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一生的写照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说出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感受,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2、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学会从文章留白处进行联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读课文,想想李时珍师徒俩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夜晚,把感受或要点在书上做批
注。

2、阅读李时珍的故事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李时珍的了解。

[在生本课堂上,既然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就应该在提前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一个粗略的感知过程。

“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批注就是记录自学的痕迹,同时为小组交流作铺垫,为课堂生成埋伏笔。

]
一、复习旧知,引出“一夜”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谁来说?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外察访药材,因为错过了客店,就在一座古寺住了下来。

3、这座古寺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面对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对庞宪这
么说。

(出示: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齐读)
[教学要善引,在不知不觉中引出课堂的关键词与讨论的中心点,才是自然的。

在回顾李时珍住宿的原因以及古寺的初步印象后,抛出话语,不求抛砖引玉,但求引起注意。

]
二、自主读文,感受“一夜”
1、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时珍的这一夜。

轻声读一读5-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
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在你的心目中,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2、学生轻声读。

3、同学们,读了、看了李时珍的一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李时珍的这一夜
是怎样的一夜,你用哪个词?(相机板书)
预设:辛苦、认真、苦中有乐……
[看似平常的人物语言,背后却有不同寻常的画面与故事,李时珍的这一夜不简单!要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学生看问题本就十分片面,这一环节就是顺应孩子这一认知特点,一方面把长文读短,训练孩子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解读的多样性,培养自己全面概括能力。

]
三、话题交流,聊话“一夜”
1、老师相信,对于李时珍的这一夜,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是光有这点感受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还没进入文字的细节。

细节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等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从这些感受中选择其中的某一点,抓住它,带着它,再走进李时珍的一夜看看,你是从哪些细节当中再次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画好后在小组里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小组的综合意见。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预设1:辛苦的一夜
*“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一个“啃”字,可见什么?(干粮很硬,吃得苦。


* “露天的屋顶”
露天说明什么?(这屋顶漏了,住得苦。


* “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这样的桌子记录起来会怎样?(很困难,工作条件苦。


预设2:认真的一夜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启发:这句话中有一个动作最让我们感动?(嚼嚼)李时珍知道嚼嚼的危险吗?从哪看出?(端详)那么忍冬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记录是不是随便写上去的呢?我们完全可以联想一下,李时珍白天是怎样寻访,知道了这些药材的药性呢?
生谈。

小结:李时珍对药材的记录是有根有据,决不马虎,李时珍的一夜是认真的一夜。

预设3:苦中有乐的一夜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家里跟这儿比,有什么不同?出示填空:
家里有可口的饭菜,这里只有_____________
家里有明亮的油灯,这里只有_____________
家里有结实的书桌,这里只有_____________
家里有亲人的陪伴,这里只有_____________
*为什么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能挺得住所有的苦,才能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师生分角色朗读。


[这一环节是一种细化处理,把一个词语放大,找到隐藏在文章当中的细节,围绕三个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展开。

不怕辛苦是第一境界,克服外在的困难;严谨认真是第二境界,保持一贯的本色;苦中有乐是第三境界,享受内在的幸福。

本文语言细腻,其中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对比,更好地体现语文色彩]
四、拓展延伸,续写“一夜”
1、李时珍的这一夜有没有写完,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结尾不写寺里的人,写山
风、鹰叫、月亮干什么?(环境烘托)
2、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圆盘似的月亮移到当空的时候,李时珍师徒俩可能会在干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接下去续写几句话,然后小组交流,推荐一个写得最好的展示。

出示写话:
寺外,山风更猛了,猫头鹰睡觉了……
夜空中的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周围一片寂静……
清晨,东方露出淡淡的曙光时……
3、小组汇报。

4、我们看到了李时珍一夜的工作,那么你们认为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
程中,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吗?(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资料,你有什么体会?(资料出示: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研读过800多本中药书籍,深入民间察访药材,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有10000多里。

经过27年的努力,才终于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全书近2000000字,一共1892味药,绘药物图1160幅,附有101096个药方,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5、李时珍的学术成就、人格情操应该受到万民景仰。

在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中,有
很多事可以去写,而作者却惟独选择了这极为普通的一夜,通过对语言、神态、动作、环境的描写,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叫写法叫以
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6、总结: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
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课文末尾是一处留白,其补白的空间十分宽广,正是学生放飞想象的平台。

通过写话,李时珍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课文不是教学的全部与终结,它可以是一个引子,启发学生去进一步思考与升华。

补充资料,联系前置作业,从“一夜”上升到一生,水到渠成地揭示以小见大的写法,关照语文的写作意识。

]
五、作业设计
1、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中《李时珍的故事》。

2、练笔:运用课文的一些词语写一段描绘夜晚景色的话。

[课文对夜晚的环境描写相当出彩,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一种迁移,从书本走向生活的练笔才有生命力。

]
板书:
辛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认真
苦中有乐
…………
以小见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