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 解读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

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作为标题,鲜明直接。

“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既聚焦了主要事件,又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4.内容解读《寓言四则》两篇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另两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为线,通过对话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蚊子和狮子》则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

可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却被蜘蛛吃掉,这厄运的到来值得深思。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丁氏挖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却被讹传为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

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杞人忧天》主要记叙了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杞人担忧天地崩坠、星辰下坠,经过晓之者循循善诱,终得释然,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用人。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从“杞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或从“联系生活思考杞人忧天新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多角度思考寓意。

5.结构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一句)交代下凡的起因:想知道受到多大尊重。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白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蜘蛛消灭了蚊子。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穿井得一人》(第一句)挖井的原因。

(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讹传挖井得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不若无闻也)宋君查明真相。

《杞人忧天》(1段)杞人担忧的原因。

(2—6段)晓之者解忧。

(7段)解忧的结果。

6.写作特色(1)四则寓言都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里的“三问三答”,把赫耳墨斯处心积虑、有备而问、爱慕虚荣且自命不凡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蚊子和狮子》里蚊子对狮子宣战的话,以及最后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表现蚊子前后心理的巨大变化,使寓意更加丰富深刻。

《穿井得一人》抓住文中三句语言,咀嚼揣摩,丁氏穿井后自豪喜悦之情,及国人传讹的神秘浮夸都跃然纸上。

《杞人忧天》主要通过记叙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和晓之者循循善诱的形象,揭示了寓意。

(2)曲折的情节和拟人的手法的使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蚊子和狮子》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子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深刻地揭示了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情节曲折,都在结尾突然来一个巨大的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

7.精彩语段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非常值得咀嚼。

“值多少钱”省略主语,可见宙斯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而且首先就问宙斯,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强调赫拉,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

“这个值多少钱”中“这个”故意强调,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归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

雕像者的回答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再到“饶头白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问一答间寓言的讽刺意味增强了。

浅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我认为这话只是虚晃一枪,而我们的教参也说这寓言针对的是爱慕虚荣的人,这离伊索本人的本意太远,并非这则寓言的真正寓意,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此探究一下。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天神和人类的主宰,他有众多妻妾情妇,给他生下了许多子女,这些子女有些成为天界里的神,有的成为人间里的英雄。

他的家族是一个力量强大、权势显赫的统治集团。

宙斯家族高高在上,忙于寻欢作乐,工于争权夺利,他们对地上的人类并不怎么关心,严惩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案,即为明证。

对这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一家子,人们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感,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揶揄嘲讽。

伊索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赫耳墨斯在他的寓言中一共出现了八次,大部分是作为被讽刺和嘲弄的对象来出现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只是其中之一。

赫耳墨斯是宙斯的儿子,主管商业和旅行。

他这次微服私访,目的是想搞一次民意调查,看看自己在凡人的心目中到底印象如何,“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雕像店是个调查民意的好地方。

如果某个神灵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对人们帮助很大,人们必然会爱戴他,依赖他,他的雕像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越抬越高;相反,如果一个神仙懒惰失职,对人们的疾苦视而不见,对所有的祈祷置若罔闻,人们在危难之际总是得不到他的帮助,那么,人们就会淡忘他,鄙弃他,他的雕像百无一用,那就会无人问津了,老板不得不将这类神仙的雕像价钱压得很低,唯恐卖不出手。

在雕像店里,顺民意者得高价,失民心者得低价。

所以说,这个地方很适合做民意调查。

赫耳墨斯走进雕像者的店里,首先问问他父亲宙斯的雕像价钱。

老板回答说:“一个银元。

”便宜得很,这是赫耳墨斯意料之中的事。

他父亲行为荒唐,贪财好色,自私自利,在民间不可能得到高分。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这个“笑”字里面,大有文章。

赫耳墨斯的父亲高高在上,在人间他的雕像却只卖到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幸灾乐祸,认为这是活该,所以他笑了。

但在另一方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宙斯口碑不好,累及店主人的雕像卖不到好价钱,生意惨淡,雕像者一家的生活必定十分艰难。

赫耳墨斯身为“商人的庇护神”,看见自己的子民在做亏本买卖,如果他很有责任心的话,应该表示关切、同情才是。

而他感到心花怒放,很开心,“笑”了起来。

从这一“笑”之间,我们可以断言,虽然他出身高贵,身居高位,但却是一个不理政事的尸位素餐者。

店老板回答道:赫拉的像“还要贵一点”。

这话表明,在世人的眼中,赫拉只比他的丈夫略强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老板的回答如同一瓢冰水泼在赫耳墨斯的头上,让他狼狈不堪,大失所望。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赫耳墨斯平时玩世不恭,不安心本职工作,故他的神像只能当作添头搭配给顾客,落得个近乎“白送”的身价。

老板的回答不仅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作者意在借此表现出普通民众对玩忽职守者的鄙弃和憎恶。

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再到“添头白送”,我们看到了作者讲这个故事的意图:对整个统治集团——宙斯家族的否定和辛辣的讽刺。

因此,我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并非是讽刺那些爱慕虚荣的人,而是意在对当权者进行当头棒喝,指出:如果你不为民着想,不为群众服务,不管你的出身多么高贵,权势多么显赫,你在人民心中都会一文不值。

所以,这个故事不“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而是“适用于警告那些爱慕虚名而不为人民做事的官”。

《伊索寓言》里有许多故事在结尾处另加一句话,指出该故事的寓意所在。

这些话里,有一些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有一些画蛇添足,纯属多余;还有一些离题万里,与故事的本意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伊索为了逃避迫害,故意为之)。

《伊索寓言》的译者白山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说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

”(《伊索寓言》白山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白山先生的话,正适合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篇寓言的真正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

《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

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

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怎样阅读寓言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故事说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方法,来阐发一种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寓言的寓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或教训。

那么,阅读寓言有哪些方法呢?怎样才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呢?快读读下面的文章吧!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每篇寓言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故事凝聚而成的,充分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