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安全基础知识
天然气、氧气基础知识
天然气
我公司天然气主要用于玻璃窑炉、锅炉燃料气体。
天然气是一种
混合气体,属于甲类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为5~14V%;自燃温度为
482~632?。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含量一般高于90%,此外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等烃类,以及二氧化碳、硫化氢的稀有气体(氦、氖、
2氩等)。
天然气通常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轻,密度为0.5—0.7kg/m.
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低分子烷烃混合物,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如果出现泄漏其轻组分则能无限制
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且能顺风飘动,形成着火爆
炸和蔓延扩散的重要条件,遇明火回燃;其重组分泄漏后易存留在地
表、沟坑、低洼、死角处,较长时间积聚不散,更增加了火灾、爆炸
危险性。
天然气组成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天然气的主要组分为甲烷,天然气对人体的危
害有两种,一是天然气泄漏出来在一定时间内使人窒息而中毒死亡;
二是因天然气泄漏遇到火源而发生火灾或天然气积聚达到爆炸极限
引起爆炸,从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天然气中各主要组
分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见下表。
天然气中81%—85%以上为甲烷,甲烷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一、标识
中文名:甲烷
分子式:CH 4
相对分子量:16.05 二、理化特性
熔点:-182.5?
沸点:-161.5?
临界温度:-82.6?(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对气体进行加压,可
以使气体液化,而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叫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必须的最小压力叫临界压力。
)
临界压力:4.59Mpa
外观形状:常态为无色无臭的气体,能被液化和固化;能溶于乙
醇、乙醚,微溶于水;易燃,温度可达1950?。
三、危险特性
闪点:-188?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
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
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叫闪燃。
发生闪燃时的固体最低温度
称为闪点。
)
爆炸极限:5~14V%
最小点火能:0.28mJ
最大爆炸压力:0.717Mpa
燃烧热:889.5kJ/mol
与空气混合成为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引起爆炸或燃
烧。
四、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22职业接触控制:中国MAC(mg/m):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00。
(在劳动环境中,MAC是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气中某种外
源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
在此浓度下,工人长期从事生产劳动,不
致引起任何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避免长期
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五、事故处理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
散尽,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护服。
切断气源,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
气体。
消防措施:对于因泄漏引起的燃烧,应立即切断气源,如不能切
断气源,则不允许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对周围设施可喷水降温。
健康危害及急救措施:本品气体浓度高时可窒息,极高浓度时有
生命危险。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
医。
六、储运措施
密闭输送,管道和设施应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损坏和泄漏;装
设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易泄漏地点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
天然气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散性、易爆性。
天然气比空气轻,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
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能够顺风飘荡,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带电性。
气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射
时与喷嘴产生了强烈的摩擦,因而能产生静电荷。
因此气体中含有的液体杂质或固体杂质越多,静电荷越多。
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氧气
本公司氧气用于玻璃制品加工可燃气体的助燃气体。
氧气理化性
质及危险有害特性如下:一、标识
中文名:氧
分子式:O 2
相对分子量:32.00
二、理化特性
熔点:-218.8?
沸点(常态):-183.1?
临界温度:-118.4?(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对气体进行加压,可
以使气体液化,而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叫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必须的最小压力叫临界压力。
)
临界压力:5.08Mpa
外观形状:无色无臭的气体,溶于水、乙醇。
助燃。
正常大气中
含有21%;能被液化和固化;1升液态氧为1.14千克,在20?、101.3Kpa下能蒸发成860升氧气;与氢气混合燃烧,温度可达2100?~2500?。
三、危险特性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够成为爆炸混合
物;能使油脂剧烈氧化引起燃烧爆炸;有助燃性。
四、接触控制/个体防护22职业接触控制:中国MAC(mg/m):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未制定标准。
(在劳动环境中,MAC是指车间内工人工作地点的空气
中某种外源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
在此浓度下,工人长期从事生产
劳动,不致引起任何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
)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
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
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五、事故处理
泄漏处置: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
服。
切断气源。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切断气源,然后抽排(室
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漏气容器不能使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
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消防措施:容器应按规定充装、储存和运输,使用时按照操作规
程,不当易引起容器爆炸。
健康危害及急救措施:本品常压下浓度超过40%时可致氧中毒,高浓度时可致死亡。
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畅通;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六、储运措施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最高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有机物、易燃物品、还原剂等分开存
放;严禁与油脂、金属粉末、氢、乙炔等混储混运;验收时核对品名,
检查钢瓶质量和研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
钢瓶及附件损坏。
运输时配齐必要的堵漏和个人防护设施。