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贸易的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的根源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中美贸易的根源分析论文作者:陈善鹏指导教师:***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系(院):经贸系答辩日期:2015年6月5 日目录摘要 (1)一、第1章目前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 (1)二、第2章两国贸易争端主要表现 (2)三、第3章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焦点 (3)四、第4章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分析 (4)五、第5章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对策 (5)结论 (6)参考文献 (6)致谢 (7)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经济全球化促使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但随着两国经贸交往全面发展,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掺杂着许多政治因素。

美国经常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将贸易问题政治化。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做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解决好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长足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美关系;贸易摩擦;原因;现状;对策第1章目前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1)目前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从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关系一直趋好。

但近两年来,双方贸易摩擦明显增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对华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加入WTO承诺履行的批评以及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构成了中美经贸关系中摩擦加剧的焦点问题。

中国和美国事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

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进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进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

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

中美贸易额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

目前,美国事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二、中美两国贸易争端的主要表现(1)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目前,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最主要目标。

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美国共针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366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61起,占调查总数的1/6。

同期,美国针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36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51起,占反倾销措施总数的比例超过1/5。

中国涉案产品被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比例大约为84%,高出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2006年11,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对中国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诉讼。

2007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7.4% ~44.25%不等的补贴幅度。

中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将通过WTO机制和法律手段寻求公正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指控进口产品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另一便利工具。

1995年1月至2006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向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共57起,2006年,美国前所未有地对中国产品发起13次337调查,是2005年7次调查的近两倍。

在已经完成调查的41起案件中,中国产品被裁定侵权的19起,未侵权的4起,撤诉4起,和解等途径结案14起。

1998年以前,美国337调查涉及中国的产品主要是轻工和纺织服装产品,但1998年后,主要调查产品为工程机械、化工及医药原材料,被调查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3)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贸易不平衡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

20 06年,美方统计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增速减缓,但逆差额再创新高,达到 2325.5亿美元,占其逆差总额的28.4%。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绝对值上升趋势明显,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特别是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后,民主党掌控了参众两院,一贯反对自由贸易的民主党开始向布什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施加压力。

一些议员不断敦促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4)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问题美国针对高科技产品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是导致双方贸易正常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007年6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执行新的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规定,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等20个大类的美国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

在2006年的出口管制清单上又增加了新的项目,如先进雷达、高性能计算机和可以升级反坦克武器的贫铀等。

美国声称,出台这些举措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美国出口商的利益及保护就业。

而实际上, 这种管制也会使美国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

从2001年到200 6年,6年间美国因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限制,损失了7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

三、第3章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焦点(1)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焦点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中国大量低本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本钱是由于“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公道,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反了“公平贸易”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同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题目,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2).中国的贸易顺差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来,(1) 美国贸易政策受政治体制运作影响由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美国政府在制定对华贸易政策时,不是把社会福利水平放在首位,而是考虑政治利益的需要。

例如,美国总是将贸易问题与人权挂钩,力图用贸易迫使中国在政治问题上对美国妥协。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充溢于美国市场时,美国人惊呼“中国制造”抢走了他们的饭碗。

美国的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到白宫、国会给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施压。

面对压力,美国政客需要替罪羊来化解国内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以及美国重要的海外投资地,这使其成为美国政治的牺牲品。

为了赢得选民的支持,特别是产业阶层的选票,政府不能不有所表示。

从彩电到纺织品,从钢管到木制家具,针对中国商品的设限和反倾销措施接二连三。

因此,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地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而双边政治关系的好坏又对贸易摩擦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2)遏制中国是由美国全球战略决定的由于中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中国始终存有戒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实力和雄厚的竞争力,美国的反华势力认为中国是其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认为中国发展和强大必然会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

因此,(4).双方都应努力化解贸易摩擦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一方能够解决的题目,中美双方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办法。

美国需要采取一些务实的、理智的行动,不纠缠于对华贸易逆差,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走出冷战思维、取消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而中国可以采取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取消某些不符合多边规则的鼓励出口的措施,促进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以及实施市场多样化战略等方法解决。

结论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的“后过渡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入世后的关键过渡期,贸易摩擦将呈现出高发态势。

首先,按照入世议定书规定,针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要在巧年后失效特别保障措施也将在中国入世后12年到期。

其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强化了技术性条款的规定,对中国的入世承诺将会进行严格的审查。

因此,随着中国出口数量的增加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中美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产品将会进入美国市场,不可避免地与美国相关产品发生激烈的竞争。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中国经济强劲发展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碰撞,中美贸易摩擦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中美两国经贸有着巨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而且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新兴大市场,其经济利益与对华贸易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从出于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还是从地区安全战略出发,都不会毫无顾忌地损害对华贸易。

美国作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其重要地位他国尚无法替代。

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

因此,发展和稳定中美经贸关系是两个大国达成的共识,是不容置疑的。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问题还会很多,但中美经贸发展的基础很好。

尤其是中美WTO双边协定的签订和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确定,消除了长期以来阻扰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经贸发展的重大障碍,对今后中美经贸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高层对话和双边磋商等有效机制,增进理解与信任,中美贸易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陈泓舟. 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 理论研究.2010年4月(下).③韩立民、于静. 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东方论坛. 2012年第2期.④贾怀勤.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⑤雷兴长、高丽敏.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观点综述. 职业圈. 20011年第4期.⑥梁碧波.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决定的外部制度约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年第4期.尹承德: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中国经济,2007年4月致谢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郭全州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并且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