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第一章链接一、链接概述构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结构性维度的第一个词或许应当是“链接”(links,interlinks)。

从本意上讲,链接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

在实践中,链接也称超级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图片、电子邮件地址、文件、甚至是应用程序。

链接是否有层次?链接什么?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一般来说,链接有多个层次。

早期的计算机的外部链接是在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链接,这就是跨组织管理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OIS),如著名的宝洁与沃尔玛之间的组织间信息系统。

跨组织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组织间信息系统,或称为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

我们认为,跨组织信息系统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基础,特别是以网际网络为基础,跨越组织疆界来实现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动,其主要目标是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进行有效的交易处理,是让买卖双方进行沟通、意见分享、广告竞标、交易、管理库存等商业行为的网络平台,例如传送订单、票据和支付等。

这个网络平台表现出合作(Collabo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沟通(Communication)等三个方面的特性。

这个信息系统可以提升公司的生产力、弹性与公司的竞争力。

二、链接的层次今天,移动互联网的链接已经远远超出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链接,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链接人和人;第二层是链接人和服务;第三层是链接自我;第四是链接万物(物联网)。

第一层,链接人和人。

典型的表现就是移动的社交应用,社交是很重要的维度,从商业的角度看,社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使传统的商业模式走向衰亡。

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生命不息,社交不止”,社交应用层出不穷,除掉微信、移动QQ这样的超级APP,现在还出现了很多垂直的社交,例如脉脉主攻人脉社交应用,ZANK切割了“同志”市场,课程格子则基于课程表开展移动社交,帮助学生朋友们了解课程安排的同时有机会认识一起上课的同学……。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是关系,移动营销是基于关系链接的营销,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推动的营销。

第二层,链接人和服务。

近两年兴起的很多商业模式,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包括大众点评、58同城、航班管家、有道词典等等基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链接人和服务。

百度在2014年推出了直达号,就是希望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直接一步直达商家,而缩短路径,提高效率,这也是链接人和服务的代表。

企业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链接人和服务,还有很大的创新和想象空间。

第三层,链接自我。

通过移动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量化自我,谷歌把这个称之为“联网自我”,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以及很多移动可穿戴的设备,在2015年1月6-9日在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中,溜冰鞋、时尚服饰,都可以和移动互联网链接,通过这些数据,每个人都可以感知测量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饮食营养、健康等等。

2014年南京熙健推出了掌上心电,用手机就可以测量心电图,让每个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心跳,从而避免突发性的心脏意外,这就是链接自我的表现。

在健康医疗领域,最关键的发展就是更多针对医疗应用新产品的出现。

这类产品包括了能够收集血糖含量、心率和体温等数据的产品。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一种愿望:通过健康医疗设备来帮助他们管理更多医疗方面的需求。

2014年,当新型可穿戴运动设备大量涌现时,健康医疗产品市场迎来自己命运“转折点”。

运动检测器刺激了消费者量化自我、管理其他健康数据的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人们更多量化自我的工具,小到一个杯子,大到汽车的使用,都可以量化,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进行管理。

第四层,链接万物。

下一个时代是物联网的时代,但是单纯讲物的联网,其实还不够,而是基于移动中心人与物的交互,物与物的交互,比如特斯拉就没有定位于新能源汽车,而是“联网汽车”,乐视小米都在思考汽车市场,思考的是智能化的汽车。

物联网覆盖了智能产品和服务,它们彼此之间、或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

作为一个市场,物联网已经到来。

今天,链接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本质特征。

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人、服务、设备的一切都会智能化,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彼此链接在一起。

那些真正具备链接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具备最大价值,叫做“链接型”公司。

三、链接的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链接就是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今天,高科技设备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它们的链接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在这次CES盛会上看到,这类设备和服务能够在全新、新型和传统产业领域成为一种标准。

这个展会上面很多的产品,其实都是在思考怎么样和移动互联网一体化,从而方便人们更好的使用,也可以称之为生活智慧的智能化时代。

比如,最近小米和美的的合作,进军的是智能家居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家电企业、家居企业、汽车企业跟可以和移动互联网以及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建立联系,从而重新构造新的商业模式。

链接对于企业的启发,首先要去思考厂商怎么样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跟自己的用户去进行互动,我们讲的跨屏、多屏,今天手机和电视之间的连接以及说手机甚至和户外广告之间的互动,手机可以和店铺之间的互动,其实都是一种链接。

链接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大家社交或者是建立一个移动的社群平台;其次,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怎么样和服务进行链接,比如说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位置,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利用更新更个性化的东西来思考它如何把你的服务和实际的消费者之间能够链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跨界与链接的关系颇值得玩味。

所谓的“跨界”(crossover)是厂商通过主动的行为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

跨界对于一个品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就是有更多的机会让消费者掏出钱包。

厂商从跨界中在更深层的意义是把原本的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用最简单同时几乎是零成本享受竞争对手或者其他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

这与链接的本来意义完全是相通的。

进行链接的核心产品之一是智能手机。

从历史来看,CES一直都是诸多更小、更薄、更轻智能手机登台亮相的展会。

但是,2015年CES逆潮流而动,出现一些更多大尺寸智能手机,这是证明平板手机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据。

平板手机融入了传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基因”,拥有5英寸及以上的尺寸,尺寸介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

这类大尺寸智能手机在CES将抢尽风头,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于使用大尺寸智能手机来浏览照片,观看视频和电影、玩视频游戏。

生产商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富媒体内容的消费,预期将把重心放在平板手机显示屏分辨率和质量方面。

还需要注意,链接可能产生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

最近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都强调了消费者对数字设备上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市场的持续发展,更多消费电子产品正在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海量数据服务。

这一潮流发展趋势将为安全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需求。

在本次CES展会上,有70家公司身上贴着个人隐私产品、服务,数字安全和信任参展商标签。

此外,出现了更多能够提升个人数据安全的产品、应用软件和服务。

第二章界面我一直在思考,移动互联网是否正在改变界面的概念。

今天,有些人说,我的企业做了一个微信帐号、做了一个APP,我就在商业模式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界面,我就是移动互联网转型了。

在我看来,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改变,而非战略层面的改变。

严格地说,界面这个词来自于工程技术学,它描述了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

当各类组件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结合部分就称为界面。

这是因界面一词可以较好地反映了两种物体之间或系统的组分之间的结合状态,能够用于说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界面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

从人机交互角度看,界面是人与机器(计算机)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和系统进行双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软件、硬件以及方法的集合。

常用缩写词为UI(User Interface),即用户界面,也称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HCI)。

界面被引入到组织管理活动中,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对组织系统进行的研究。

界面概念在网络理论中包含了各成员间结点关系及其协调的意思(Wren,1967)。

当各成员间或系统的各个组分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连接时,界面就产生了。

在我们看来,移动互联网的界面是超文本技术(Hypertext technology)运用的一种产物,它有着“交互作用”(Interaction)、“联结”(Connection)、“整合”或“一体化”(Integration)的基本意思,体现的是一种集成管理的思想。

界面体现了超文本的思想,通过接口关系和界面分析,使两个以上的成员借助于界面实现了相互间信息联系。

了解移动互联网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用界面的概念作为方法论的工具。

一定组织的外部界面是必须要保持的,这些环境的界面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子系统的合作而产生的。

在移动互联网中,UI(用户界面)已经是一种资源,它能帮助我们在遍布工作场所与其他更广泛的地方的数据之海中识别并建立起更深入的、更复杂的连接模式。

通过界面,我们将如何对待数据、信息与知识管理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定义我们识别与使用模式的边界。

1、内容界面在Web.1.0的互联网中,我们所接触到的UI(用户界面)还具有非常抽象的意义。

而在移动互联网中,它们正越来越与环境(物理位置,网络节点、甚至是事件的触点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内容界面。

这表明了内容就是场景,而场景决定着界面,它们之间的界限将日渐模糊。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中,对任何新技术使用体验的定义都无法脱离使用场景而独立存在,这些我们用以感知、访问和参与的内容界面正向更简洁而直接的方向进化着。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我们进行链接,看一些东西,一定要有好的资讯和好的内容,这就是内容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