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必修)教材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在理论方面是承接了第一框介绍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的一个新内容。

与旧教材相比,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增加经济学原理最多的部分,增加了许多新的诸如“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消费品、相近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等新名词,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处理教材之前,首先是一个教师如何更新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问题。

这需要任课教师首先对这块的专业知识先进行学习和领会,然后才是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

其次,是任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这部分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带来的种种现象进行解释和应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而且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参与意识强烈,能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以协作探究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对价格变动的经济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市场调查,能大致了解某些商品价格的变动给生活和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价格变动的影响。

三、设计理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注重用生活化的情景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和路径。

这样处理教材,符合新课程生活化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使其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经济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受到认知,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四、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
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各种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关注与参与经济
生活的态度与能力。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培养正确分析、看待物价变动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态度。

五、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价格变动对替代品与互补品需求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师生、生生互动)等
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1.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发现现在的年青人对网络特别感兴趣,近两年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新词,比如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吧?那么这些词汇究竟
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呢?(物价上涨)。

对,物价上涨。

当然了,物价也不可能总是在上涨的,它也会有下降的现象。

但不管怎样,物价的变动始终牵动着每一位老百姓的神经。

那么,物价的变动究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第二课第二框第一节《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
响》(板书: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创设日常经济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价格变动对商品本身需求量的影响”
教师:同学们请看,我手中有一款比较流行的Mp3,现在打算以300元的价钱将它售出,
有没有同学愿意买呀?愿意买的请举手。

(估计没人愿买),怎么没人买呀?好,下面我把
它降到150元,现在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估计已有人表示愿买,但数量有限)。

买的
人仍然不多呀。

那我现在跳楼大甩卖,把它降到50元,愿意买的同学请举手。

(人数可能大
幅增多)。

教师:为什么之前卖300元时几乎没有人买,而现在卖50元时,有这么多人愿意买呢?(便宜了)。

对,便宜了,也就是价格发生变动了。

其实日常经验早已告诉我们:当某件商品的价
格变动时,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板书“1.价格变动对商品本身需求量的影响”)。

教师:那么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怎样变动呢?
引导得出结论: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多。

3.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提问:是否所有的商品都像MP3这样,其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表现得如此敏感呢?有没有什么商品不管价格怎样变动我们都必须购买?而另一些商品,当其价格发生变动时,我们可买可不买,可早买也可晚买呢?请同学们先思考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在学生思考、讨论期间,板书“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别得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概念,以及它们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情况,通过必要的分析总结后,得出相应结论。

引导探究过程:这位同学你好,请你告诉我有哪些商品,不管其价格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我们都必须买?……
这位同学刚刚谈到的这些商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生存了,所以这些商品不管其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我们横竖都得买。

也就是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那么,这位同学请你告诉我,有哪些商品当其价格发生变化,尤其是较大变化时,我们可买可不买,可早买也可晚买呢?
刚刚这两位同学谈到的这些商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使用的时间又比较长,我们常常称之为高档耐用品。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

由此可见呀,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打出相应的投影片)。

4.创设较为复杂的经济生活情景,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价格变动对相
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某件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其自身需求量的变动,那么还会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般地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呢?(板书:“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创设经济生活情境1:我们知道,MP3和MP4都可以用来播放音乐,现在市场上MP3一般卖100元,MP4卖500元,假如同学们现在需要一件专门用来听音乐或者听英语听力的商品,大家会买哪个呢?如果MP4降价降到150元,这时同学们又会买哪个呢?
创设经济生活情境2:同学们课间肚子饿了时,都会去小卖部买面包或方便面等充饥,
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些面包和方便面,大家想不想吃?如果我这里的面包1块钱一个,方便面
5毛钱一袋,假设面包和方便面你都喜欢吃,又能起到同样的充饥效果,你会买什么呢?
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方便面涨价了,涨到2块一袋了,而面包还是1块一个,那么,这时你又
会买什么呢?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种经济生活情境的讨论,首先让学生得出互为替代品的概念:经济
学上把这些功能相同或相近,能够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称为互为替代品。

然后在师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得出结论: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变
动对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即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
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可以替代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教师:那么商品间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互相替代关系外,还存不存在其它的关系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爱不爱好打乒乓球啊?请问,老师现在给你一副乒乓球拍,你能打乒乓球吗?有没有喜欢打羽毛球呀?请问,老
师现在只给你一个羽毛球,你能打羽毛球吗?
通过上述启发,使学生得出互补商品的概念: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
要的两种商品,经济学称之为互补商品。

教师:那么,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
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该商
品需求量的增多,与它互补的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跟着增多。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
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5.利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巩固所学知识
引入案例:
有这样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母亲都是普通工人,女儿在高中读书,是父母的
骄傲和希望。

家庭收入情况为:父亲每月工资1500元,母亲每月工资1000元。

在每月的
收支计划中,有500元的储蓄是雷打不动的,因为这是留给女儿将来上大学的费用,另外
还有分摊到每月大约150元的学杂费以及每月孝敬老人的大约300元。

剩下的1550元,要保证
全家人一个月正常的生活开支。

父母精打细算,安排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