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第8版(彭..
分子生物学异常
正常核型伴有孤立的NPM1突 变
中等
正常核型、孤立的+8、 孤立的t(9;11)(p22;q23)、 其他异常 复杂核型(≥3种),-5、-7、5q-、7q-、 11q23异常,除外t(9;11)、 inv(3)、 t(3;3)、 t(6;9)、 t(9;22)、
t(8;21)或 inv(16) 伴有 c-kit突变
表6-9-2 白血病免疫学积分系统(EGILL,1998)
分值 2
B系
CyCD79a CyCD22 CyIgM CD19 CD20 CD10
T系
CD3 TCRa/B TCRr/B
髓系
CyMPO
1
CD2 CD5 CD8
CD117 CD13 CD33 CD65
0.5
TdT CD24
TdT CD7 CD1a
临床表现
(二)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以ALL多见。
2 、骨骼、关节疼痛,常有胸骨下端局部 压痛。 3、眼部 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 ( granulocytic sarcoma ) 或 绿 色 瘤 (chloroma)常累及眼眶骨膜,引起眼球 突出、复视或失明。
临床表现
7
其他组织器官:心、肺、消化道等。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 大多数患者 WBC增多,若 WBC>10×109/L,称为 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血片分类以原始和幼稚细 胞 为 主 ; 部 分 患 者 WBC 正 常 或 减 少 , 若 WBC < 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且血片 分类很难找到白血病细胞。 2 大多数患者BPC减少(<60×109/L) 3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片上可见幼红细胞。
AML(M2)
分类
4 、 M3 ( 急 性 早 幼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 骨髓中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 此类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30%。
APL(M3)
分类
5 、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acut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 )
AML(M5)
分类
7、M6(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 骨髓中幼红细胞≥ 50% ,非红系细胞中原始 细胞(Ⅰ型+Ⅱ型)≥30%。
AML(M6)
分类
8 、 M7 ( 急 性 巨 核 细 胞 白 血 病 , 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eL ) 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 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物酶阴 性。
分类
一、FAB分型(细胞形态学) 二、WHO分型
分类
一、AL的FAB分型 (一)AML的FAB分型(共分为8型): 1 、 M0 ( 急 性 髓 细 胞 白 血 病 微 分 化 型 ,
minimally differentiated AML)
骨髓原始细胞> 30% ,无嗜天青颗粒及 Auer 小体, 髓过氧化酶( MPO)及苏丹黑 B 阳性细胞< 3%;在 电镜下, MPO (+); CD33 或 CD13 等髓系标志可呈 (+),淋巴系抗原通常为(-),血小板抗原 (-)。
简历
彭志刚,男,医学博士,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 科学教研室副主任、血液内科副 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 七、八届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 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八届“白 血病和淋巴瘤学组”委员,第九 届广西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 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液肿瘤的 临床及实验研究。
发病情况
1、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3-4/10万。 2、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和居 第 7 位(女)。在儿童及 35岁以下成年人中则居 第1位。 3、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 4、类型分布:AL>CL;其中AML>ALL>CML>CLL 5、类型与年龄的关系:成人 AL中以AML最多见;儿 童以 ALL多见; CML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年增高; CLL在50岁以后才明显增多。
实验室检查
(四)免疫学检查
B淋巴细胞:CD10+,CD19+,CD20+,CD22+, TdT+,HLA-DR+ T淋巴细胞: CD3+, CD7+, TdT+ 粒细胞: CD13+,CD33+,HLA-DR+, MPO+ 单核细胞: CD14+ 巨核细胞: CD41+, CD42+ 干祖细胞:CD34+
AML(M7)
分类
(二)、ALL的FAB分型(共分3型): L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 ≤12μ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 12μm)为主。 L3 ( Burkitt 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 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 胞内 有明 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实验室检查
(五)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AL 常见染色体和分子学异常见表 6-9-3 和 69-6-4。
表6-9-3 AML常见的染色体和分子学异常的意义
预后等级 良好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
t(15;17)(q22;q12)APL(PML/RARa) t(8;21)(q22;q22)AMLM2a(AML1/ETO) inv(16)(p13q22)/t(16;16 )(p13;q22) AMLM4Eo(CBFB/MYH11)
实验室检查
(二)骨髓象 骨髓检查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1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原始细胞 为主;存在“裂孔现象”;少数骨髓增生 低下但原始细胞≥ 30% ,称为低增生性急 性白血病。 2 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 FAB 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 (ANC)的30%为AL的诊断标准;WHO分类将 骨髓原始细胞≥ 20% 定为 AL 的诊断标准, 原始细胞<20%但伴有t ( 15;17)、 t(8; 21)、 inv(16)/ t(16;16)者亦应诊 断为AML。 4 Auer小体仅见于AML,有独立诊断意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化学因素
1、苯的致白血病作用已肯定。 2 、药物:烷化剂、氯霉素、保泰松、乙双吗啉。
(四)遗传因素
1、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0.7%。 2、少数遗传性疾病白血病率发病率高。
(五)其他血液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是多步骤,至少有两 类分子事件共同参与发病,即“二次打击 学说”。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白血病( Leukemia )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 恶性克隆性疾病。 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 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 胞发育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累积, 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分类
一、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 程,可分为急性( AL )和慢性( CL )二大类:
CD14 CD15 CD64
实验室检查
1、APL通常表达CD13、CD33、CD117;不表达HLA-DR、
CD34;部分患者表达CD9。
2、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细胞同时表达淋巴系和髓系抗原)或双克隆型(两
群来源于各自干细胞的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淋巴系
和髓系抗原),其髓系和淋巴系抗原积分均>2。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1、贫血 呈进行性发展 2、出血
(1)原因 (2)部位 ①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 ②内脏出血: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死亡原因之一。 ③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出血广泛严重,易合并DIC。
临床表现
3、感染,发热
(1)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2)部位: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 肺部感染;肛周感染;严重可致败血症。 ( 3 )致病菌:以 G - 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球 菌、真菌,病毒。
ALL(L1)
ALL(L2)
ALL(L3)
分类
二、AL的WHO分型(MICM分型) morphology: 形态学FAB分型 immunology: 免疫学用CD抗原单克隆抗体分型 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分型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CL 原始、早期幼稚细胞 较成熟幼稚细胞 和成熟细胞 病程发展 快 慢 典型病程 短 (<3-6月) 长 (>12月)
分类
二、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分为:
急性:急淋( ALL )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 少见类型: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 病
慢性:慢淋( CLL )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
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各阶 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EO ( AML with eosinophilia ) 除 M4 型各特 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5%。
AML(M4)
AML(M4EO)
分类
6 、 M5 ( 急 性 单 核 细 胞 白 血 病 ,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 ) 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 核细胞≥ 80% 。如果原单核细胞≥ 80% 为 M5a,<80%为M5b。
分类
2 、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AML
without maturation)
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占骨髓非红系
有核细胞的90%以上,至少3%以上细胞为
MPO(+)。
AML(M1)
分类
3 、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AML with maturation) 原粒细胞占骨髓非幼红细胞的 30% ~ 89% , 单核细 胞<20%,其他粒细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