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科学活动——好玩的气球 活动目标:喜欢玩气球,探索让气球飞起来的办法。 活动准备 检验准备:幼儿曾经玩过气球。 物质准备:摸箱一个,未充气的彩色气球若干。 材料准备:亲子手册《领域活动.玩气球》。 活动指导 一、猜一猜。 1.出示装有气球的摸箱,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老师带来了百宝箱,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幼儿自由猜,老师也可以摇摇箱子,让幼儿听后再猜。 2.请幼儿轻轻摸一摸并猜箱子里的物品。 引导幼儿说说摸上去的感受,如滑滑的、圆圆鼓鼓的、扁扁的...... 二、玩一玩 1.提问:你玩过气球是什么样的?怎样让气球鼓起来? 2.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3.示范吹气球,让幼儿感知气球充气后鼓起来的秘密。 4.引导幼儿自由选取一个气球,说说自己的气球:宝宝的气球是什么颜色? 5.找气球:找找和你一样颜色的气球,好朋友站在一起。 三、试一试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引导语:想想气球还可以怎么玩?有什么办法让气球飞起来? 2.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玩法。 3.交流玩法,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气球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幼儿较喜欢的玩具之一。我以气球贯穿整个活动,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第二个环节就是玩一玩,第三个环节试一试。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上课时,让每个小朋友都上来摸一下气球和在让小朋友闭眼随机拿一个气球。这两个环节花的时间有些长,在一些小朋友摸和拿的时候,剩下的小朋友可能就会很激动,场面就会难控制。再找朋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会不知道到底要干嘛,可能就是我没有交代清楚,所以这这方面,我也将要认真的反思一下,以后把自己的课上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让幼儿喜欢上自己的课。 活动二:主题活动——《我是怎样长大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成长过程。 2、懂得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我是怎样长大的”。 2、妈妈的图片。 3、红色嘴唇贴片。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 1、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2、我们从什么时候就会走了? 二、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长大的过程。 1、妈妈怀孕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天一天慢慢的长大。妈妈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想到肚子里的小宝宝,开心地笑了。 问:你知道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过什么事情吗?(踢妈妈的肚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玩,会吃手指头,也会开心地笑)慢慢地……十个月过去了,妈妈的肚子越开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2、宝宝出生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看看这,看看那,咦!好奇怪呀?他对什么都很好奇。这时候的宝宝,好小好小,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地哭,所以,妈妈就要很细心的观察宝宝,喂宝宝吃奶,给宝宝换尿布,妈妈好辛苦呀。 3、三个月过去了,宝宝学会了什么本领?(看图片)宝宝会翻身了,你是怎么翻身的?小朋友们来学一学? 4、六个月过去了,这时候的宝宝,不想总是躺在床上,他想干什么呢?让幼儿想想,——坐起来,这样好舒服呀! 5、又过了一段时间,七个月过去了,宝宝又学会了新的本领,想想看,是什么呢?——宝宝会爬了,摸摸这,摸摸那,真有意思。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样爬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6、后来,宝宝在大人的帮助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孩子们可以模仿妈妈和幼儿一起学走路的样子。体验妈妈的辛苦。 三、懂得关心妈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了吧!在我们成长的这段时间里,妈妈辛苦吗?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了,不能再让妈妈这么辛苦了,想一想,我们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擦桌子、扫地、收拾玩具、端水、捶背,不淘气) 四、亲亲妈妈。 你们看,这是谁(妈妈),我们来亲亲妈妈吧,老师这有好多的红嘴唇,你想亲妈妈哪里,就把红嘴唇贴到妈妈哪里,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幼儿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回报的心理状态。不足之处:与个别幼儿交流不够,在关注能力强的幼儿同时,也应多照顾不爱说话的幼儿 活动三:体育游戏——可爱的龟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膝爬行,让幼儿尝试障碍爬行、钻洞爬行。 2、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3、训练幼儿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小乌龟若干、小动物图片若干、水果图片若干、垫子七块、口袋、 2、小动物运动会挂图一张、套圈两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你们高兴吗?好,我们学小动物走路(放音乐,幼儿边跳边唱二至三遍),到运动会场上看一看。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小动物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看,小鸟在干什么,小鸟飞飞(师幼边说边做);小马在干什么呀?小马哒哒跑(师幼边说边做); (幼儿观察后,边说边做动作,小鱼游呀游;小青蛙呱呱呱;小鸭子在游泳;小猴子在做操。) 师:你们再看一看,什么小动物在爬?(乌龟在爬) 师:现在,老师变成龟妈妈(教师带上乌龟壳),你们原不愿意做我的宝宝呀?(愿意)。来,快变成妈妈的宝宝吧。(幼儿带上小乌龟壳) (二)幼儿学习爬行,从中体验爬行的乐趣 师:龟宝宝们快过来,妈妈教你们学本领。 ⑴、学习爬行,教师示范:两膝放在草地上,两手放在草地上,两眼向前看。 师:龟宝宝们,你们学会了吗,谁来试一试。 (先找两个龟宝宝爬行,然后大家再一起爬。) (三)幼儿尝试障碍爬行、钻洞爬行。 师:刚才,龟娃娃们表现都特别勇敢,都学会了爬行,现在,运动会上 的小动物们都饿了,我们用自己学过的本领去帮他们摘些果子好吗? (好) 游戏:幼儿爬过小山坡,钻过小山洞摘果子(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 中来) (幼儿练习障碍爬行和钻洞爬行,训练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四)结束语 龟宝宝们真能干,今天不仅学到了本领,还为运动会上的小动物们摘来了这么多水果,现在我们请运动会上的小动物来吃水果好吗吧。 (五)活动延伸 龟娃娃和小动物在草地上边吃边玩游戏。结合爬、钻等动作,在其它游戏中进一步练习。 活动反思 活动整个主线是以游戏“龟宝宝和妈妈一起参加小动物音乐会、帮助小动物摘果子等”展开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容易理解和接纳,并很快吸引了他们,一直到活动的结束。并且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了“爬”的基本动作,并尝试了障碍爬行、钻洞爬行。在游戏的一步步情境中反复练习,使幼儿体验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这也是活动的闪光之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就是一只小乌龟,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爬、钻等动作,幼儿很快掌握了爬的动作要领,在游戏中还反复尝试了障碍爬行、钻洞爬行,根本看不出孩子们的疲劳,相反,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活动四:语言活动——谁会爬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2.尝试访编儿歌,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复习《领域活动指导》小班上册“科学领域”中的《动物的活动方式》,了解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2、物质准备:虫子、小鸟、小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吸引幼儿,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到外面去运动了,我们也一块去运动运动吧! 2.音乐停止,带领幼儿就地而坐。 师:活动了这么久,累了吧,我们坐下来休息休息吧! 3.提问:刚刚我们运动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啊? 4.小结:原来我们刚才都做了爬、游、飞的动作。 (二)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和做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吧!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提问:你听到儿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呢? 小结:原来儿歌里面有小虫、鱼、还有小鸟,它们是爬、游、飞的。 2.分段学习儿歌内容。(用动作表现动词:爬、游、飞) 导语:那到底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第一段:图片上有谁?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谁会爬?虫儿怎样爬? 师:那我们完整地来说一遍吧! 小结: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向前爬。 第二段:这幅图上面有谁呢?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谁会游?鱼儿怎样游? 小结: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第三段:图片上有谁?谁会飞?它是怎么运动的?我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好吗? 鸟儿是怎样飞的? 小结: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张开翅膀满天飞。 3.完整朗诵儿歌,进行划指练习。 师:小朋友真不错说的都很好,那请我们的小手来帮帮忙把儿歌内容记得更牢固些吧! (三)游戏:拍手问答《谁会爬?》 1、导语:真不错,那老师现在要考考小朋友了?是不是把儿歌的内容都记下了。谁会爬?…… 2、幼儿找同伴拍手进行问答歌。 3、小结:设计一个游戏的环节来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掌握情况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抓住这一特点,既能够达到巩固的效果又能够让孩子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动物会爬、会游、会飞,并创编儿歌。 活动反思 从小班的年龄特点出发,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贯穿教学过程,使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活动目标的指定也能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但其中以问答形式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这个目标达到得不是很理想,而且问答游戏少了幼儿自己游戏的部分,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问答的快乐。上课时,在请幼儿欣赏儿歌的时候没有提出要求和注意点,场面看起来比较乱。不过幼儿始终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