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 商代替官商占据了主导地位。
(3)宋代商品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
(4)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
15
2.特点 (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 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限制逐渐减少。 (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4)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 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 纸币——交子。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 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 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
26
迷途指津 一、不能把握材料主旨而臆断 【典题剖析】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
三、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工商食官 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 坊市制度
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 重农抑商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 闭关海禁 贸易
问题突破 问题 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专题一 古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题定位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知识重点
Hale Waihona Puke 复习思路古代经济的发展为 1.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古代文明的萌生和 土地制度和基本特征。 发展奠定了雄厚物 2.古代手工业的突出成 质基础;自然经济 就及其发展特征。 条件下封建社会末 3.历代商业发展表现和 期新经济因素发展 明清“重农抑商”“海禁 缓慢,这是近代中 ”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的 国落伍的根源之一。缓慢展。
.
10
5.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6.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 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 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
.
11
二、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 业。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 和丝织(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 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 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
13
清单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重要经济政策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概况 (1)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出现职业商人, 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 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 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
16
3.“市”的发展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 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3)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
17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 步。 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 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 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 场手工业阶段。 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
8
4.土地制度 (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 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 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 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9
(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了。
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农业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农具的 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 定型。
.
7
3.古代水利灌溉 (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 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 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 色的水利工程。
家庭 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 主要生产武器和贵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 族消费的日用品
生产
不投放市场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民间消 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农户的一种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 剩余产品投放
交纳赋税
市场
问题 3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 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 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 发展方向,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3.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是以种植业为 主、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经济,形成了广大的农区, 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的存在为补充。
1.把握农耕工具的改革和演 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从出现原因和具体表现对 比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 异。 3.感悟封建经济政策的影响 对今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的启示。
线索图示
知识重组 清单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 1.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
22
4.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5.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 之一,较早形成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 6.我国古代各地区和各民族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23
问题 2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不 同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