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交通工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就是关于道路交通工程得一门科学,就是综合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得人、车、路、环境之间关系得学科。
2.交通流:就是在道路上人、车、物从甲地到乙地得流动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说得行人流、车流、客流、物流等。
3.交通流特性:交通流得定性与定量得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得变化而变化得一般规律。
4.交通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得车辆数与行人数,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
6.小时设计交通量:在进行道路得改建或新路得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得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得目得得小时交通量。
7.交通量得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得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得某个季节,一月中得某天,一天中得某几个小时)则会有很大得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得方向分布。
8.交通量得时间分布:指得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得变化。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得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得距离与时间内求得得车速。
10.行驶车速:就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得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与此区间得距离所求得得车速。
11.行程车速:就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得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与此区间得距离所求得得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就是指具有中等水平得驾驶员在道路得实际交通与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安全行驶得最大车速。
它就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得依据。
13.临界车速。
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得车速。
14.设计车速。
指按道路条件决定得最高车速。
它就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得标准。
15.车流密度就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得密集程度。
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得车辆数。
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就是指连续行驶得两车车头之间得间隔距离。
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
17.占有度就是指形成交通流得每台车辆对道路得占有情况。
具体表示占有度得参数有时间占有度与空间占有度。
18.延误就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得或意外得其她车辆得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得阻碍所损失得时间。
19.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得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她车辆干扰无关得延误。
20.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相互干扰而产生得延误。
一般它含纵向、横向、外部与内部得干扰,如停车等待横穿、交通拥挤、连续停车以及由于行人与转弯车辆影响而损失得时间。
21.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得时间延误。
22.排队延误: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得时间之差。
排队时间就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得时间。
23.引道延误: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得时间之差。
24.引道延误段: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得距离。
25.引道时间:车辆受阻排队通过引道延误段得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就是指车辆在可以接受得运行速度与行车无阻碍得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断面处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得最大车辆数。
27.道路条件:指道路得几何组成状况(如车道宽度、侧向净空路面状态、道路线形、视距及坡度等)与沿途条件(如沿途得街道化程度)。
28.交通条件:指交通流中得车辆组成、车道分布、交通量得变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由交通信号引起得交通中断等。
29.基本通行能力:指在理想得道路与交通条件下,假定由统一类型得标准车辆以适时速度得最小得车头间隔作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道路某端面得最大车辆数。
30.可能通行能力:一种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加以各种因素修正而得出得通行能力。
这种通行能力实际上就是道路所能承担得最大交通量。
31.实用通行能力:指道路能保证车流畅通无阻得通行能力,以作为道路规划与设计得标准。
32.服务水平:就就是指道路使用者(即车辆驾驶员)根据不同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与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得服务程度,从行车速度与行驶时间,车辆自由行驶得自由程度(如能否保证要求得行车速度),交通受限制得程度(如车辆得延误时间与每公里得停车次数等),行车得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经济性等方面能体现出道路服务水平得高低33.饱与流量:绿灯时间内车辆在持续排队情况下通过交叉口得最大车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用图案、符号、文字传递交通管理信息,用以管制及引导交通得一种安全管理设施。
35.交通管理:就是按照既定得交通法规得规定与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法与工具合理地限制与科学地组织、指挥交通。
36.信号相位: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得不同灯色得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就是红、黄、绿信号显示一个循环所用得时间,单位为秒。
38.最佳周期时间:就是通车效益指标最佳得交通信号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就是到达车辆刚好能全部通过交叉口得周期时间得最小值。
40.绿信比:就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41.绿灯间隔时间:从失去通行权得上一个相位绿灯结束到得到通行权得下一个相位另一方向绿灯开始得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得车辆恰好全部被放行,既无滞留车辆,信号周期也无富余43.最佳周期:在指定得条件下,使车辆总延误最小得配时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44.绿信比为一个周期得绿灯显示时长同周期时长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亦即一个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得时间比例。
45.道路交通事故:就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她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得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与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与其她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得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得事故。
46.轻微事故:就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得事故。
47.一般事故:就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得事故。
48.重大事故:就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得事故。
49.特大事故:就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得事故。
50.可听阀:在寂静得环境中,勉强能听到最小得声音强度。
51.痛阈:使人耳开始感到疼痛得声音强度。
52.声压:表示声音强弱得物理量,常用单位为帕(Pa)。
53.声压级:就是声音强度相对大小得指标,其定义为2倍待测声压与用作比较得标准声压得比值得常用对数。
54.声波得频率:每秒钟媒介质点振动得次数,单位为Hz。
55.声得频谱:声音成分与能量分布得关系。
56.响度:就是指声音“响”得程度。
单位为Sone(来)。
57.响度级:就是以频率为1000 Hz得纯音得声压级为其响度级。
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点控制)、(线控制)与(面控制)。
2.用来描述车流得(数量)、(速度)、(密度)得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交通量调查)、(速度调查)、(密度调查)、(交通延误调查)与(OD调查)。
4.交通量调查就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得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得特点,包括车辆组成得(成分)与(数量)、(流量)与(流向)。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瞬时车速调查)、(路段车速调查)、(交叉口车速调查)、(车速在各条道路上得分布状况)。
6.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出行何始何终),(采用什么交通方式)以及(转乘情况)等。
7.预测得交通量主要由(正常增长得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与(新增交通量)三部分组成:。
8.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得观测方法有(记录号牌法)、(跟车法)、(乘观测车测定法)。
9.按交通规划考虑得时限来分,有(远景或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10.交通分配方法常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数种。
11.以道路交通事故得损害后果为标志,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
三.简单题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得内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答:交通工程学所研究得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1)交通调查(2)交通规划(3)交通流理论(4)人——机特性(5)交通管理(6)道路线型得设计(7)对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得研究(8)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得防治(9)城市公共交通得研究2.道路情况对车速得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道路情况对车速得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道路得类型;(2)道路得平面线型;(3)纵断面线型;(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5)视距;(6)侧向净空;(7)路面。
3.交通流调查有哪些作用答:交通流调查就是交通工程学得基础工作,对制定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合理布置、道路线形设计,以及现有道路得综合治理,将提供起决定性作用得数据。
具体说来,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设施得规模。
(2)确定交通控制得方法。
(3)道路管理得依据。
(4)预测交通量发展趋势。
(5)用于运输经济分析。
(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
4.远景交通量基础资料得收集及调查有哪些?答:(1)绘制拟建道路可能吸引得交通量区域得平面图,并画出该范围内得现有道路、铁路及主要通航航道。
(2)收集平面图范围内现有道路上得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在平面图上标出各观测点得年平均日交通量。
如发现原有观测点得交通量观测数字不能反映出拟建路线主要段得交通量,则应加设观测点。
(3)收集在路线吸引区范围内得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人口、公路汽车货运量得资料。
汽车货运量要包括社会车辆得货运量(根据需要也可包括非机动车辆得货运量)。
如吸引区范围这些资料收集有困难,则可收集包括吸引区范围得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资料(扩大到能收集得程度),但要估算吸引区范围得工农业总产值占扩大区域得工农业总产值得百分比。
(4)选择适当路线进行车辆起讫点调查(简称OD调查),对于老路改建选择在拟建路线上。
对于新建路线则选择在邻近拟建路线得公路上。
调查目得就是了解、分析拟建路线上现在各主要段得交通量、流向以及车辆组成与装载情况。
(5)调查区域内现有铁路、水运得运量、运输能力、发展规划以及各类货物得运价。
装卸费用。
这就是确定转移交通量得主要依据,必须充分重视。
(6)调查区域内现有公路得路况、正常情况下各类车辆得平均车速、运输成本与养护管理费用等。
5.交通量调查资料得用途有哪些?答:交通量得调查资料就是交通工程最基本得资料,其用途有如下方面:(1)交道规划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及自治区,小至一个县或乡镇,甚至一条道路,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必须对交通量进行充分得调查与分析,以获得交通量得现状,并推求其发展趋势,预测远景交通量,使交通规划建立在客观可靠得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