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观察与预防主题课件ppt
幼儿园秋季传染病观察与预防主题课件ppt
手足口
•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 岁以内的幼儿,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或者飞沫传播、病人 的粪便数周内都具有传染性。
• 观察点:潜伏期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是突然 发病。半数病人初期时发热,在38℃左右,可能持续4至 5日。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内会有疼 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较大的孩子常 诉口腔和咽喉疼痛,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 水。这些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7至10日内消退。
预防
• 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剪短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教育幼 儿不吸吮手指,儿童床位间有一定距离
• 加强环境卫生,餐饮用具、便盆、桌椅、地板每天清洗消 毒。清扫环境时勿使尘土飞扬,湿式清扫。玩具可用 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
轮状病毒肠炎
•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 原体主要通过粪—口传播,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在秋季,又称秋季腹泻。
预防
• 一旦班级内发现疑似急性结膜炎病例,立即送往保健室观 察隔离,并打电话给家长。
• 在班患儿送往保健室时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因遮盖 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除,还会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 度,造成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 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对患儿的个人用品如洗脸毛巾、脸 盆、被褥及接触过的水龙头、门把、玩具等都要清洗消 毒。
• 2.控制感染 :详细查询患儿的饮食,停止使用可疑食、可 疑水源。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接触过患儿的保育员要认真 洗手,对患儿使用过的杯具、便盆要分类消毒,以防交叉 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
•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玩具等途径传播,
感染本病后可终身免疫。
甲缝中可发现虫卵; • ②间接感染,虫卵也可以通过内衣裤、地板、桌面、玩
具、门把手或食物等间接感染; • ③通过呼吸道感染,虫卵在空气中飞扬,从口鼻吸入而咽
下,也可引起感染; • ④虫卵在肛门附近自孵,幼虫进入肠内,引起逆行感染。
•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症状。
• 观察点:小孩主诉肛周和会阴部奇痒和有虫爬行感,尤以 夜间为甚。由于搔伤,局部炎症又可引起肿痛。患儿常睡 眠不安、夜惊、烦躁、磨牙等,有时出现食欲不振、腹 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 预防为主。做好班内幼儿的健康指导,要勤洗手,不用脏 手揉眼睛,勤剪指甲。不接触患儿用过的洗脸用具、手 帕。禁止给幼儿集体预防性滴眼药水或者用冷盐水洗眼。
蛲虫病
• 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盲肠所引起的疾病。 • 蛲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虫卵在排出体外时即具有传染
性。 • ①直接感染,虫卵从肛门至手经口感染,患儿手指或者指
空调5℃以下开,班上小孩穿4件衣服。
急性结膜炎
• 潜伏期约24小时,最短14小时甚至1~2小时。直接或间接 接触感染。
• 观察点:突然发病,眼内出现异物感或者烧灼感及痒感之 后,眼部充血、畏光、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浆液性。结 膜肿胀,弥漫性眼结膜充血,继而发生结膜下出血。发病 初期是单眼,很快累及另一只眼,部分病人可发生上皮性 或者浅表性角膜炎,引发剧烈疼痛,视物不清,耳前淋巴 结肿大。本病具有自限性,多于7~10日恢复。
•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 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 明显充血横线。
• ③麻疹黏膜斑:科氏斑;
• 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 型皮疹时消失,从耳后开始。
• ⑤部分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水痘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 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 染。
麻疹
•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 强,发病前2天到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麻疹病毒属副黏 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 麻疹临表有四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园 内观察到的主要是前驱期
• 前驱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
• ①发热且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 观察点:起病较急,年幼儿童在皮疹出现时伴有发热、头 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皮疹先发于头 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黏膜亦常受侵,见于 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预防
•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定时开窗通风至少两次。 •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 4.流行期间如发现疑似流感样症状及时送至保健室临时隔
离观察并减少幼儿接触他人。 • 5.秋冬季节注意幼儿保暖:午睡时脱衣后及时上床,冬天
• 观察点: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 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在37.9~39.5℃。病初即出现呕 吐,大便次数多(3次),量多,呈黄色水样、蛋花样 便,无黏液及脓血,无腥臭味。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 鸣、腹痛、腹胀。
护理、预防
• 1.调整饮食:不禁食,可喂少量酸奶、豆浆,病毒性肠炎 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 或者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腹泻好转, 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并且每日加餐1次,共2周。呕吐严 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在班腹泻小孩)
儿童常见秋季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结膜炎 3、蛲虫病 4、轮状病毒肠炎 5、流行性腮腺炎 6、手足口病 7、麻疹 8、水痘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 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 播。
• 观察点:潜伏期1~3天,突然出现高热、寒颤、头痛及全 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大多无前驱症状。
• 观察点:腮腺肿大为首发体征,一般一侧先肿2~3天后, 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可伴舌下腺、下颌下腺肿大。腮腺 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 清,触之有弹性感,触痛,表面皮肤不红,有灼热感,张 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肿痛在3~5天达到 高峰,一周左右消退,持续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