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设计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设计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意志的方法,以及学生本人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采用讲授法,使家长通过案例和讲授,了解儿童心理现象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2、情景演绎法:生活中的情景是家长极为熟悉的,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家长的反思和对比,更能加强对家长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学过程: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

有人说,中国有三种家长:第一种家长有责任心,又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成才;第二种家长没有责任心,也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一部分也会成才;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却又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呢?很难成才,为什么?因为他们往往用一些偏离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让孩子发展成“问题儿童”。

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这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家长坐在一起的共同目标。

一、问题导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感叹“我那孩子其实头脑很聪明,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

”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太不自觉了,从不主动自觉地学习;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要能坚持就好了;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做事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没有果断性;还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总想学好,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自制能力太差……每当这时候,我们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是怎么了?每当这时候,我们总是会责怪孩子,把孩子拉过来教训。

弄得孩子是哭哭啼啼,我们怒气冲冲。

结果呢,问题没有得到一丁点的解决。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案例:吃过晚饭后,妈妈像往常一样,给孩子准备好练字用的纸和笔。

妈妈:“孩子,该练字了,妈妈都给你准备好了。

”孩子:“妈妈,今天我不想练字了。

”妈妈:“怎么了,为什么?”孩子:“妈妈,上个星期天书法老师教的我都会了,我已经写得很好了,不信你看看?”妈妈走过来,看了看孩子写的毛笔字。

妈妈叹了口气:“孩子,你的水平还差得远呢你看看你爸爸的毛笔字,那才叫水平呢,你必须天天练习,持之以恒,才能赶得上爸爸啊!”孩子:“妈妈,我这是不想写了,刚刚做完作业,我都很累了。

再说了,我为什么一定要赶上爸爸呢?!”妈妈突然火冒三丈:“你这孩子,怎么给你讲道理你都不听啊?!今天,你不练字就别想睡觉!”孩子“哇”一声哭了。

三、分析对话(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想练字,她发生了哪些变化?1.情绪上:不高兴2.行为上:积极性越来越低(功课多、课业负担重、数学没考好)、不想练字,出现放弃的行为3.心理上:累(由于作业越来越多,好不容易完成作业,又让练字,都快累死了)、害怕(妈妈发火,爸爸不理我)(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意志力不坚强,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1.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2.孩子容易出现娇气;脆弱;胆怯;缺乏自信;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现象。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行为。

四、教师讲解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的家长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成长中的孩子兴趣广泛,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天赋。

例如故事中的孩子就爱好书法。

但要把孩子的书法天赋发挥出来,家长要花费很多心思。

故事中的家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

您的孩子是否在某些方面也有天赋?您是否也跟故事中的父母的做法相似呢?然后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1、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2、家长如何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

比如本章的第二篇《不买零食,我就不回家》也是表现孩子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一个典型案例。

因为时间的关系,其中的案例和教育故事,大家课后阅读,剩下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矫治对策。

(一)、什么是意志力要想了解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矫治对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意志力”呢?意志,是一个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所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而意志力,则表现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至人生目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心智力量。

这种心智力量越强,你越是能更好得控制自己的行为。

意志力强的人表现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平凡枯燥但是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美国儿童问题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意志力的孩子往往能引起周围人更多的注意,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活泼乐观。

在玩耍和娱乐过程中,他们精神上很投入,一旦遇到挫折,如搭积木不成功、拍皮球暂时拍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数量等等,他们都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忘记烦恼和自我解脱。

在家庭生活中,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往往能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吧,大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意志力坚强的人,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介经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从小就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她读书时自已发明一个“防御工事”就是用双手堵住耳朵眼,用不了几分钟,便完全沉入到书中,即使身边的小伙伴故意在她身边大声喊叫也听不到,长大后,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科学研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从不气馁,即便在自已的丈夫去世后,仍然强忍悲痛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新化学元素镭,凭借这个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反地,意志力弱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有的孩子作业经常拖拉,没完成就往外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开小差;遇上稍难的题目一时想不出,便马上去问同学或干脆抄袭……如果我们再注意一下这些孩子的生活,还会发现他们有以下表现:喜欢撒娇;冬天爱赖被窝,夏天怕晒太阳;干了一点儿活,“累死了”就不离口;父母让他洗碗,即使答应,也迟迟不肯离开电视机;经常向父母提要求,而父母要他干的总不能完成……这些都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缺乏意志力的孩子。

一个缺乏意志力的孩子,一定是怕苦怕累的,干什么都缺乏耐心,更没有钻劲。

这样的孩子,其学习也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

(二)、目前我国孩子意志薄弱的现状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以“保姆”式的方法,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

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甚至一味地溺爱孩子。

这样做的不良后果——造成许多学生的意志薄弱现象。

让我们看看现实中的孩子们吧:⑴、任性十足,缺乏意志,生活能力差。

当前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着孤傲的现象。

有位女大学生第一次进军校浴室洗澡时,站在水笼头下面,急得直哭,因为她不知该怎么洗澡,原来18年来,都是她妈妈给她洗的。

⑵、兴趣不专,见异思迁,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如,新玩具只玩一会儿就弃而不再理了,再有新玩具又只玩一会儿。

好多儿童玩具成箱,但总觉得没什么可玩的。

据有关研究指出,在30分钟内某些儿童会改变自己的计划达10次以上。

进入学龄期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听课或写作业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缺乏坚持性和恒心。

⑶、意志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由于骄纵任性,许多孩子从幼年起就碰不得、说不得,一旦家长对其错误进行批评、指责,内心就接受不了,或者撒泼耍赖,或者嚎陶大哭不止,直到家长向他表示歉意才算了事。

另外,有的孩子自暴自弃,甘于沉沦,或者是忍受不了周围环境的某种刺激,轻易选择轻生的道路,或是把愤恨、怒气发泄在他人身上。

(三)、造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得找到病根。

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得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⑴、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发展孩子各方面的才能却忽视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北京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长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上明白首先要重视教孩子做人但在实际行动上,目前不少家长还是抱着偏激的、甚至错误的观念来教育孩子。

绝大多数家长依然是关注培养孩子的智商,关注孩子的分数,很少关注过孩子的意志品质。

有一个实验很能说明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了追踪研究。

30年后,在800名男性被试者中,将其中成就最大的20%与没有什么成就的20%的人做比较,发现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的高低,而在意志品质的不同。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凡是有成就的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都有忘我的牺牲精神,执着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目标,知难而进,不屈不挠;而那些无成就者,大都意志薄弱,知难而退,消极适应。

⑵、兴趣不稳定。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孩子的兴趣常常会很快转移。

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毅力往往起负面影响。

应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某件事。

⑶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孩子的年龄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或者意志力。

有研究显示,孩子自我控制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的能力日益增长,孩子的意志力也会越来越强。

⑷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平常,我们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我的孩子贪玩,一点意志力也没有,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

”对此,我们可以反问家长:“孩子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在孩子的儿童时期,你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了吗?如果没有,那你凭什么向孩子要意志力?就像一个农民没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他却非要从自己的土地里收获粮食,这可能吗?”家长朋友,我要说:“如果你的孩子缺乏意志力,那么扼杀孩子意志力的人很大程度上却是你自已。

当孩子刚下地学会走路时候,你看见孩子跌倒了,是不是慌忙跑过去扶起他,而没有让他自己爬起来?当孩子第一次背起一条凳子没走几步的时候,你看见孩子那跌跌撞撞的样子,是不是赶忙过去让他放下,而没有鼓励他背更多的路?当孩子最初一边玩一边做回家作业的时候,你看到孩子这种不专心的情况,是不是由他那样做,而不是让他静下心一气做完?当孩子在父母忙于家务而自己却玩得兴奋时,你看了他那开心样,是不是不忍心去打断他,而没有让他马上停下来帮帮你?……如果你是这样做的,那么你的孩子的意志力正是在你的这种关怀、这种“无微不至”的爱里被扼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