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优秀名师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
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知识点
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进市场经济领域,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以及
如今创建小康社会,追赶国际经济水平。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
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
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
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
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
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
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4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
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
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
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
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
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
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
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
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
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
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
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
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
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
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
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资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
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
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
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
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
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
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
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
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
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
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
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
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
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
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
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
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
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
剧。

(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
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
全构成了极大的 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
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
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
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
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
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
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
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
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
国际竞争力。

"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中国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
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