的,可以利用 第二福利定理确定竞争均衡。 • 本章论述了经济生产什么,消费什么,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偏 好(无差异曲线)与企业可用技术(PPF)的相互作用,总 体经济活动可归结为消费者偏好和企业技术,其对于确定Y 、C、N、w具有重要意义。
5-8
公式 5.2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9
公式 5.3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0
• 本书主要用供求模型,根据消费者和企业的 微观经济行为推导出供求曲线。 • 假设典型消费者和典型企业的交换只在一个 市场中进行,通过在同一图形中分析消费者 和企业的决策,研究模型中的竞争均衡,进 而决定如何在竞争均衡中实现总体一致性。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8
图 5.5 利用第二福利定理确定竞争性均 衡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9
5-18
MRT表示一种商品在技术上转换为另一种商品的比 率。
所以,PPF负的斜率既代表MRTl,c,又代表MPN 我们把PPF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结合起来 分析竞争均衡。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9
5-32
图 5.6 政府支出增加的均衡效应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政府支出
• 政府购买大量增加 • Y 增加, C 小幅减少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企业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0
综上,在均衡点J满足下式
• 即:由于消费者和企业都是既定市场实际工 资接受者,所以消费者愿意用闲暇交换消费 的比率等于企业利用技术将闲暇转换为消 费品的比率。 • 消费者与企业同时在J点达到竞争性均衡,行 为完全 一致,此时二者均处于竞争性均衡 状态。 5-21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1
公式 5.4: 生产函数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2
图 5.2A 生产函数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0
社会无效率的原因
• 1、外部性 • 2、扭曲性税收 • 3、企业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6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z的影响(或资本 的增长)
• 生产函数曲线上移,斜率增加——收入效应与 替代效应都发挥作用。 • C 增加,Y 增加, w 增加, l(N) 可能增加 (减少)也可能减少(增加),取决于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相对大小: •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闲暇减少,工作增加,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闲暇增加,工作减少。 • 二者刚好相等,则闲暇不变,工作时间也不变。
5-34
图 5.7 GDP、消费和政府支出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支出的增加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6
竞 争 性 均 衡 (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 含义:所有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 当价格调整到使得所有市场的供求相等、即 市场出清时,经济体就进入了“均衡”状态。 • “竞争性均衡”满足的条件:
给定实际工资、税收和股息收入,消费者选择消费 品和劳动供给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给定实际工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存量,企业选 择劳动需求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劳动力市场出清; 政府预算约束得到满足,即G=T
• 社会计划者的问题是,给定l转换为c的技术 ,其选择c、 l,使典型消费者境况尽可能改 善,选择位于PPF线上或以内并与最高无差异 曲线相切之处,这里把PPF线看成预算线。 • 无差异曲线斜率绝对值为MRSL,C • PPF线斜率绝对值为MRTL,C = MPN • 故,帕累托最优的特性为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5
图 5.4 帕累托最优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6
公式 5.6: 帕累托最优的特性
• 由于竞争性均衡点与帕累托最优点均为无差 异曲线与PPF线的切点,故在这个模型中,竞 争性均衡与帕累托最优是一致的,因此:
5-16
•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它在消费品生产和 闲暇方面,从总体上描述了封闭经济所具有 的技术可能性是什么。PPF反映了闲暇与消费 之间的替换,是这种经济中的消费者利用生 产技术可以达到的。 • PPF上,AB上的点是不可行的,只有DB上 的点可行,即足够多消费品生产出来,政府 拿走一些,留下一些给消费者。
5-14
图 5.2B产出是闲暇的函数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15
• 因为C=Y-G,而
,所以
• 表示给定外生变量Z、K、G时,C与l的关 系,如图所示: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27
第一和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
• 下述定理适用于任何宏观经济模型 •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在一些条件下, 竞争性均衡是帕累托最优。 •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在一些条件下, 帕累托最优是竞争性均衡。
5-3
图 5.1 模型引入外生变量,以确定内生 变量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4
Copyright © 2008 Pearson Addison-Wesley. All rights reserved.
5-31
政府购买变化的影响
• 对消费者产生纯负收入效应 • C 减少(政府购买排挤私人消费), l减少, 从 而劳动供给和就业增加, Y 增加, w 减少。 • 模型预测:G变化,Y、N顺周期,C、w逆周 期,这与经验数据一致。 • 政府支出不能作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政府不 能经常改变其支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