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历史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宋徽宗创 《千字文》

宋徽宗
返回
远古时代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战国时期
秦汉时代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东晋顾恺之提出绘画理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精神气 质。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画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作品。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宫廷画院最为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礁石图》;清郑板桥《墨兰 图》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 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 戏、秦腔、汉调 的合流,并借鉴吸 收昆曲、京腔之 长而形成了京剧。
{
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
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 以二簧、西皮为主 .
标志之二:行当大体完备
标志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 标志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
楷 书
{
钟繇
楷书鼎力之功 草书盛行不衰 名家辈出
(油)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献之
钟繇
钟繇《宣示表》 可以说是楷书 艺术的鼻祖。
兰 亭 序
(书图)
唐(楷书步入盛世 草书继续发展)
欧阳询
怀素 颜真卿(行书) 张旭 柳公权
欧阳询
怀素
颜真卿
张旭
柳公权
颜体
(书上图)

{
苏轼(行、楷书)
1中国画在魏晋之后,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 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 注写意的文人画。 2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 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 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 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不可 估量的作用。
战国帛画向我们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 信息是,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 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 线条的运用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它不只能准确表现对象的外形而且还 能体现出对象的质感,同时这些圆转 流畅、飘逸潇洒的墨线本身已具有了 极浓的形式意味。一般认为,魏晋时 期以顾恺之为代表的新的人物画风格 正是这种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甲骨文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行 书
《十七帖》草书
金 文 大 篆《石鼓文》 《泰山刻石》小篆 隶书熹平石经 《兰亭序》 行书
王献之楷书《洛神赋》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汉字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 艺术(感受美的过程) 文化(中华魂的韵味)
中国书法发展史

两个阶段
魏晋
隶书
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
三、 成熟期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 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 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 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 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 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 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 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 “无腔不学谭”的局面。
米芾(刷字)
蔡襄
黄庭坚
苏轼
米芾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赵孟頫(辅)

文征明
小练习
选错误 秦小篆和汉隶已是成熟的书法艺术 书法显示东方审美情趣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东晋 唐 北宋 元

王羲之 柳公权 苏轼 文征明

按时间顺序排
小篆 隶书 瘦金体 籀(皱)文 即 大篆
霸王别姬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 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 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 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 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 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返回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 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 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 项羽本纪》 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 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 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 艺术
第三组组员:尚晨曦 刘童 石格格 刘亦旸 邵塬 黄晨晨
汉字 书法艺术 笔墨丹青中国画
京剧的出现
汉 字 经 历 多 少 年 的 风 和 雨 啊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 在能见到的最古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 文,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 比甲骨文早得多。 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甲骨 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虚出土。已发现 甲骨文单字有4500字左右,可认识约1700。 文字结构中有了大批的形声字,甲骨文是相当 进步、且十分完备的古文字体系。近年来在陕 西等地,也发现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两宋时期
元明清时
《鹳鱼石斧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鹳鱼石斧图》被认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幅面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图画,甚至被誉为“图画之祖”。实际 上,它是同时期遗存中最接近现代人绘画观念的作品。 陶缸是夹砂红陶制,通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略呈直筒形,底部有穿孔。此图绘于缸外壁,偏于陶 缸一侧,约占陶缸面积的一半,画面高37厘米,宽44 厘米。画幅内主要有三个图像,分为两组:鹳衔鱼、 石斧。左为一只白鹳,短尾长腿大圆眼,长喙粗颈, 衔有一鱼。鱼头向上,无鳞片,鱼身僵直,小眼。画 右为一石斧,圆弧刃,中间有一穿孔,系有柄,柄上 绘有一斜十字叉,下端有网格纹,似表示木柄上缠有 麻布片或细绳。图像的表现手法为平涂结合勾线的方 式,鸟、鱼和斧均为白色,鱼和斧以粗线条勾勒轮廓 线,鹳的眼亦为粗线勾画。图像几乎没有考虑如何与 器物相结合(这正是其他彩陶纹饰所遵守的原则), 而是当做一幅绘画处理,几乎是借陶缸表面作画,所 以绘画性很强。造型简练概括,风格朴实粗壮,鹳的 神态天真而有力,体现了原始绘画的稚拙之美。这种 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方式,正是以后数千年 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形式,是中国绘画形式上的一个主 要特点。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 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 业的艺人,成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 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 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 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 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 的昆曲,流传甚广。
元杂剧演出壁画
昆曲代表作 牡丹亭
一 孕育期
{
徽秦合流
徽汉合流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 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同城争辉。乾隆末年, 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 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演出,形成 “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扬实 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 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 来的京剧。
这两幅画都绘在白色的丝帛上,构思与造型风格十分接近。 一般认为它们的性质属于文献记载中的“铭旌”,将它们放 在墓室中是为了达到“引魂升天”的目的。两幅帛画人物形 象准确生动的写实描绘,反映了这时人物肖像画的新水平。 它们都兼用了写实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冠饰发髻,衣裙佩剑, 华盖流苏皆如实模拟,而龙凤则带有明显的传统纹样蜕变而 来的痕迹。这充分说明这时应该是中国绘画由商周以来形成 的,主要依据想象进行描绘的传统向主要依据现实描绘的新 的写实作风蜕变的过渡阶段。两件作品均以墨线勾勒为主, 仅在局部施彩。从《人物驭龙图》看施彩的手法除了平涂以 外已经采用了渲染的技法。
元明清:元· 王冕《墨梅》
王冕只画“野梅”,不绘 “官梅”。野梅枝干挺拔劲 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 枝干盘曲媚俗。 “画梅须 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 清”。梅花就是个人精神的 体现。《墨梅图》画的是横 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 插有致;枝干花蕊,主次分 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 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 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 秀丽。画上题诗,诗画相配, 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是根据曹 植的《洛神赋》而创作 的。它采用连环画的形 式,通过人物情感及动 态的描绘,形象地表达 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 思恋,具有强烈的神话 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洛神赋图》
隋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 年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 赞来迎娶文成公主时,受到唐 太宗接见的情景。这幅宋摹本 画面右侧的太宗在宫女的簇拥 下雍容大度,庄重威严,左侧 三人为礼官、禄东赞和译员。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有重点、 有分寸地刻画了不同身份的人 物形象,其线描准确流畅,色 彩搭配富于韵律感,技法相当 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