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文化各因素要个别分析,又要综合考虑; 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形成景观综合体。 文化景观反映人地关系。 文化景观有地域分异,又有时间变化。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式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文化 特质
内向,稳 定持重
农耕文化
小富即安 愈富愈 感不足
天人 合一 天人 相分
工商文化
大海
工业 商业 畜牧业

外向, 扩张型 外向, 扩张型
游牧文化
草原

及时消费 不善积蓄 天人 对立
D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 形成文化景观 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着环境,创 造着更为进步的文化,人类在一定的自 然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从而改变了自 然面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形成文 化景观。

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促进文化系统迅 速发展,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扩散力。

如:普通话的普及等
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1.景观内涵:
景观一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指景物、 景色。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 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北方四合院
南方吊脚楼
黄河中游的窑洞
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

图 (课件有)
福建客家大院

围村图 (课件有)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整合: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
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平衡关系。

文化特质
指一种普遍的自觉的观念和方法系统,主要表
现为基本文化素质、文化的个性与最擅长的文化能力。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
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1、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A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环境决定论,环境被认 为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 文化过程。
B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的是人的选择能力, 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 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
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 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
理论的一大革新。
(一)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 :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文化景观
人文因素是文化景观主体(自然是被动的,人 是主动的;自然变化慢,人文变化快)。 文化景物(物质因素)是文化景观躯干(形), 非物质因素是血肉(神)。文化景观的外在形式、 物质原料组成、装饰色彩等,是物质的;而其所 反映的价值趋向、折射的追求等内在的含义与意 义,是文化景观的神、气所在。
文化景观
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有:区位论、 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 论,可包含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影响 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
二、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
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曾出现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 然后是生态论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
于是生态学的观点再度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人地
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方向。
2、评价 1)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使人类活动、生物 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 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
2)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 的研究方法模式,使其研究更科学化。
(五)环境感知论
广义: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象 以及这种映象被修改的过程。 狭义:仅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 1、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 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 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 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 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 的产物,人ຫໍສະໝຸດ 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2、评价: (1)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 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 俯首听命的。
(2)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解决办法,从
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
(七)和谐论
1、核心观点:人地关系应当“和谐”。 2、评价:“和谐论”、“可持 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 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 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乃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 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主题4 主题5
文化区
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
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
人文事象的 空间表征
文化的时 间现象
文化与环境 的关系
文化各特质 之间的协调
文化现象 综合体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是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 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 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生活研究相结合;地理学应该在时间过程中研究人地关系。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人口
自然生物环境
技术
社会组织

3、评价
(1)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 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
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可能论
1、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2、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 白兰士和他的学生白吕纳。 3、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4、评价: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
够彻底。但它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
会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三)适应论
1、核心观点: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 2、评价: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 生态论
1、形成及其主要观点: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 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 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人类普遍关心环境质量,对人类活 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有初步的认识,
2、评价
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
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
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
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 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
(六)文化决定论
1、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
2. 文化景观
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德国地理 学家拉采尔首次注意文化景观的研究。美国 人文地理学家索尔(苏尔)主张文化景观是 人文地理的核心。对其概念索尔、李旭旦等 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文化景观
卡尔 · 索尔: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各种人类活 动形态。 李旭旦: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 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本教材: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 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 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分组讨论题

1.试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 2.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3、简要评价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
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4、试述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5、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和文化景 观的有机联系。
三、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一)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他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 之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 马克斯· 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宗教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思想先变化,再改变生产与环境, 是另一种人地关系;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人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多种因素的产物;把人类历史研究和对人的
C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 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 机。
D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人类利用自然应 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 一部分。强调文化与环境的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A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的地域中, 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该区内文化的形成。
B 环境条件能够对文化的影响起加速或者 延缓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条件的优越与否 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 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 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文化类型 生产 地理环境 方式 河湖平原 农耕业 土地 主要 交通 工具 车 财富观
哲学观
民族 精神
温问尔 雅安分 守己
开拓进 取海外 拓殖 粗犷豪 放惯于 掠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