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印发《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 通 知

关于印发《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 通 知

宿院〔2016〕6号关于印发《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各部门(单位):我校《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并于2016年1月8日经学校董事会第十七次(三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宿迁学院2016年1月20日附件宿迁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一、指导思想以增强教职工队伍活力和提高办学实力为导向,根据学校体制改革与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建立以体现岗位绩效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符合岗位特点的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的和谐环境,引导全校教职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持。

二、基本原则(一)按劳分配,注重绩效。

按岗取酬,按绩取酬,按量取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在保障基础的前提下,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教学科研一线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人员倾斜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管理机制,促进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兼顾内、外聘等不同类型以及教学科研、行政、其他专技、工勤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利益平衡,正确处理好激励、竞争和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教职员工的整体利益,力求方法科学、程序规范、讲求实效,体现公平公正,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

(三)总量控制,逐步增加。

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学校确定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并根据财力和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建立与学校财力水平相一致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原则上要使每一个员工的实际收入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长,全校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实现逐步增长。

三、实施范围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

外聘教师、联建干部参照原分配办法作适当调整。

实行承包制的单位(部门),在总额控制和学校内部分配平衡协调的前提下,可自行制订分配办法,报学校批准后执行,所需费用自理。

四、绩效工资构成内聘教职工在职在岗期间的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等组成。

基础性绩效工资含岗位津贴、生活补贴两部分,具体标准按宿迁市规定的统一政策执行。

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完成岗位基本工作任务津贴(简称岗位绩效津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津贴(简称超量津贴)、年度综合考核津贴(简称考核津贴)和其他各类津补贴(简称其他津贴)等四个部分构成。

具体见表一:表一:绩效工资结构表(一)岗位绩效津贴以教职员工当年申报岗位为基础,教职员工在完成岗位基本工作任务后获得该项津贴。

这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主体部分。

(二)超量津贴是指教职员工超额完成工作量或岗位任务后而获得的奖励。

教师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后的超课时津贴,完成基本科研工作量后获得的科研成果奖励、教研成果奖励津贴,各单位创收分配津贴,非教学人员加班补助津贴等,都属于此类。

(三)考核津贴是指以年度绩效考核为依据,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的相关津贴。

(四)其他津贴包括:职务津贴(如专业主任津贴、教研室主任津贴、班主任津贴、通讯补贴等)、特殊人才补贴(如教学名师补贴、学术带头人补贴、博士补贴等)以及其他一些经过校长办公会议批准的奖励性和福利性支出等。

外聘教师的薪酬仍由课时津贴和综合补贴两部分组成。

外聘(联建)干部的薪酬由岗位津贴和交通补贴两部分组成。

五、岗位绩效津贴发放(一)岗位类别分为教学科研岗、其他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岗四类。

(二)学校制订各类岗位聘任条件、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适时开展全校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

每个聘期一般为三年,期满后根据聘期考核情况及聘任条件重新聘任。

(三)岗位绩效津贴按津贴分进行计算。

各类岗位不同职级的津贴分分配标准见表二:(每年每个津贴分的津贴额由学校视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情况确定。

)(四)教师的岗位绩效由教学绩效和科研绩效两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75%、25%。

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考核合格,享受相应职级的绩效津贴。

(五)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履行各自岗位的工作职责,考核合格,享受相应职级的岗位绩效津贴。

六、超量津贴发放(一)将教师分为以教学为主岗位、教学科研并重岗位两类,具体由个人申报、学校审定。

按照教师的不同岗位类型与职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基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

超额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超额的部分享受超量津贴。

(二)以教学为主岗位的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为360课时,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的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为300课时。

超过基本教学工作量的课时部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别按每学时70K元、60K元、50K元、40K元的标准享受超课时津贴(其中,K为个人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等级系数,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时,K分别为1.1、1.05、1、0.8、0.6)。

教师每年总教学工作量封顶为750学时,原则上,总课时超过750学时的部分不再享受超课时津贴。

(三)教师基本科研工作量(以科技处核定的科研业绩分为计量单位)规定见表三:超过基本科研工作量的部分按100元/分的标准享受科研成果奖励津贴(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废止。

由于项目经费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因项目立项和结题而获得的科研业绩分不享受成果奖励津贴,只作为完成科研任务的计算分),科研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四)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获得的成果业绩分(以教务处核定为准)按100元/分的标准享受教研成果奖励津贴(参照科研奖励规定,因项目立项和结题而获得的业绩分不享受成果奖励津贴)。

教研成果奖励上不封顶。

(五)各单位创收津贴分配由单位在学校政策规定范围内自主决定。

(六)非教学人员加班补助津贴按学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考核津贴发放(一)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发给奖金2000元;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的,当年岗位绩效津贴下浮30%,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从下一年度起停发3个月;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当年岗位绩效津贴下浮50%,下年度岗位绩效津贴标准下浮一档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从下一年度起停发6个月。

联建干部参照同职级内聘人员标准执行。

外聘教师年度考核优秀,发给奖金2000元;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以下的,扣除津贴总额的10%,原则上不再续聘。

(二)教师未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的,根据实际工作量情况扣除岗位绩效津贴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新毕业教师录用当学年教学工作量达到180学时视为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具体见表四:(说明:教学科研并重岗、以教学为主岗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分别为300、360学时)聘在教学科研并重岗的教师如果教学工作量不足,可以用超额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抵充教学工作量(每分抵充1课时),但抵充教学工作量上限不得超过60课时,且用于抵充的该部分科研工作量不再重复享受岗位超量津贴。

(三)教师未完成基本科研工作量,根据不足部分的科研业绩分值,每分按年岗位绩效津贴总额×25%÷基本科研工作量分值的标准扣除岗位绩效津贴。

聘在以教学为主岗位的教师,如果未完成基本科研工作量,可以用教研成果业绩分(以教务处制定的教研业绩分核定办法为准)抵充科研业绩分,但用于抵充的该部分教研成果业绩分不再重复享受教研成果奖励。

(四)辅导员津贴改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津贴,根据考核结果分等次发放,具体办法由学生处负责制订。

八、其他津贴发放(一)外聘教师、联建教师、兼职教师课时津贴发放标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别按每学时140K元、120K元、100K元、80K元的标准发放(其中,K为个人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等级系数,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时,K分别为1.1、1.05、1、0.8、0.6)。

外聘教师综合补贴按每学时80元发放。

联建教师来校授课交通补贴依据所处地域按不同标准发放:苏州—100元/课时,徐州—70元/课时,其他城市—80元/课时。

市外兼职教师按每课时20元发放交通补贴。

联建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交通补贴不再按课时计算,按实际来校次数给予补贴(苏州、徐州、其他城市分别暂按每往返一次补助600元、400元、500元的标准执行)。

外聘、联建、兼职教师超基本教学工作量的,按内聘教师相同标准享受超量津贴,综合补贴、交通补贴不打折。

(二)外聘(联建)干部的交通补贴按照《宿迁学院差旅费管理规定(试行)》精神执行。

岗位津贴依据其岗位职级作相应调整,使调整后的薪酬总额(应发额)平均数与同职级的内聘干部的薪酬总额(应发额)平均数持平。

(三)专业主任、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等各类职务津贴暂按原标准执行。

(四)设立特殊人才补贴,具体见表五:九、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一)内聘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国家和宿迁市有关文件规定,按照所聘岗位职级的相应标准按月核发。

(二)内聘人员岗位绩效津贴按照每人享受的标准,按月预发80%,其余部分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予以发放。

(三)外聘(联建)干部的岗位津贴按月预发80%,其余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予以发放。

外聘教师的课时津贴、综合补贴按每月完成30课时预发,年末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年度考核情况予以结算,多退少补。

(四)超量津贴、考核津贴以及其他津贴,根据年度考核及统计结果进行核算,一般于次年3月底前发放到位(科研工作量按三年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前两年按照完成基本业绩分进行预发,三年期满后按累计完成情况核算差额,多退少补)。

(五)教学单位副院长按照所聘任的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双重考核,可在教学科研岗系列和管理系列就高享受绩效工资,但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基本工作量(不少于150学时,超量津贴按照超过同类型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的50%课时起算)和科研基本工作量(按同类型教师相同标准执行)。

未完成的部分按照同类型教师标准扣发相关津贴。

(六)“双肩挑”干部按照所聘任的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双重考核,可在教学科研岗系列和管理系列就高享受绩效工资,但须完成规定的教学基本工作量(正职不少于64学时、副职不少于96学时)和科研基本工作量(按同类型教师标准的1/2执行)。

完成的工作量按照超量津贴标准发放津贴。

未完成相应工作量的,只能按照管理岗位系列相应职级享受绩效工资。

(七)管理岗位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系列职务的人员,可以按照管理岗位系列相应职级享受绩效工资,也可以按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相应职级的最低档享受绩效工资,具体由本人申请,学校审定。

(八)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员等,经个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学校批准,可纳入教师岗位管理,享受教师岗位津贴标准,但须同时参照教师岗位要求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具体由教务处制定)。

(九)非教学岗位人员承担教学任务的,参照教师超基本教学工作量的津贴标准发放课时补助,但每周授课不得超过4学时,否则,超过部分不予补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